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紅”及直播經濟的一些思考

近幾年隨著快手、抖音、西瓜視頻等自媒體平臺的發展,社會中出現了一個令人羨慕的新型職業“網紅”,伴隨網紅出現了一個新的經濟模式“網紅經濟”。那些高級別的網紅帶貨能力確實令人驚奇,在4G/5G技術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化趨勢下,網絡直播賣貨儼然成為一股時尚潮流。但是在這種社會現象或者說網紅的有力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網絡直播的大軍,上至六七十的普通大爺大媽,下至幾歲的孩童搖身一變化身為各種名目的主播,說、學、逗、唱、搞笑等等不斷的拍作品吸引人氣,直播賺禮物。優秀、有內涵、有價值作品、主播也不少,記錄田園生活、家鄉特色美食、自然風光的、個人才藝表演,極大的豐富了百姓日常生活,也有力的衝擊著傳統的電視廣播媒體。以前一家老小圍著電視休閒的日子演變為人手一部手機,各玩各的,時代在變化,科學技術深深改變著人類生活。

關於“網紅”及直播經濟的一些思考

網紅是當下時尚的社會職業之一。

開放式的平臺導致內容良莠不齊、參差不齊、同質化、模仿化現象嚴重,同一個段子被無數次的模仿,換了一個又一個演員,笑點越來越低,嚴重影響著觀眾的口味和審美情趣,也註定導致大量主播的直播生涯短暫。更有一些低俗、與法律打擦邊球的搞笑、以醜為樂的直播表演,可以說這些低俗、無質量的內容,與精神文明建設格格不入。

網絡主播都標榜自己是“正能量”主播,好像不是“正能量”就不能表達自己的觀念價值。實際上很多主播的行為與正能量背道而馳,爆粗口、誤導粉絲、打口水戰、誘導粉絲打賞層出不窮的套路,口口聲“家人們,家人們”,這些主播所需要的是粉絲的打賞和帶給自己賺錢的機會而已。各家平臺也嚴厲打擊這些粗俗、涉黃的直播,這些網絡主播也很聰明,遊走在邊緣,賣力博粉絲,只為禮物。

關於“網紅”及直播經濟的一些思考

低俗,無品質的內容大量充斥著網絡生活。

當網紅,成大V正在成為當下社會青年的標配。不得不承認網紅效應的輻射力太過於強大,很多年輕人挖空心思找熱點,吸引粉絲。那些有才藝有口才有技能的自不必說,關鍵是那些無才無能一心想爆紅的網絡小眾們,為實現網紅夢,蹭熱度、模仿、賣秀,拉個車車去徒步,據網友爆料青藏、川藏線上徒步成堆,車車相連,之前很多徒步直播的網紅據說都賺翻了,於是在這些徒步暴富心態的帶動下,焊個車車去徒步,挑戰自我、放飛夢想的口號下,於是各種名目的直播徒步者奔步在路上。那麼徒步真的能改變生活嗎?從網絡情況看,想以徒步吸引粉絲的策略現在很難成功,點開網絡直播,很多徒步者日常的瀏覽量都只有數數幾百甚至更少的粉絲,打賞也寥寥無幾,形影孤單。前期有人氣的主播可能還能吸引人氣,吸引電商的贊助。而多數徒步者都是以徒步吸粉賺人氣的方式一個人孤獨著期盼夢想的實現,這條路真的很難再走下去了。隨著人們對網絡新鮮事物的認識逐步提高,對這些事物的新鮮感過去以後,只能留下一地雞毛。

而更為令人擔憂的問題,還在後面。第一徒步失敗,沒有實現預期目標,輕者荒廢一年半載的賺錢養家時間,重者可能自暴自棄,鑽進牛角尖,仍不放棄走這條道,可能徹底就廢了;第二身體出現致命傷害,徒步最大的危險來自於身體本身,人的體質各異,徒步傷害最大的就是膝蓋、腳踝、肌肉,已經爆出很多例,由於徒步不科學導致身體終身致殘的事例,我想徒步者要是當初能預測出這樣的結果,肯定不會選擇這條途徑去實現人生夢想。人的一生很短暫,而病痛傷害是伴隨終身的。

關於“網紅”及直播經濟的一些思考

曾經非常吸粉的網紅直播。

當然我們對那些熱愛運動挑戰自我的徒步者要說,在準備前要去醫院做全面體檢,用科學方式去徒步。

對於懷揣網紅夢的青年人,我想說,要抱著玩的心態,把網絡直播當做業餘生活去開拓就好了,而專門靠低俗、露骨表演、挖窯洞、徒步、最牛PK這類表演、裝窮裝可憐等等這類方式來實現致富夢註定行不通。

也有不少主播人氣不高,通過炒作吸引粉絲,和商家聯手向粉絲賣產品,主播只管推銷,拼命在直播間,請求粉絲支持自己下單,結果粉絲買到的商品都是些殘次品,傷了老鐵的心,也將自己的直播事業自我封殺。由於社會經濟的因素,有些商家以次充好,賣假貨賣次品,他們玩的是一次性買賣,一旦發生聯繫,受傷是主播和粉絲。因此主播們也要睜大眼睛,學學那些高級別的帶貨主播,“嚴選”、自己試用再給粉絲推銷,一錘子買賣只能將自己的網紅事業關門大吉。

關於“網紅”及直播經濟的一些思考

直播經濟大有可為,關鍵要對自己做合理定位。

網紅的發展趨勢也反映出中國人的追星造星過程,改革開放後,下海商人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之後中國電影市場的異軍突起,追星成為新生一代的人生追求;今天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迅猛發展,網紅成為了當下年輕一代的新目標。網紅經濟下,正有一大批年輕人,甚至上年紀的男男女女成為網絡紅人。

在網絡中漫遊,我們會發現很多低齡孩子也追逐著網紅夢,拍段子、發視頻,要紅心要關注,這是當下學校教育中教育事業的各方面都應注意的重要問題,有不少的青少年輟學甚至在校園裡偷偷拍視頻,吸引人氣,這對社會的長遠發展是很危險的事情。社會中的任何職業都有發展的飽和度和瓶頸,而那麼多的青少年沉迷於網絡遊戲、網絡直播,對孩子們的心身健康和人生的未來所產生消極影響是極大的。雖然各級教育部門都在倡導禁止手機入校園,但是這不是一句話就能禁絕的事情,需要從孩子成長起步階段,家長、學校、社會共同引導和治理的問題,不是單純校園禁絕手機的事情。

如有不同見識,希望能和網友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