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四川司法所服務鄉村振興成績單,請查收

四川在線記者 蘭楠

2019年,四川省司法廳、四川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了《司法所服務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在全國首創了司法所服務鄉村振興工作。

時間已經過去一年,工作推進情況如何?司法所服務鄉村振興有啥具體舉措?農村公共法律服務水平是否提高?法治助力農村全面進步有何成效?

據瞭解,一年來,全省各級司法行政和農業農村部門精誠團結、治貧治本,充分發揮司法所在法治鄉村建設中的戰鬥堡壘和前沿陣地作用,以加快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為突破口,以農村法律服務、依法治理、法治宣傳三大重點為主抓手,切實解決在推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過程中的各項法律問題,全力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關鍵詞1:學法用法制度化

各地司法所主動服務於基層黨委政府學法用法工作。目前,各地基層黨委政府已經把法治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司法所所長列為鄉鎮法治政府建設領導小組成員,把會前學法作為一項重要學習制度。司法所逐漸成為鄉鎮黨委會、鄉鎮長辦公會、幹部大會等的固定“嘉賓”,主持“會前學法”工作,基層黨員幹部帶頭學法用法守法逐漸成為常態,提高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

南江縣各司法所根據鄉鎮與村社實際情況擬製會前學法“課程單”,並推出會前學法“點菜式服務”。瀘州市納溪區各司法所對幹部“會前學法”筆記和心得體會進行不定期抽查,對不認真學習的幹部責令改正,確保學法效果。

關鍵詞2:法律顧問常態化

各地司法所在推動“一村一法律顧問”的同時,有效推動各鄉鎮(街道)嚴格執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要求,逐漸建立健全了司法所人員為主體、律師參加的法律顧問制度。司法所主動作為、積極履職,廣泛參與轄區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及合同擬製、產業發展、信訪調處及協議擬定等政府活動,為基層黨委政府依法決策、依法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提供法律服務。

一份四川司法所服務鄉村振興成績單,請查收

蒲江縣創新開展“三聯二評一興”,生動踐行法治鄉村建設,其經驗做法被人民日報客戶端刊載。宜賓市堅持“一律師一工程”,積極服務頁岩氣開採、成宜高速公路徵地拆遷、少峨植物園工程等重大項目。榮縣司法局雙古司法所通過“精準普法、專業調解、法律暖心”三項服務,助推40萬畝石筍溝茶葉園區順利建設。

關鍵詞3:決策機制法治化

司法行政體制改革後,各地司法所積極主動參與到基層法治建設中來,為鄉鎮(街道)的依法決策、依法行政提供法律服務。各地基層黨委政府逐漸建立健全了重大行政決策及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制度,把好了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的“法律關”。

合江縣司法局白米司法所積極為“江北新城”建設項目開展合同審核、合法性審查、法治宣傳,確保了1400餘畝土地順利拆遷。近年來,全省司法所共審查各類文件、合同達10萬餘份,提出各類合理化建議高達3萬餘個。

關鍵詞4:農村公共法律服務升級

農村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取得了新進展,實現了市縣鄉村四級實體平臺全覆蓋,農村公共法律服務站(室)全部建設到位;省級“12348”法律服務熱線與21個市(州)互聯互通,服務時間從8小時工作制升級為全天候24小時響應。成都市溫江區預判疫情後企業法律需求,提前搭建起復工復產法律服務平臺,助力企業恢復生產。

一份四川司法所服務鄉村振興成績單,請查收

在農村公共法律服務供給質量方面,我省簡化了受理農民和農民工申請法律援助程序,更好地保障困難群眾合法權益;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法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德陽市整合基層法律服務資源,開發閒置農房使用權流轉“三書模式”,推動農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轉。

此外,全省還圍繞服務鄉村振興不斷創新公共法律服務產品,積極服務重大農業產業項目,為農村招商引資、承包經營等重大項目提供全過程法律服務。蓬溪縣整合各類法律資源,以“‘3個1’+N”工作模式服務鄉村振興。

關鍵詞5:農村基層治理夯實

在基層治理方面,各地加強對農村社區矯正人員從入矯到解矯全過程的規範管理。注重農村安置幫教對象的服務管理,開展技能培訓,提供就業平臺。攀枝花市各司法所全面接入“天網工程”和“雪亮工程”實時信息。

一份四川司法所服務鄉村振興成績單,請查收

同時,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維護社會穩定“第一道防線”作用,把工作重點放在影響農村穩定、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的問題上,加強對城鎮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勞資問題等矛盾突出問題的調處力度。廣元市利州區通過“坐診、會診、巡診、急診”調解方式,深入一線排查化解涉農糾紛,連續多年實現矛盾糾紛化解率100%。

一份四川司法所服務鄉村振興成績單,請查收

此外,全省推進農村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引導鄉村群眾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理公共事務,基層自治工作機制健全完善,鄉村治理水平逐步提升。德陽市創新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共治“五治融合”協同治理模式,高效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

關鍵詞6:農村法治氛圍濃厚

各地還因地制宜推動農村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廣泛宣傳與農村、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在普法宣傳方式上,融入當地傳統文化、歷史沿革、民風民俗,讓群眾能接受、願接受法治宣傳教育,實現普法元素“滿視野”,法治氛圍“全覆蓋”。德陽市創編的《綿竹年畫釋法》,以年畫畫冊開展普法宣傳,深受群眾喜愛。

一份四川司法所服務鄉村振興成績單,請查收

並且綜合施策加強農村法治隊伍建設,全省村(社區)配備法律顧問4.3萬餘人,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輔導員)配備率達100%,培養“法律明白人”48萬餘人,並把產業致富帶頭人培養成為“法律明白人”。蓬溪縣以農民夜校為依託,打造“司法惠民法治講堂”,聯合成立法治電影放映隊期送影下鄉,普法宣傳效果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