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相對論Vol.25部長共話·海關總署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疫情之下,“海關”不是“鐵門關”:“每秒就有兩張報關單、150噸貨物在進出境。”

從監管到服務,再到引領推進新一代貿易方式:“從集裝箱到小包裹,未來是‘互聯網製造’。”

穩外貿、守國門,統籌推進須臾不可鬆懈:“此刻,3300名關員正身著防護服堅守防疫一線。”

……

8月12日中午12:00,央視新聞新媒體訪談欄目《相對論》之《部長共話:下半年,這麼幹!》海關總署篇,總檯央視記者莊勝春、孫樹文,與海關總署署長倪嶽峰、馬雲公益基金會創辦人馬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海關總署衛生檢疫司副司長宋悅謙、深圳寶安機場海關辦公室一級行政執法員葉俊超及旅檢二科科長雷丹“相對”而論。

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權威訪談丨署長倪嶽峰:下半年,最大挑戰有兩項

“統籌防疫和經濟社會發展,力爭把外貿好形勢延續下去”——

在回應央視新聞《相對論》給出的“部長的答題板”提問時,海關總署署長倪嶽峰選擇“防輸入”和“穩外貿”作為下半年最大挑戰。

倪嶽峰表示,目前全國有3300位身著防護服的海關關員堅守防疫一線,他們每天都能檢出十幾至幾十例核酸陽性病例,由此可見,境外疫情依然嚴峻。下半年要繼續繃緊外防輸入這根弦。

外貿方面,我國已連續4月保持增長勢頭,7月出口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倪嶽峰稱,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是穩外貿“最關鍵一環”,要將抗疫中新確立的綠色通道、零延時驗放等受到企業歡迎的做法堅持下去。

網友互動丨關徽裡的“‘門’道”

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記者:關徽寓意守護國門的責任與權利

正確答案是3。

海關關徽由一柄手杖和一把鑰匙組成。手杖是古希臘神話中商神赫爾墨斯的手持之物,又叫“雙蛇杖”。鑰匙代表國門,寓意祖國把守衛國門的責任交予海關。

關徽裡的鑰匙上還有三個齒,代表中國海關最初的三個職能:監管、徵收關稅和打擊走私。1987年,海關再添第四項職能——統計;兩年前又添第五項職能——檢驗檢疫。

海關是我國僅有的四支受銜隊伍之一,另外三支是被授予軍銜的人民解放軍,被授予警銜的人民警察和被授予消防救援銜的消防救援隊伍。

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嘉賓共論丨新常態 新貿易 新海關 新關員

新常態:人員嚴管 貨物順暢 閉環布控

如何確保人、貨流通,病毒不流通?海關總署衛生檢疫司副司長宋悅謙向央視新聞《相對論》表示,聯防聯控機制下,海關總署與各部委數據共享,形成防控閉環。在“人員嚴管、貨物順暢”的原則下,對跨境機組、司機、船員等實施重點防疫布控。同時,加緊增強各口岸檢測能力,調配人力支援一線關員。

記者:全球範圍內第一波疫情尚未結束,在海關衛生檢疫的具體工作當中,您和您的同事,感受到了哪些壓力?

宋悅謙:一是國外很多國家都處於疫情暴發和流行時期,而很多國家又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急於復工復產,大量航班復航和人群跨境交流給口岸防疫帶來壓力。二是來自境外其它疫情的疊加壓力。一些國家除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還出現了其它的傳染病。三是一些口岸存在面積狹小,分區不合理,設施老化陳舊等問題,在長期滿負荷運轉下,不適配應對疫情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四是一線關員著厚重防護服在烈日下作業,非常辛苦。為解決一線關員身著防護服作業的不適感,海關還與軍事醫學科學院共同研製了夏季專用防護服,目前已在一線投用。

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記者:如何確保人員、貨物滿意流通,病毒不流通?

宋悅謙:首先,我們按照“人員嚴管、貨物順暢”的原則,指導全國海關加強對國際航空客貨運機組、跨境司機,以及國際航行船舶船員等重點人群的精準布控。第二,進一步運用大數據手段和風險管理理念,對入境人員行為軌跡等關鍵信息進行深入挖掘分析,建立高風險人員數據庫。第三,通過緊急採購和內部調配,為各口岸配備專用檢測設備。為重點口岸配備移動式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和快速檢測技術。第四,“內部挖掘”形成梯隊支援一線關員。

新貿易:“互聯網製造”協同重建產業鏈

據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逆勢上揚”,表現亮眼。在與央視新聞《相對論》對話時,馬雲、陳文玲均表示,新一代貿易方式已於變中破繭,“數字化”趨勢顯現。

陳文玲:合力推動“新貿易”

美國打的貿易戰,依據的是1973年的貿易法。那時,世界貿易基於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比較優勢,在世界範圍內流通的產品中98%以上是最終產品。現在參與全球貿易的產品中有三分之二是中間品。新一代貿易方式,應該是由中美兩個國家共同去創造的未來。應該去創造未來貿易方式的新規則。

馬雲:世界貿易形勢必將變化,世界會因技術而協同。

記者:兩年前,您曾說,未來的貿易不是以集裝箱為主,而是以小包裹為主;未來的製造業是“互聯網製造”;當製造業沒有了國界,傳統的貿易戰就不復存在了。兩年過去了,這段話您如何續寫?

馬雲:因為互聯網的發展,集裝箱變成小包裹。原來說“中國製造”“美國製造”,未來是“互聯網製造”。全世界變成一個產業鏈,世界會因技術而協同——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能夠更好地創造價值。最近碰上的挫折,我覺得是會跨越的。我相信這個世界的年輕人,那些敢於開創的人,一定會做出改變。我覺得世界貿易形勢也一定會發生變化。我們最重要的是改變自己的形式,去適應未來技術的發展。

陳文玲:互聯互通是“硬功課” 重構產業鏈

記者:“逆全球化”抬頭,在博弈的過程中,如何與世界溝通?

陳文玲:美國雖然在用落後的法律法規和思維方式、貿易方式來打貿易戰,但這種方式對中國的影響仍然很大:不僅對我們進入美國市場形成阻礙,對我們的高技術產品出口到各國也形成了阻礙;在核心和關鍵零部件上斷供,對我們的高技術產業邁向中高端也形成了阻礙——這實際上是切斷了我們的全球產業佈局,切斷了我們的產業鏈供應鏈。

現在,我們的企業首先要立足國內,重構產業鏈。其次,我們不要只侷限於國內,還要與周邊國家,比如東盟國家,比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形成產業鏈的鏈接。同時要與已建立產業鏈密切聯繫的國家和地區,也包括歐美等國,重新鏈接。互聯互通是企業未來要做的一個硬功課。

未來,基於5G技術,我們要實現萬物互聯、萬物遙感、萬物可視、萬物智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個產業鏈將重新樹立。國內可以鏈接,國際可以鏈接,供應商與供應商之間重新談判鏈接,優勢互補,這是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陳文玲:強內力 制度留人 “坐冷板凳”

記者:您曾說,中國的製造業“大而不強”。如今,跨境電商發展迅猛,有人擔心會不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您怎麼看?

陳文玲:實體經濟包括製造業、農業,還有生產性服務業,不能說服務業就是虛擬經濟。以上三者加總佔GDP的73%到75%。中國經濟的基礎還是實體經濟。

製造業為什麼吸引力下降,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第一,真正的“大國工匠”精神還欠缺。哪怕是一個齒輪,一顆螺絲釘,都能做到極致,製造業就有希望。現在關鍵是,我們的製造業還沒有那麼多“隱形冠軍”。

第二,缺少制度保障。攻關追趕過程十分不易,而製造業從業人員的收入,往往與其付出的努力不匹配。這看起來是一個“願不願意去(從業)”的問題,實際上是對人的價值的體現的問題。

第三,整個社會收入分配不平衡。按行業來說,金融業肯定比製造業高。製造業裡可能是半導體產業、精密機床產業高一些。但真正做齒輪、做軸承的,收入可能會比較低。這與市場價格有很大關係。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缺少激勵機制。

新海關:從“監管”到“服務” 到引領下一代貿易方式

馬雲在與央視新聞《相對論》的對話中表示,“監管”的目的是“發展”,未來的海關將向“服務”轉型。在多種力量的牽扯下,如何促成各國去思考共同發展的問題,將是海關面臨的挑戰。陳文玲則補充,未來海關還有第三項任務,引領促成新一代貿易方式的落地。

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馬雲:未來的海關 從“監管”走向“服務”

以前我們講“關”,指的是“關口”,說的是監管。未來的海關,是從“監管”走向“服務”。監管的目的是為了發展。不發展了,監管做什麼?當前各國之間的關係處於不同的標準、政治挑戰和政治壓力之下,海關如何促成一種新型關係的建立,推動大家共同思考發展的問題,共同思考合作的問題,將是對海關一個很大的挑戰。

比如,疫情期間,進口口罩。各進口國都有自己的標準。從打破標準,到迅速進出口,這中間有大量的工作,各國海關關員們為此連夜地加班。我為各國海關感到驕傲,特別是中國海關,因為我們是最早發現問題的,首先要解決的是應急物資的進口,然後是出口。

陳文玲:海關要引領推進下一代貿易方式

海關是國內國際大循環的中樞神經。面向未來,海關不僅是從“監管”走向“服務”,更要引領推進下一代貿易方式。中國海關倡導建立的數字化海關,比如快速通關、無紙化通關、24小時通關等,正在從進口、出口、轉口多方面助推中國成為更大的國際貿易中心。

新關員:“我的身後是祖國 我的身邊是戰友”

戰“疫”期間,一線關員葉俊超和同事自編自導自唱製作了MV《堅守》。歌詞唱道:“祖國加油,這是國門藍盾的堅守!哪怕走到世界盡頭,祖國在你身後!”連線時,葉俊超向央視新聞《相對論》介紹了深圳寶安機場執行衛生檢疫工作的“模擬機艙”。

葉俊超所在區域,是一個模擬機艙。椅子上的號碼和入境旅客在飛機上的座位號一一對應。旅檢二科科長雷丹給細介紹旅客入境後的檢驗檢疫工作……

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廊橋上的小憩

天津海關,一線登臨檢疫人員在完成八小時工作之後,在紅區(汙染區)的登機廊橋上席地而坐:坐在廊橋裡是因為那裡的空氣稍微流通一些,能涼快一點;不下廊橋,是因為不願浪費一套防護服。

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給你的信

這是今年三月,一位留學生寫給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工作人員的信。她輾轉回國,還在卡塔爾和香港各滯留了一天,其間因怕感染,不敢睡覺不敢吃東西。到了上海,海關關員給了她很大安慰。

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軟梯

大連海關關員對入境船舶進行錨地登臨檢疫。錨地檢疫往往在遠離港內的錨地海域進行。海關關員有時候要坐半個小時的遊艇到達錨地,再通過軟梯登船。風大浪大時,非常危險。

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身後是祖國,身邊是戰友。”

國際銳評丨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是“穩外貿”重要抓手

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相對論Vol.25丨馬雲、陳文玲、海關人:何為“海關”之“關”

掃碼回顧直播內容


說明:本文轉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2020年8月14日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