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縣梅渚鎮:養殖“金嗓子” 唱響致富曲

 4月18日早上天剛亮,家住梅渚鎮復興村的鮑仙芝就開始忙碌起來:給雞喂料、加水、打掃衛生……忙完這些,她要花上兩三個小時。走進她的養雞場裡,一片熱鬧的景象,棚裡的公雞抖動著油亮的花羽毛,豎著紅彤彤的雞冠,在陽光下精神抖擻的展示著自己的“金嗓子”,母雞們則悠閒的趴在窩裡下著“金元寶”。

  "多虧了村幹部3月份幫我在疫情期間進了雞苗,讓我在疫情期間養殖繼續發展下去”。鮑仙芝一邊和記者聊天,一邊收拾地上的喂料筒。今年53歲鮑仙芝,孩子從小就伴有精神殘疾,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夫妻二人既沒文化、又沒技術,出不了遠門只能靠打零工和種幾畝田為生,收入難以維持全家的開銷,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始以後,鮑仙芝一家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的生活有了最基本的保障。“這些年,為了照顧孩子,我們全家都沒有什麼收入,現在孩子漸漸大了,經濟負擔也越來越重,這讓我們一家子陷入了困境。”鮑仙芝說,“村幹部上門的時候問我們可有發展養殖業的意願,我想我們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養雞養鴨對我們來說卻不是什麼難事兒。”

  說幹就幹,不等不靠。2015年梅渚鎮為鮑仙芝提供了200元產業扶持資金,同時為了幫助她解決技術難題,鎮村幹部請來縣農業農村局的專家上門培訓,讓她真正掌握養雞技術。鎮村幹部的幫扶讓鮑仙芝對養雞脫貧充滿了信心,第一批雞就養了150羽,當年實現增收2500元。嚐到了養雞甜頭之後,她的信心更足了,養殖場終於開始一步步的發展了起來,目前鮑仙芝的養殖規模350只,遠銷到溧陽等地。

  除了養殖幫扶,村裡還將她家的7.72畝田地流轉出去,一年承包費4554.8元,每年享受計生和特扶共計10800元的補助,丈夫何傳國務工,一年務工收入12000元,每年光養雞就有10000元的收入,低保金4804.48元,2016年收入達到3萬多元,順利實現脫貧。“我這是享了政府的福,才能順利脫貧,現在我的養雞場漸漸走上規模化了,家庭收入增加了,這日子越過越有盼頭!”鮑仙芝說。

  梅渚鎮黨委副書記潘俊表示,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衝鋒號已經吹響。梅渚鎮將繼續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向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發起強勁總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