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疫情創業潮”值得關注

2020-10-28 08:58

環球時報

新公司申請數量創新高 小企業紛紛展現創造力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新創企業熱潮席捲歐美!”德國《焦點》週刊近日報道稱,受疫情影響,歐洲和美國都出現大批企業倒閉。但同時,歐美的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卻越來越“健壯”,開辦新公司的申請數量出現10年來最快增長。“疫情正重塑歐美經濟形態,加快技術變革和創新創業。”德國漢堡經濟學者卡斯普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創業者利用人們被壓抑的需求,把握新的機遇。對中國投資者而言,這也是新的商機。

與破產潮同步

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如果歐洲疫情持續惡化,將會迎來嚴重的破產潮。未來6個月內,歐洲地區就將有10%的中小型企業排隊破產。到明年9月,歐洲更會有55%的中小型企業面臨破產風險。在線點評網站耶爾普(Yelp)的數據也顯示,從3月1日到7月25日,美國有超過8萬家企業永久關閉,大部分為中小企業。

不過,伴隨企業倒閉潮,新公司也在湧現。《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稱,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創業者開辦公司所需的僱主身份識別碼申請數量已超320萬個,而2019年同期為270萬個。“這場疫情實際上導致創業公司激增,帶我們重返衰退之前的日子。”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家哈爾蒂萬格說。《華爾街日報》則把這股創業潮稱作是“創造性破壞”現象。

創業潮中湧現的大多是小型企業。家住美國達拉斯的應用程序開發員瓦爾迪茲和兄弟豪爾赫開辦的面向大學生的實用約會網站OKZoomer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已擁有2萬名用戶,並僱用6名員工來開發移動端App。居住在邁阿密的丹尼爾·佩頓則成為健身平臺的創始人。6月中旬,她與聯合創始人雷切爾·西格爾一起推出在線健身課程平臺Kuudose,收費為每月9.99美元或一年99美元。佩頓表示,公司目前已經與550名客戶簽約。

在歐洲,創業案例同樣層出不窮。疫情期間,埃裡克等三名德國年輕人在柏林成立了一家電動自行車公司Dance,旨在為消費者提供電動自行車“訂閱式”服務,公司本週剛獲得1500萬歐元融資。Dance電動自行車的費用為每月59歐元,用戶在官網下單後,車子會在24小時內被送上門。公司希望以後能將業務推廣到歐洲乃至美國市場。

德國《商報》稱,2019年歐洲大陸初創公司吸引的投資達到300億美元,今年這一數字有望突破350億歐元。尤其在德國、法國等國家,不僅有歐盟的項目支持,各級政府也對初創企業給予幫助。

中國不乏投資高手

“中國投資者在歐美的初創企業投資潮已有10年左右的時間。”經濟學者卡斯普爾說,先是在美國硅谷找投資對象,現在這股風潮又轉向歐洲、東南亞等地區。騰訊、阿里巴巴等中國企業都是投資老手。

最讓風險投資界津津樂道的是香港富豪李嘉誠。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最近10年在美國等地投資了許多成功的項目,其中就包括美國雲端視像會議公司Zoom。維港投資早在2013年就已斥資入股,領投650萬美元的B輪融資,兩年後又參與了Zoom的C輪3000萬美元融資,據悉在此期間共向Zoom投資了850萬美元。據彭博社統計,以9月1日的股價計算,李嘉誠持有的Zoom股份價值高達110億美元。

騰訊也是投資界的高手,其最廣為人知的投資多涉及電子遊戲類企業,包括製作《部落衝突》的芬蘭公司Supercell Oy以及《英雄聯盟》的製作公司Riot Games。在硅谷,騰訊也向各類項目投入大筆資金,從電動汽車到太空旅遊和小行星採礦等天馬行空的項目。

還有阿里巴巴,該公司2014年3月對即時通信應用Tango進行了2.15億美元的投資,引起世界關注。之後,阿里巴巴還參與了對體育紀念品網絡零售商Fanatics的一輪1.7億美元的投資,電子遊戲初創公司Kabam也得到阿里巴巴1.2億美元的投資。阿里巴巴去年還斥資9000萬歐元,投資德國柏林的數據處理創業公司data Artisans。

榮鼎集團9月公佈的數據稱,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2020年上半年比2019年上半年略有上升,從34億美元增至47億美元。但這主要是因為騰訊以34億美元購買了環球音樂的少數股份。

從美國向歐洲轉移

卡斯普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對歐美初創企業來說,中國投資者有三大優勢:一是資金充足;二是可以幫助有技術的初創企業打入中國市場;三是中國投資者往往是大集團,有利於初創企業長期規劃發展。“現在是投資歐美初創企業的好時機。因為疫情,歐美國家對初創企業的支持不夠,需要外來投資者。”他說。

卡斯普爾同時認為,中國投資者進入歐美,重點還是要定位各地的“硅谷”。除了舊金山的硅谷外,歐洲也有不少“硅谷”,比如倫敦、巴黎、柏林、蘇黎世等。像柏林最近幾年異軍突起,多次被選為“歐洲初創企業之都”。目前,柏林約有上萬家創業公司,主要涉及領域為軟件開發、金融科技和網上購物平臺等。

柏林市政府投資部門主管魯迪格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柏林歡迎中國企業進入柏林的創新園,也歡迎中國風險投資。比如,北京亮道智能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就在德國開設分公司,專注於自動駕駛環境感知系統測試驗證。亮道德國成立後不久,就獲得柏林市政府“改善經濟區域結構”項目支持,3年支持總金額為243萬歐元。魯迪格認為,對中國投資者來說,在德國乃至歐洲投資最大的優勢是,社會環境和政策穩定,專業人才濟濟,政府優惠政策眾多。

投資歐美企業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政策。《華盛頓郵報》9月曾報道稱,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正加大對過去幾年美國科技初創企業中中國投資的重新審視。歐洲的這種擔心也在增長。他們認為,目前歐洲初創企業的中期投資主要來自中國等外國投資者,這導致許多歐洲初創企業不再是歐洲的了,因此要求歐盟對此類投資進行限制。對此,卡斯普爾認為,相比大企業,初創企業雖然擁有技術,但受到的政府關注較低,因此投資機會仍然很大。中國投資者可以避開歐美國家密切關注的那些行業,比如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和網絡安全等,轉向至生物科技、製藥等熱點且尚未“關門”的產業。他認為,近10年,美國是中國投資的熱點,未來幾年更多會轉向歐洲等地區。▲

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