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雙十萬工程”:讓丘陵荒山展現生機以現代農業托起夢想

渝北“雙十萬工程”:讓丘陵荒山展現生機以現代農業托起夢想

大灣鎮金鳳村土地宜機化整治現場 任天駒 攝

走進渝北廣袤的農村,隨處可見集中整治成片的梯田,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村民們正在抓緊栽種樹苗。青壯年勞動力緊缺的山地丘陵地區,出現如此熱鬧的勞動場景,正是“雙十萬工程”帶來的改變。

去年,渝北區啟動實施了一項全區性的大戰略、大戰役——“雙十萬工程”,到2022年,全區新栽種10萬畝經果林、10萬畝生態林。

一年的實踐證明,“雙十萬工程”已在破解丘陵山區鄉村振興難題、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經濟上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集中整治丘陵荒山

大力推進現代農業

渝北的農村地處華鎣山脈、銅鑼山脈、明月山脈三條西北至東南走向的條狀山脈與寬谷丘陵交互組成的平行嶺谷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

“饅頭山、巴掌田”的丘陵地形,極大地制約著農業農村發展——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程度低,青壯年勞動力緊缺,土地撂荒突出……

積極思變,事在人為。為破解農業農村發展難題,渝北區提出建設“雙十萬工程”,探索丘陵山區鄉村振興之路,努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在大盛鎮青龍村,63歲的村民魏慶祿正手持電動割草機在果園裡熟練地除草。拿鋤頭幹了幾十年農活的他,沒想到如今能操作現代化的農具。“以前種水稻、玉米僅夠口糧,現在村裡果園和合作社都建起來了,我以土地和現金入股,除了獲得分紅收入外,在這裡務工,每天還有100元的工資收入。”他說。

青龍村裡,河岸兩側和山坡梯田上,一片片果園已長得鬱鬱蔥蔥,果樹下裝有智能水肥滴灌系統。村黨支部書記黃志說:“之前我們村可不是這樣,這些果園此前是高低不平的荒地,多數村民外出務工,村裡勞動力少,道路也狹窄、環境髒亂。”

“在‘雙十萬工程’建設中,我們村利用這些荒地建起了近2000畝的高品質晚熟柑橘果園,今年就將掛果,後年進入豐產期,到時預計每戶村民可增收上萬元。”黃志說,村裡購買了挖掘機、植保無人機等農業機械,用機械化種植果園。同時,還通過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利用果園生態,發展民宿、採摘、垂釣等農旅融合產業。

“青龍村已完成整村宜機化土地整治2350畝,並全部完成柑橘種植;隆仁村、雲龍村已動工4000餘畝,完成土地整治3000餘畝,定植柑橘苗1850畝。”大盛鎮負責人介紹,全鎮在“雙十萬工程”建設中,規劃實施經果林13350畝、生態林10540畝。經果林建設全都是通過機械化,對土地進行整治後再栽種果樹。到去年底,已在青龍、隆仁、雲龍、東山、千盞等村整治土地9000餘畝。

“雙十萬工程”建設,加快了全區現代農業的發展,也提升了農業的效益。記者瞭解到,全區“雙十萬工程”完全按現代農業發展方式進行,廣泛採用機械化,對重點區域進行宜機化整治,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綜合利用率,完善田間耕作、灌溉排水、農田配電等基礎設施;同時,還將把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在渝北加快建設重慶市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範區。

保護生態發展生態

變荒山坡為“金山銀山”

春天的渝北,生機盎然。站在茨竹鎮方家溝村的一片山坡上向遠處望去,一壟壟整齊劃一的地塊依次排列開來。村幹部介紹說,方家溝村作為現代農業整村推進示範點,正在實施全村3000畝土地宜機化整治項目,已栽種梨樹苗6.67萬株。

方家溝村9社54歲的村民龍能武一家有9畝地,他指著整治後的果園地說:“我的土地原本在小山坡上,田坎窄,鋤挖肩挑累死人不說,種糧也賺不了幾個錢。經過整治後,土地平了、成片了,拖拉機都能開進去,種上了果苗後還可以套種蔬菜。要不了幾年,這片地就會成為我家的‘金山’。”

在渝北統大路沿線,14000餘畝的經果林已初具規模;在大灣鎮金鳳村,萬畝金鳳桃鄉正在加速建設;在洛磧鎮沙灣村,山丘上栽種的果林在春光下長得鬱鬱蔥蔥……再過不久,統大路就將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記者:陸世玲、湯純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