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禁止大型科技公司發幣?中國“坐不住”了

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傳統金融機構、科技巨頭都在紛紛入局數字貨幣領域。尤其是Facebook Libra的橫空出世,再次顛覆了人們對世界貨幣金融體系的想象,數字貨幣已成為未來必然的發展趨勢,且這種趨勢正愈演愈烈。

而在新世界的賽道上,中國正蓄勢待發。

美國禁止大型科技公司發幣?中國“坐不住”了

被禁止發幣?

出於對Libra所引起的隱私、洗錢、金融穩定性等多重擔憂,美國國會將舉行一次聽證會來進行質詢。而在即將舉行的Libra聽證會前,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民主黨議員們提出了一份名為《讓大型科技公司遠離金融法案》(Keep Big Tech Out of Finance Act)的草案,旨在阻止大型科技公司擁有金融機構的功能或者發行數字貨幣。

根據該草案建議,大型平臺公用設施不得創建、維持或運營數字資產,即旨在被廣泛用作聯邦儲備系統理事會所定義的交易媒介、記帳單位、價值儲存或者任何其他類似功能的數字資產。其中,任何年營收超過250億美元、主要從事提供在線公共市場、交易所或平臺第三方連接平臺的技術公司都將受到禁令的限制。如果違反了法案的任何一款,將面臨每日100萬美元的罰款。

對於那些躍躍欲試的傳統巨頭而言,該提案無疑傳達了一個強有力的警告。不過,這一提案不一定能獲得足夠票數通過,即便是眾議院通過,該議案仍需獲得參議院批准。

不過,美國國內部確實對全球化的數字貨幣仍心存疑慮。在此前零識區塊鏈的報道中,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曾評價道,如果Facebook和其他公司想成為一家銀行,它們必須尋求獲得一個新的銀行牌照,還要和其它銀行一樣,遵守國內和國際上的所有銀行監管法規。

順勢趕超?

“未來Libra成功與否還不知道,還有可能被更好的想法或更嚴格、更穩定、效率更高的電子貨幣取代。但從最近幾年趨勢來看,有不少機構正試圖建立一種更全球化的貨幣,屆時就有出現強幣侵蝕弱幣的問題,這對人民幣和外匯管理都是一個挑戰。同時,貨幣強弱還直接關係到資本流動的問題。目前的強勢貨幣是美元,說強幣侵蝕弱幣是美元侵蝕其他貨幣。未來零售購物、資產交易都可以直接用美元,也會導致資本流動。資本流動不僅取決於投資機會、利差,還會因為尋找安全感出現由弱幣國流向強幣國的情況,特別是有危機、有波動的時候。過去很多年,全球出現的美元化進程,就是美元對弱勢貨幣國的侵蝕。”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指出。

與此同時,他還表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之所以能夠不斷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金融體系較為健全。不過,經濟金融危機仍不可避免,只有我國提前開展前瞻性研究,提早準備,才能在經濟危機發生時,軟肋少一些,問題少發生一些,使人民幣在未來國際化、全球化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因此,我國對數字貨幣和貨幣全球化的研究應該趁早。

一石激起千層浪,含著金湯匙出生的Libra引發了全球對數字貨幣全球化趨勢的思考,也加速推動著各國央行對數字貨幣的研發。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Libra的推出開啟了一個潘多拉的盒子,讓數字貨幣成為了當今世界中不可逆的組成元素,也讓各國不得不開始正面應對,中國亦是如此。

根據周小川的建議,中國可以借鑑香港“貨幣局”的港幣發行制度,由商業機構發鈔,對數字貨幣的發行方要求100%擔保。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也透露道,“假如我國機構有非常好的基礎和條件,也可以發行類似Libra的中國版數字貨幣。”

那麼,面對無法迴避的創新領域,中國商業巨頭是怎樣的態度?以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為例,在Libra計劃推出時,馬化騰評論道,技術都很成熟,並不難,就看監管是否允許。言下之意,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在監管允許的情況下,騰訊也可以推出類似Libra的數字貨幣。

而從近期央行釋放出的種種信號來看,一個給騰訊、阿里巴巴等中國互聯網企業在數字貨幣世界彎道超車的機會或將到來。

總之,不管你是否相信,願意與否,數字貨幣正滲透至我們的生活,變革著這個世界,或許未來,我們將看到一個更自由、更普惠、全球化的數字貨幣時代。

作者:Nancy

本文系零識區塊鏈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