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第一,多部作品登上央視!交大“鄒導”瞭解一下~

圖片

她紮根專業學習,

專業第一、榮獲多項獎學金;

她深耕實踐,

連續兩年擔任開學典禮影片《爸媽》導演,

主創多部作品登上央視等多家主流媒體;

她全面發展,

學生工作者、公益達人,

在奉獻中綻放青春

......

她是2019年度“十大三好學生標兵”

媒體與傳播學院電影電視系碩士生鄒佳雯

今天,和小編一起

走近她豐富多彩的故事吧

圖片

成績第一、專業紮實,

在“實戰”中用鏡頭傳遞能量

鄒佳雯是媒體與傳播學院電影電視系2018級碩士研究生。大一到大三期間,鄒佳雯任上海交通大學學聯宣傳中心副主任、視頻部部長,2015年及2016年連續兩年任開學典禮主題影片《爸媽》導演,大三暑期實踐時她來到澎湃新聞深度報道欄目《澎湃人物》組,進行為期5個月的實習。從選題到採訪到後期,她採訪了包括公益募捐法案專家、行為藝術家、共享睡眠艙負責人等,累計獨立撰稿3篇,參與發佈深度報道10餘篇,帶有署名的6篇作品,連同其他優秀報道被集結成《澎湃人物誌》,予以出版。在專業學習和實踐中,她與影視真正結緣,感受到紀實敘事的魅力。本科期間她榮獲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研究生期間取得績點、綜測專業第一,獲得2019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圖片

圖片

圖片

鄒佳雯部分實踐成果

圖片

現場導演,勇挑大樑

多部作品登上央視,全媒報道

實踐路上,鄒佳雯始終褒有足夠旺盛的好奇心,不斷錘鍊專業知識。本科畢業的暑假開始,鄒佳雯作為學生主創,在導師張亞光的指導下,全程參與《讀懂中國之高教改革立潮頭》微視頻策劃、拍攝,並擔任了影片的後期剪輯。經過半年之久的努力,影片最終入圍教育部關工委首批播出計劃,在中國教育電視臺一套與全國觀眾見面。與此同時,在進博會期間,鄒佳雯和兩位同學花了十天的時間,對著兩張A3大小通訊錄上的百來個企業打電話爭取採訪機會、單兵操作拍攝、通宵剪輯。最終趕在進博會正式開幕前,作品《進博會第一次|中國,我來了》作為央視預熱篇,登上了央視新聞客戶端首頁置頂頁面,其後,更是被包括中青報、光明網等數十家主流網站、媒體置頂推薦。此後更是參與學校《我和我的祖國》快閃、《青春為祖國歌唱》視頻等多部作品製作;拍攝採訪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和九旬院士校友孫鈞、汪耕,並完成《我們這一代人》作品,登上學習強國;拍攝記錄了著名書法家、上海交大媒體與傳播學院教授徐慶華在莫高窟九層樓前的書法大字活動,所撰稿件為敦煌研究院官網登載;任《Fever》劇組製片主任,作品後斬獲IMDB認證獎項Rome Independent Prisma Awards獎項等多個榮譽。

圖片

學生服務實幹者、志願公益小達人

讓青春在奉獻中煥發光彩

除了有優秀的專業成績和豐富的專業實踐,鄒佳雯堅持盡己之力,去幫助、服務更多人,用奉獻綻放青春力量。

本科期間她曾任學聯宣中副主任 、校友會《思源》雜誌社首席記者團記者、思源公益宣傳總監,研究生期間則加入了校研會體育部,負責宣傳工作。在學生工作中,她不斷成長,試圖尋找自己能量的最大值,成長為熱心服務的學生工作實幹者。

圖片

圖片

鄒佳雯部分志願活動

她先後做過上海國際馬拉松志願者、ICA國際新媒體高峰論壇、高科技與中國電影新時代高峰論壇志願者,在眺望世界中讓視角更加開闊,用國際視野增強本土情懷。除此之外,她曾持續一學期愛心家教,並參加思源公益鄉村支教,擔任涼山兒童助學人;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她主動獻血、參與線上志願者工作對接求助信息、參與協助反思疫情公信力的社會調研等。“選擇了交大,就選擇了責任”,在志願服務中鄒佳雯知行合一,不斷思索和實踐著責任擔當。

圖片

圖片

實踐中尋找內心熱愛,

鏡頭下講好青春故事。

築夢交大,

勇往直前,衝啊!

來源:媒體與傳播學院、校團委

責任編輯:金雪 祁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