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周星馳的電影《九品芝麻官》不剃頭?

憧憬野望


剃頭的原因

清朝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離現在最近,所以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最多。清朝是一個滿族王朝,有非常獨特的服飾文化,除了衣服,最大的特點就是辮子。辮子歷經清朝200多年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頭髮是越來越多了,但至少都是耳朵垂直往上為分界,前面的全部剃光的,所以現代人拍清朝影視作品基本上是要剃光頭的。【女性除外】

周星馳不剃頭,其實很簡單,他們要連戲,拍完這部清裝片馬上就要拍時裝片或其他年代戲,沒時間等頭髮長出來,所以只能戴個頭套應付過去了。說白了,就是那個年代香港電影市場好,他們紅,片約多。

1992年是周星馳電影年,全年周星馳一共有7部電影上映,霸佔了票房榜的前5,其中清裝片佔了4部,另外3部時裝片。這四部清裝片《鹿鼎記》《武狀元蘇乞兒》《審死官》都集中在下半年上映,但第二年的1月馬上就上映了一部時裝片《逃學威龍3龍過雞年》。如果周星馳在拍清裝片是剃了光頭,那麼《逃學威龍3》就趕不上年初的賀歲檔了。


娛樂小百搭


在娛樂圈裡,能夠嚴謹拍電影的人基本上都是受到尊重的。如果說嚴格,我覺得沒有誰比周星馳更加嚴格了,他可以三年打磨一部電影就是為了打磨每一個細節,比如拍攝《功夫》的時候就是如此。但是,就算是如此嚴格的星爺,在他所有的古裝電影裡都有一個常識性的錯誤。

比如,在《鹿鼎記》裡,大家看周星馳和其他演員的頭髮化妝有什麼疏漏?是的,他們沒有剃光頭。按照清朝的律令,所有男丁都是要剃光頭,其實嚴格來說,現在所有清朝劇的髮型都不對。因為歷史上真正的剃光頭是隻留後面一點點頭髮。

除了《鹿鼎記》,在周星馳其他古裝劇也是如此,甚至有一個細節,趙無極質問周星馳說,「按照大清律令,所有人都要留辮子,你的辮子呢?」周星馳從後面拿出一小根。看似不嚴格其實又有那麼一絲嚴格。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要知道在周星馳剛成名的時候,一年要七八部電影,古裝和現代戲都有。如果真的把頭髮剃了,且說周星馳願意,那也沒辦法拍其他作品啊。周星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後來在其他古裝劇裡,都採用戴帽子的形式。比如和鍾麗緹主演的這部《九品芝麻官》就是。


宋宋婷婷



1.剃頭的代價

關於剃頭來說,目前很多演員都不太喜歡剃頭,首先在當時的香港剃頭是不太被接受的,那時侯的香港電影電視劇拍攝速度超快,而且很多演員都同時拍幾部戲,不可能剃頭的,當時的演員,就連跑龍套的,都可能一天跑幾個場,更不說主要的演員了,要是真剃了,另一個角色,下一個角色怎麼辦?那時候拍片的週期很短,正常一兩個月,最短的一個星期都拍完了,不像現在可能一年時間都花心思在一部戲。

所以很多演員都不剃頭,只能夠帶頭套或者乾脆大家都帶頭套,也是為了防止穿幫鏡頭。


2.對剃髮的抗拒

當時這些東南亞的華人主要是清朝移民的後裔,而他們的先祖移民原因就是因為清朝時期的暴政,因此這些華人對清政府可以說恨之入骨。除此之外,當時這些逃難出來的華人剛到東南亞一帶的時候,因為拖著一條長長的辮子,受到了很多的洋人的欺負侮辱,所以對這些陰陽頭的辮子非常排斥。最終香港的電影製作人為了迎合東南亞一帶的觀眾,想出了留辮不剃頭的方法,這種方式最終也被廣大觀眾接受,所以也就延續了下來。

剃光頭以後,其他戲裡頭髮不好恢復,而且其中清朝戲只佔他們演員戲份的較小的部分,其他部分還要靠時裝片和其他年代戲,於是清代戲裡面太過於認真剃了光頭,以後的其他戲份就必須帶頭套或者藉助其他方式來掩蓋演員光頭的形象。這樣既浪費時間有影響演員形象的事情,富於娛樂精神的香港電影人就視而不見,直接用男演員的真實發型或者戴頭套留辮子的基本設計來忽略了尊重歷史的牛尾辮陰陽頭。


以上這兩點是我個人覺得為什麼周星馳的電影《九品芝麻官》中不剃頭的原因,這同時也說明了香港地區對於拍攝時所創新的方法,歡迎大家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