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港復甦日誌:半年曆劫從“低谷”到“爆倉”,疫情之後巨輪如何越洋航行?

“我們都在考慮最後一公里,但我認為大家應該從第一公里就開始考慮。”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林慶文對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記者說到,“未來跨境電商物流運輸發展越來越追求時效性,對於鹽田港的要求也在提高。”

2020年對於所有外貿人來說都記憶深刻。

3月復工,4月沒貨,5-6月減船,7月漲價,8月缺箱,9月爆倉,疫情下的鹽田港,也上演了一場逆流重生的“復甦日誌”。

鹽田港復甦日誌:半年曆劫從“低谷”到“爆倉”,疫情之後巨輪如何越洋航行?

圖:繁忙的鹽田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唐唯珂攝

強勢復甦

坐落於深圳市南大鵬灣北岸,西臨沙頭角,東至惠州72千米。發展歷史僅有31年的鹽田港,如今已是現代化集裝箱大港,在珠三角乃至全國運輸業中異軍突起。

靠著毗鄰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香港特別行政區,背靠龐大出口加工基地珠江三角洲,以及水深面廣等優勢,鹽田港成為中國在遼寧、浙江、福建、廣東四省開發的國際中轉深水港之一,確立了華南地區重要集裝箱運輸港這一舉足輕重的地位。

疫情常態化後全球外貿行業噴井式的銷售訂單,帶來了新的經濟生機,能否利用時局舉整個集團之力建立新的行業地位,將決定鹽田港未來的發展方向。

146萬標箱,這是今年9月,深圳鹽田港交出的單月吞吐量成績單,繼8月142萬單月吞吐量後再次刷新了全球單一碼頭單月吞吐量紀錄,實現吞吐量增幅連續4個月居同行前列。

但實際上,今年上半年鹽田港總體情況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以海為生的港口運輸,一度反被江海隔絕了通往彼岸大洋的貿易之路。

據鹽田港發佈2020年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為2.3億元,同比下滑19.40%;受疫情影響,公司港口、路橋收費、倉儲物流行業均受到一定的影響,營業收入減少。其中,由於黃石地區實行全面交通管制,加之工廠減產、停產,客戶需求減少等原因,公司控股的黃石新港公司報告期內吞吐量802.54萬噸,同比減少128.29萬噸,降幅13.78%。

事實上,今年中國航運全線都深受打擊,據航運分析機構Alphaliner指出,受疫情影響,中國集裝箱港口吞吐量在今年第一季度減少約600萬標準箱。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範圍內的蔓延,使全球生產供應鏈受到衝擊。

疫情初期,全球船運業出現誤判,阿里巴巴國際站跨境供應鏈負責人王添天向記者說道:“今年大部分船運公司因為一段時間的停運,導致海運運力不足,以至於產生後續的矛盾。年中,中國已經復產了,全球需求增加,貨也已經造出來了。但是要把貨品發出去,挑戰卻依然存在。以空運為例,受到客機少的影響,運力在那段時間打了五折。在疫情前貨品空運到美國一公斤的價格大約為27塊人民幣,疫情時外界最高的時候可以炒到190塊錢一公斤。”

在當前國際貿易形勢錯綜複雜的局面下,鹽田港為何能逆勢增長?確保內部穩定,積極抓住外部機遇,或許是鹽田港的答案。

在疫情期間,鹽田港積極遵守國內疫情防控“六穩”“六保”等舉措,確保企業穩步復工復產,進入7月至10月傳統出口旺季,出口企業出貨意願強烈,良好的環境為出口增加奠定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鹽田港主要服務歐美航線,在世界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宅經濟快速增長,逆勢帶來大量外貿訂單。除了在家辦公,在家看娃,在家帶寵物,在家裝修,同樣屬於宅經濟的場景。數據顯示,進入到七、八月份開始,隨著阿里巴巴國際站線上商品的換季,室外用品,諸如登山自行車、運動眼鏡、瑜伽墊等商品貨物增長量明顯上升。

據林慶文介紹,目前鹽田港除了每週固定的100班船以外,加班船達到51班船,但從8月份起,港區內常出現缺箱、爆倉等情況。

伴隨聖誕季、新年party等節日,海外訂單的“噴井”季節即將到來,近期零售業巨頭沃爾瑪、亞馬遜等為應對即將到來的聖誕節銷售旺季,積極囤購基礎性生活物資和個人防護物品,不少外貿企業瞄準這一出口市場持續擴大出口量。預計未來缺箱、爆倉等現象一時間難以轉變。

“巨輪”來襲

5月7日晚,鹽田國際迎來目前全球最大運載量的集裝箱船——“HMM Algeciras(現代商船阿爾赫西拉斯)”輪首航。

這艘“巨無霸”全長約400米、寬61米,長度接近深圳第二高樓京基100大廈的高度,甲板面積近4個足球場。服務於THE聯盟的亞歐航線,掛靠港序依次為青島、釜山、寧波、上海、鹽田、蘇伊士運河、鹿特丹、漢堡、安特衛普、倫敦門戶港。

鹽田港作為華南地區超大型船舶首選港,憑藉良好的水深條件及穩定高效的服務,近年來吸引全球超大型船舶紛至沓來。港區現有20個大型深水泊位,泊位利用長度9078米,配備85臺超大型岸吊,配置率在行業內遙遙領先,可實現同時停靠5艘全球最大的20萬噸級大船舶。堆場面積達417公頃,可同時容納40萬個標箱。

從前的鹽田港是深圳海邊的小海灣,如今已經成為深圳對外貿易的風向標、晴雨表。僅用18年半,鹽田港便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達1億標準箱,走完其他港口百年曆程,目前集裝箱吞吐量已累計1.9億標準箱,這在世界港口發展史上絕無僅有。

“鹽田國際的美洲市場佔全深圳最大,市場份額約95%。每週有31班船標準的去美國,平均每4到5個小時有一條船要開往美國。今天美國接受進口的架櫃中,每四個就有一個從鹽田發出。”林慶文說到。

時代巨輪不停運轉,航運巨輪助力發展,而未來,鹽田港這艘“巨輪”,或許也將繼續航行。主動融入全球運輸數字化創新網絡,未來鹽田港將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借力深圳提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規劃,鹽田港東港區建設為一期將投入140億元,未來將成為全國首個5G專網智慧碼頭。

智慧碼頭建設包括實現傳統港口智能化升級,例如將科技創新應用於船隊泊靠調度、堆場智能理貨、無人機巡檢、360度全程監控、交通組織等豐富場景,鹽田港未來的作業效率、安全管理都將大大提升。

深入發掘海洋產業內涵,圍繞創新鏈佈局未來產業鏈。鹽田港集團提出,“十四五”期間將強化港口業、加快物流業轉型升級、優化港口配套業、培育海洋產業,構建業務賦能平臺,全面提升業務發展能級。

除了港口航運主業外,集團還積極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前瞻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包括依託大鏟灣和深汕特別合作區,規劃建設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和國際金槍魚交易中心。

海港具有天然的海岸線資源,世界上多個著名港區都懂得充分利用此資源。鹽田本是著名的海濱小眾度假勝地,可打造濱海休閒文化基地。發展博物展覽、濱海休閒、文化體驗等功能,打造水城共融的特色濱海休閒環境,隨著近期深圳地鐵8號線“看海線”的開通,港區或將成為年輕一代宜居宜業宜遊的海洋打卡點。

驅動智能碼頭

從前,茫茫大海,郵件發往哪裡,到達什麼位置,只能通過電話聯繫,令買賣雙方溝通存在不少困難。如今,隨著外貿數字化推進,做到數據可視化,實現貨物瞭解自由。

鹽田港復甦日誌:半年曆劫從“低谷”到“爆倉”,疫情之後巨輪如何越洋航行?

圖: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辦公區——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唐唯珂攝

世界正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數字化不止在本行業,在世界範圍內對產業和生活方式都正在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航運業作為全球最傳統最歷史悠久的行業之一,也正在悄然發生技術變革。

根據有關全球海運市場數字轉型的報告數據分析,到2027年,全球海運市場數字轉型預計將達到384億美元左右。市場的增長可以歸因於航運業對信息技術和數字化的日益重視和依賴。

打開Alibaba.com的物流追蹤APP,可發現,從下單開始,貨出工廠到港口離開港口在海上漂,一直到清關配送,63%以上的訂單可以做到全程可視化。

“未來一定要100%可視化。這是我們需要跟鹽田港,跟其他與貨運相關的重要元素一起,共同完成數字化之後才能重新定義的標準。”王添天表示。

目前,世界眾多國際港口大部分均已採用智能智慧型的碼頭系統,包括在鹽田國際在內,推動貨物可視性、可追蹤。鹽田港也正在與區政府建立公共平臺,讓所有物流的持份者都能夠連到網絡上面,並連通阿里巴巴。

“如果說百萬噸的空運加上百萬噸的海運加在一起,在全球範圍內,貨運公司排名來講,應該排名前三。” 阿里巴巴國際站總經理張闊表示,依託大數據和高噸位運輸,未來阿里巴巴還將與鹽田港一起建成百萬噸級運輸。

據統計,1979年,我國進出口商品總值為455億元,航運內外貿全年貨運量為4.708億噸,貨物週轉量為4,586.72億噸公里;到2019年,我國進出口外貿總值為315,400億元,航運內外貿全年貨運量為74.72億噸,貨物週轉量達到103963.04億噸公里。

高端船舶被譽為船舶工業的“明珠”,航運業的發展需要強大的船舶工業作為支撐,其代表著船舶製造業的前沿技術和核心競爭力。

在“雙循環”的新格局下,以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為驅動,以製造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為抓手,加強創新研發投入、人才培養儲備,培養一批有較強競爭的龍頭企業,成為未來外貿及船舶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切口。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