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神闕穴禁針平反(臨沂戴美友專訪-科普)

【說明】:本文是筆者在2000年國內權威學術期刊《針刺研究》第四期發表的學術論文,原題目為《神闕穴針刺的研究與治療進展》。通過自己研究與治療體會,並參考大量有關文獻而成此文。可以說該論文代表了當時國內外對神闕穴的研究水平,所以論文發表後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今在網上瀏覽,還發現許多學者轉載此文。神闕穴禁針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為神闕穴禁針平反”也是有的學者給加上的題目。所以,筆者認為在當今中醫針灸學術界,本篇論文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故分享於此,以饗讀者。

【摘要】本文概述了神闕穴針刺的研究現狀與臨床應用進展,分析了歷代針灸學家關於該穴禁針的原因,提出了神闕穴禁針已成為歷史,並從現代解剖學研究、臨床應用及前景展望諸方面作了深入探討,認為只要注意針刺禁忌和嚴格消毒,神闕穴針刺將大有可為。

【關鍵詞】神闕穴針刺療法現代研究臨床應用

神闕穴位居臍中,又名臍中、氣舍、氣合、環谷、維會、命蒂等。為先天元神出入之道,其處凹陷空缺,歷代針灸醫籍均視為人體要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陽救逆、補益脾胃、理氣和腸等作用。中醫臍療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曆史,臨床常用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可以治療全身近二百種疾病[1]。在神闕穴的應用中,古今針灸學家大都認為該穴禁針,但通過近年來的研究和臨床實踐證明,神闕穴除灸療等外治法外,完全可以施行針刺治療疾病,該穴禁針已成為歷史[2]。

1、歷史沿革

神闕穴位居腹部中央,系血脈之蒂,為精、氣、神、血往來之要,並與衝脈有密切關係,為人體上下左右交會之中心,乃生氣所繫,內通五臟而關係於腎[3]。《難經·六十六難》曰:“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醫學源始》亦云:“臍者,腎間動氣也,氣通百脈,布五臟六腑,內走臟腑經絡,使百脈和暢,毛竅通達,上至泥丸,下至湧泉”。該穴為任脈中的一個特定穴位,位於中下焦之間,臍下腎間動氣之所,乃十二經脈之根,它與五臟六腑、十四經脈、四肢百骸都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繫,是人體氣機運轉的重要樞紐[4]。臍中療法能激發臍之深處丹田的元氣能量,從而升降氣機,調和百脈,回陽急救,祛延年,維持生命健康。

從傳統的神闕穴應用來看,其療法大而言之可分為藥物貼敷療法、物理刺激和氣功意守療法三個大類二十種[1]。針刺神闕穴治療一些病證是近年來的研究應用成果。《素問·刺禁論》曰:“髒有要害,不可不察”。主要探討了誤刺禁針部位或深淺不當可引起不良後果,多系位於人體重要臟器組織如腦脊、內臟、大血管等部位腧穴,並未單獨提出臍中禁針問題。迄至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始先提出“臍中禁不可刺”,並指出了針刺後產生的嚴重後果:“刺之令人惡瘍,遺矢者,死不治”。自此之後,歷代針灸醫家無不奉之為圭臬。宋·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雲:“神闕一穴,可灸百壯,禁不可針”。南宋·王執中《針灸資生經》亦云:“神闕,灸百壯,禁針。臍中,《千金》等經不言灸,只雲禁針”。明·吳崐《針方六集·神照集》雲:“神闕一穴,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惡瘍,遺矢者,死不治”。明·汪機《針灸問對》也把該穴列為不可針刺的二十二穴之一[5]。明·楊繼洲《針灸大成》詳載:“神闕,當臍中。《素注》禁針,針之使人臍中惡瘍,潰矢出者,死。”該書還引《神應經》雲:“禁針,針令人臍中瘍潰,屎出者,死”[6]。後來如張介賓的《類經圖翼》、高武的《針灸聚英》,以至吳謙的《醫宗金鑑》等典籍均沿襲了神闕穴禁針之古訓。

總之,從晉代皇甫謐提出13個禁針穴到清代吳謙提出34個禁針穴,神闕穴都列其中,直至目前大中專院校使用的《針灸學》教材,也把該穴列為禁針之列。近年來出版的大型針灸工具書如程寶書主編的《新編針灸辭典》[7]、劉冠軍主編的《中醫針灸經穴集成》[8]、劉公望主編的《現代針灸全書》[9]等,也都認為神闕穴禁針,致使該穴的運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現代研究

從解剖和組織胚胎學來看,臍在胚胎髮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後閉合之處,臍窩正中有腹壁下動、靜脈。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前支的內側皮支,內部為小腸[10]。從其解剖結構看,神闕穴表層是疤痕組織,深面雖有網膜和腸腔等組織,然縱窺其鄰近腧穴如大橫、天樞、陰交、下脘之類,皆未列入禁針之列。究其原因,古人認定該穴只可灸不可針,是因針刺後出現“惡瘍”、“潰矢出”,導致“死不治”。現代醫學看來,主要原因是由於臍窩凹陷,皮皺多,易藏汙垢;又因神闕穴是人體腹壁最薄的部位,針刺易損傷小腸,加之古人無菌觀念差,控制感染能力有限,且過去使用的金、銀、鐵針針體粗大,前人又不熟悉解剖層次,所以極易引起感染而為腫瘍,造成嚴重後果。

明確了神闕穴的解剖結構和古人禁針原因,對其應用就可擴展到針刺。由於該穴處皮膚薄,表皮角質層少。皮膚直接與筋膜、腹膜相連,敏感度高,針感強,得氣快。該穴無皮下脂肪組織,通透性強,吸收快,臍周分佈豐富的微血管,臍下腹膜又有豐富的靜脈網,分別迴流全身上下腔靜脈,直達肝臟等特點,而今鋼針直徑小,針體細,硬度適中,若能嚴格消毒,注意針刺深度適當,則安全可靠。因此,除傳統的用法外,該穴的針刺開發應用大可為。

3、臨床應用

3.1 毫針:近年來,神闕穴的針刺應用已屢有報道,利用毫針針刺該穴治療某些急慢性病症已引起人們的重視.李洪武[11]針刺神闕穴治療急腹痛48例,針前按操作規程進行認真消毒,進針點選在臍窩下邊緣中點與腹壁皮膚成角處,進針方向斜向臍下腹壁肌層內刺入,深5~8分,勿透入腹腔,以平補平瀉手法為主,進針後行針3~5分鐘,然後每隔5~10分鐘行針1次,留針30分鐘至1小時。結果:治癒(刺後腹痛和體徵完全消失)34例,佔70.83%;好轉(腹痛明顯緩解,檢查尚有體徵存者)13例,佔27.08%;無效1例,佔2.09%,總有效率97.91%。金哲範[12]學習李洪武經驗,結合自已多年臨床實踐,針刺神闕穴治療急腹痛60例,其中痛經30例,急性胃腸炎10例,胃痙攣15例,腸道梗阻5例。結果治癒47例,佔78.3%;好轉5例,佔8.3%;無效8例,佔13.4%,總有效率86.6%。周建偉[13]針刺神闕穴治療急性腹痛、腹瀉,收到滿意效果。潘時忠[14]針刺神闕穴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15例,也收到良好療效。劉忠[15]等針刺神闕穴治療急性睪丸炎58例,以“燒山火”法針刺,留針30分鐘,1日1次。結果:治癒56例,顯效2例,其中3次治癒12例,佔20.7%;5次治癒27例,佔46.5%;8次治癒16例,佔27.5%;10次治癒2例,佔3.4%;總治癒率96.5%,總有效率100%。齊玲玲[16]在辨證用藥基礎上配合腹五針,即神闕、水分、陰交、天樞(雙)強針刺治療重症肌無力,收效顯著。鄂建設[17]針刺神闕穴為主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19例,主穴取神闕,絕經期者配膀胱俞、八髎,經產婦配盲俞、足三里、中極穴,未婚者配中極、三陰交、足三里。神闕穴直刺1~1.5寸,得氣後每5分鐘小幅度捻轉1次,以腹部舒適、溫和感為佳。其它各穴針刺得氣為度。結果19例中10例經10~15次治癒,8例經15~25次治癒,1例未婚患者經治療20次無效。

3.2 火針:宋·王執中《針灸資生經》雲:“予久患溏利,一夕灸神闕三七壯,則次日不如廁;連數夕灸,則數日不如廁”。根據這一經驗,曹偉民[18]把灸神闕擴展為火針點刺神闕穴,以此治療腸激惹綜合徵58例,結果:治癒46例,佔79.31%;顯效6例,佔10.34%;有效4例,佔6.90%;無效2例,佔3.45%;總有效率96.55%。

3.3 水針:根據神闕穴解剖結構的特殊性,賈連修[19]把神闕穴的應用擴展用水針,藥用654----2 10mg,在臍旁開約半寸處常規消毒,進針時傾斜30~40角緩慢刺入臍中,得氣後徐徐注入藥物,無效者30分鐘可重複治療1次.以此法治療膽絞痛96例(其中急性膽囊炎30例,膽石症49例,膽道蛔蟲症17例),結果:注射1~10分鐘疼痛緩解者46例,佔47.8%;11~20分鐘疼痛緩解28例,佔29.2%;21~30分鐘疼痛緩解者16例,佔16.7%;總有效率93.7%。1次注射未緩解者6例(膽石症4例,膽道蛔蟲症2例),行2次注射後,其中4例緩解,2例改用它法。

4、前景及展望

神闕穴為神氣通行之門戶,胎兒賴此處從母體獲得營養以發育。臍為百風總竅,五臟寒門,道家謂之下丹田,為人身之命蒂,為真息往來之路,坎離交會之鄉。臍位居關要之地,內外相聯,無處不通。此穴屬任脈,“任為陰脈之海”,督脈“貫臍”、“過臍中央”,為“陽脈之海”,任督二脈互為表裡,故臍通過任督二脈可總理人體諸經百脈、五臟六腑,針刺臍中,可激發經絡之氣,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整臟腑平衡的功效。

臍中為古代丹家練功過程中所發現的“玄關一竅”,為生命的根本。古代氣功家也認為,人體有一個以臍為中心的太極圖[1]。楊力氏從《周易》角度分析認為臍療存在臍八卦全息,除按照經絡取穴治療外,按八卦全息進行針灸是一個值得重視的領域[20]。近代有人用“黃金律”測量人體發現,肚臍正位於人體的黃金點上,按照現代數學理論,“黃金點”是調整人體的最佳作用點。歸納起來,臍療具有溫通陽氣、回陽蘇厥、通經活絡、行氣止痛、通調三焦、利水消腫、健脾和胃、升清降濁、收斂止汗、固精止帶、調理衝任、固經安胎、強壯保健、卻病延年[21]等作用,可用於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病症及神志病症、潮熱盜汗、各種過敏症等[9]。因此,神闕穴針刺應用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通過現代臨床研究可以看出,神闕穴運用只要注意嚴格消毒和進針深度,就可突破傳統的應用模式,擴大其治療範圍。當代針灸名家王秀英老師指出:“神闕,在嚴格消毒條件下,直刺0.5~0.8寸,進針要慢,可行捻轉手法,幅度不宜大,針後不宜拔罐,針後再塗以碘酊消毒針眼"[22],可謂經驗之談。事實上,有人對禁針穴進行研究,認為在傳統的34個禁針穴位中,除乳中只作胸部取穴標誌外,其餘禁針穴均可針刺[23]。這些建立在現代解剖學和臨床實踐基礎上的研究成果,為神闕穴的針刺應用鋪平了道路。

5、參考文獻

1 濮大秀.關於臍療機理的探討.中醫藥研 究,1994,(2):8.

2 戴美友.神闕穴禁針有新突破.中國中醫 藥信息雜誌,1996,3(12):46.

3 王勇.臍療法治療急腹症驗案三則.中國 民間療法.1997,(3):12.

4 蒙步思.神闕穴的臨床應用,中國針灸, 1996,(11):17.

5 明·汪機.針灸問對.江蘇科學技術出版 社,1985:114.

6 明·楊繼洲.針灸大成.第二版.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268,300.

7 程寶書主編.新編針灸大辭典.北京:華 夏出版社,1995:738.

8 劉冠軍主編,中醫針灸經穴集成.南昌: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97.

9 劉公望主編.現代針灸全書.北京:華夏 出版社,1998:305.

10 楊兆民,鞠傳軍.實用針灸選穴手冊,北 京:金盾出版社,1991:162.

11 李洪武.針刺神闕穴治療急腹痛.中國針 灸,1996,(9):26.

12 金哲範.針刺神闕穴治療急腹痛60例.中 國針灸,1999,(8):46.

13 周建偉.神闕穴禁針芻議.針灸臨床雜誌 ,1996,12(2):42.

14 潘時忠.針刺神闕穴治療潰瘍性結腸炎15 例.中國針灸,1995,(5):42.

15 劉忠,等.針刺神闕穴治療睪丸炎.針灸 臨床雜誌,1996,12(3):46.

16 齊玲玲.重症肌無力的中醫治療.江西中 醫藥,1998,29(3):17.

17 鄂建設.針刺神闕穴為主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上海針灸雜誌,1998,17(6):7.

18 曹偉民.火針點刺神闕穴治療腸激惹綜合徵58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96,(11):11.

19 賈連修.神闕穴注射654---2治療膽絞痛.中 西醫結合實用臨床急救.1995,2(6):245.

20 楊力.周易與中醫學.第二版.北京:北 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326.

21 劉炎.中華臍療大成.上海:上海科學技 術文獻出版社,1998:9~10.

22 王秀英.針灸意外及其防治.濟南:山東 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09.

23 羅亞飛,羅亞平.禁針穴探討.貴陽中醫 學院學報,1996,18(1):5.


戴美友介紹:

中醫專家,主任醫師。1988年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系。善治胃腸疾病、肝膽疾病、心腦血管病、咳喘病、婦科病、皮膚病、不孕不育、腎虛症、情志病、頸肩腰腿痛、月經失調、靜脈曲張、皮炎痤瘡等,對許多疑難雜症有獨特治療效果。

文中所出醫方僅可參考,不可未經醫師診斷,擅自使用;投稿或者專欄合作請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