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輔食吃出便祕、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在寶寶輔食添加的問題上,媽媽們都是小心翼翼的,除了要擔心寶寶吃不好,營養跟不上,耽誤長身體;又要警惕腸道問題,腹瀉,便秘,溼疹,過敏……總是愛找上門!稍不留神便中招,簡直是防不勝防。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寶寶添加輔食一旦出現便便異常或者腹瀉、溼疹,很多媽媽便不敢再給寶寶繼續添加輔食,甚至會進行盲目的禁食。其實最好的辨別不是媽媽們猜來猜去,而應該觀察寶寶身體狀態一段時間後,結合孩子的身體特徵,進行醫學檢測,進行綜合判斷,避免盲目延緩輔食添加導致營養不良。

寶寶添加輔食後,這些胃腸道反應是正常的!

我們常說便便是寶寶健康的陰晴表,直觀反應了腸道的好壞,因此也是讓媽媽格外關注,一旦出現風吹草動,媽媽便採取行動。其實有時也會出現矯枉過正,比如以下形式,在寶寶添加輔食期間出現,一般為正常的,不用過於緊張,無需停止輔食添加呦。

1)添加輔食後,寶寶便便顏色變暗,為褐色稠便

在寶寶未添加輔食之前,寶寶便便一般為土黃或金黃色,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會呈現金黃色,呈軟膏樣,均勻一致。但是寶寶在4-6月齡添加輔食後,便便開始變得顏色較暗,主要是因為寶寶輔食數量和種類的逐漸增多,寶寶便性開始慢慢接近成人,無需擔心,屬於正常現象。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2)寶寶出現綠便

很多時候,媽媽一看到綠便,就以為孩子是消化不良,尤其是輔食添加期間,更是擔心不已!但是以下這兩種綠便是正常的!

我們知道寶寶在4月齡的時候從媽媽體內獲取的鐵基本被消耗完畢,因此此時需要給寶寶補鐵,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寶寶補鐵的方式主要有兩種,輔食和營養補充劑!因此,我們在寶寶4月齡的時候添加的第一個輔食便是強化鐵的米粉,此時有的媽媽也會給寶寶補充鐵製劑。

寶寶飲食中鐵含量豐富,因此會出現鐵吸收利用不全,隨大便排出被空氣氧化而形成呂便,這種綠便隨著寶寶對鐵需求增多而消失。鐵劑型綠便,可為深綠色或綠色,除了顏色發綠,無其他異常,大便為正常的酸臭味,爸媽們其實可以放寬心,不需要管它,一段時間後會慢慢好轉。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鐵吸收不良型綠便

寶寶初加菜泥時,有的寶寶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綠色菜泥形成綠褐色不均勻的便便。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吃什麼便拉什麼”。寶吃了帶有綠色色素的食物沒有完全消化吸收,就直接混合大便被排出去了,所以就會拉出綠顏色的大便。有的媽媽往往以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實際上這種現象是健康寶寶更換食物時常有的事。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3)寶寶出現紅色便

寶寶一旦腸道出現紅色便或者混著紅色物質,媽媽便會擔心是不是孩子病了,是不是胃腸道出血了!遇到這種情況媽媽一定不要慌,不用急著去醫院,先反思一下寶寶添加了什麼輔食!

番茄在添加輔食的時候,有次出現了黑紅色的便便,而且小便也是紅色的,這可把番茄奶奶嚇壞了,以為孩子是生病了,給孩子穿了衣服就要去醫院!

幸虧我回家及時,制止了她們去醫院的步伐,仔細詢問後發現原來當天番茄吃了紅心的火龍果,全家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虛驚一場!

紅色火龍果含有大量的甜菜紅素,甜菜紅素是一種水溶性的生物鹼類色素。當食用紅心火龍果後,一部分甜菜紅素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通過紅色尿液排出體外;一部分色素以及膳食纖維不被吸收,進入大腸,形成紅色糞便。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媽媽們要知道食物是可以影響大便、小便的顏色的、,西瓜火龍果、番茄、紅蘿蔔可以導致大便發紅,吃了莧菜會出現紫紅色的便,豬血、鴨血、內臟、海帶等食物可以導致大便發黑。

因此,當你發現寶寶糞便或尿液的顏色改變時,可以先想想看,這兩天寶寶是不是吃了類似顏色的食物,寶寶便便顏色只是健康的一個方面,還需要看有沒有別的症狀,比如說腹痛,噁心嘔吐,發燒,頭暈,心慌等這些症狀,若孩子精神狀態一切正常,無需過度擔心。

寶寶添加輔食後,這些胃腸道反應是不正常的!

新生寶寶的腸胃通常是比較弱的,消化酶活性低,因此寶寶的腸胃暫時只能接受母乳或奶粉餵養。寶寶在剛添加輔食的時候,如果出現餵養不當,比如輔食吃太多或者食物選擇不正確,都會影響到寶寶的腸胃,寶寶就容易出現腸胃疾病,最常見的便是消化不良和食物過敏,怎麼區分?

寶寶消化不良十分常見。

嬰兒消化不良醫學上通常歸類為“餵養不耐受”。簡單的說,就是寶寶不能很好地消化吃下去的一些東西,好比大人消化不良也會有一些類似的表現。通常餵養不耐受引起的消化不良,表現為溢奶、腹瀉、脹氣、煩躁、便秘等情況。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1)消化不良是如何發展的?

如果寶寶遇到消化問題,食物便長期停留在胃中,就會造成飲食積滯。最初的表現是食量減少,大便次數增多(或便秘)和性狀發生改變,大便中可含食物殘渣或未消化的食物,伴有酸臭味;有的寶寶還出現口臭,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孩子張嘴時可見舌苔白厚。

如果家長此時仍然沒有重視,甚至仍舊哄勸孩子儘可能多吃飯,那麼寶寶就會出現嘔吐和腹脹症狀,但此時寶寶的精神尚好。

2)消化不良的類別:

a.輔食過早添加,澱粉消化不良:

小嬰兒腸道尚朱成熟,腸道消化酶不足,尤其是4月齡前澱粉酶是比較少的,便不能很好地消化澱粉類食物如米粉、奶糕等。

過早添加輔食可能會導致寶寶澱粉消化不良,進而出現出現腹脹、嚴重腹瀉,一般每日排便數次至數十次,糞質粗糙,呈綠水樣或糊樣,量多、泡沫多、有酸臭味,有時可見糞便中有小白塊、多量的食物殘渣或未消化的食物。因此,4個月前的寶寶不適合喂澱粉類食物。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b.輔食添加過急或過量,蛋白質、脂肪消化不良:

家長一次性給寶寶太多新的食物,不是逐漸增加,孩子沒有一個適應過程,如寶寶第一次吃肉,覺得味道很好,就一下子吃了許多,而我們知道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便會造成消化不良。

寶寶過多攝入蛋白質後,超過生理需要和胃腸負擔,蛋白質會腸道細菌的作用下發酵而產生大量氣體,比如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等,因此寶寶放屁的次數會增加,且多會有臭臭的味道。另外,由於胃腸不適,寶寶通常表現為大伴大便中有奶瓣或者吐奶、溢奶等,同時嬰幼兒可能出現腹部的不適、脹氣。

寶寶過多攝入脂肪後,多餘的脂肪得不到胰液的消化而造成消化不良,未經消化的脂肪隨糞使排出形成脂肪瀉,一般每日排便3~5次或更多,呈灰白色稀便或糊狀,量較多,外觀油亮,內含較多奶塊或脂肪滴,臭味較重。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寶寶食物過敏為哪般?

過早添加輔食,易引起過敏症,尤其有過敏家族史的孩子。寶寶在4~6個月之前,腸道通透性較強,屏蔽作用差,許多不適合人體的蛋白質會進入血液。6 ~7個月之後,成熟的腸道能分泌免疫球蛋白,腸道形成保護膜,可防止大部分過敏原通過。所以很多孩子的過敏都和過早添加輔食有關。

1)寶寶食物過敏的反應有哪些?

食物過敏是指某種食物進入人體後,機體對之產生的異常的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導和(或)非IgE介導的免疫反應,導致機體生理功能紊亂和(或)組織損傷,進而引發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皮膚及全身症狀。

食物過敏的臨床表現可以涉及多種器官和系統, 表現為皮膚搔癢、蕁麻疹、溼疹, 嘴唇、舌、面部、上顎等水腫; 消化系統可以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瀉、便秘、腸脹氣、腸絞痛等; 呼吸系統可以表現為流涕、噴嚏、鼻塞、咳嗽、喘息, 甚至過敏性休克。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2)食物過敏or消化不良

寶寶食物過敏在胃腸道的表現與消化不良是有一定相似性的,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便秘等腸道反應,因此很多時候過敏會被當做寶寶消化不良來護理,致使過敏持續加重!

因此在寶寶出現胃腸道症狀時,一定要結合皮膚及呼吸道症狀綜合來看!

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加了某種輔食後一直腹瀉,同時溼疹反覆,是不是孩子就是過敏了呢?需要徹底迴避此輔食?

3)食物過敏or食物不耐受

其實很多媽媽只知道食物過敏,卻不知過敏其實又分為IgE介導的急性過敏與IgG介導的慢性過敏,慢性過敏也可被稱為食物不耐受,寶寶急性食物過敏是需要徹底迴避過敏原的,而寶寶食物不耐受可其實根據嚴重程度,重新安排飲食,可分為禁食、替食、少食。

食物不耐受是對特定食物或食物成份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包括免疫機制的過敏反應IgG介導、酶缺乏、藥理作用以及其它一些未定義的作用。食物不耐受和過敏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發病的快慢,過敏是迅速發生的,一般在進食數分鐘後到2h內,少量便可引發症狀。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主要是2-24小時出現反應,具體表現因個體差異而不同,比如說有人是腹瀉,有人是腹痛,值得注意的是食物不耐受可以耐受一定的量,大量攝入才會引發症狀。

因此當寶寶添加輔食後出現疑似過敏的症狀,媽媽首先注意孩子出現症狀的時間以及攝入食物的量,在無法確認的情況下,最好進行醫院檢測後,根據檢測結果重新安排飲食是必要而有效的,以防盲目迴避食物延誤輔食添加甚至營養不良。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有媽媽在後臺留言:自家寶寶娜娜10個月,近兩個月孩子體重長得很差,而且經常腹瀉!8個月的時候寶寶開始添加雞蛋,便斷斷續續出現腹瀉。有人說寶寶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有人說孩子是雞蛋過敏!媽媽想給孩子暫停雞蛋添加,但是媽媽又擔心寶寶營養不良!應該怎麼辦?

其實最好的方法便是結合孩子的身體特徵,進行醫學檢測,進行綜合判斷,媽媽可以選擇哪些項目進行檢測呢?可以通過大便鏡檢、食物不耐受檢測和過敏源篩查的判斷!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大便鏡檢:可查看是否為消化不良

查看項目:食物殘渣、脂肪小滴、澱粉顆粒及肌纖維!

  • 正常食物中的澱粉大多被吸收,糞便中很少見到。當寶寶消化不良時,澱粉吸收出現障礙,糞便中的澱粉顆粒增多,可見澱粉顆粒為“+”。
  • 正常情況是大便中沒有肌肉纖維或大量食肉後可見少量肌肉纖維,寶寶大便化驗單可見肌纖維+”,一般出現在腹瀉或蛋白質消化不良時。
  • 正常食物中的脂肪大多被吸收,糞便中很少見到。當寶寶消化不良時,脂肪吸收出現障礙,糞便中的脂肪增多,可見脂肪球為“+”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過敏原檢測

嬰幼兒食物過敏過敏原檢測一般為皮膚點刺和血清中IgE檢測,且一般建議6月齡之後寶寶進行檢測,會更準確。

1)IgE檢測:總IgE檢測及SlgE(特異性lgE)

正常人血清中IgE水平很低,是血清中含量最少的一類免疫球蛋白,僅佔血清免疫球蛋白總量的0.001%,治療與預防過敏的一項重要手段是確定過敏原。

嬰兒臍帶血IgE水平小於0.5IU/ml,出生後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升高,12歲時達成人水平。成人血清總IgE水平約在20~200IU/ml之間,一般認為大於333IU/ml(800ng/ml)時為異常升高。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總IgE數值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寄生蟲感染、過敏性哮喘、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特應性皮炎、藥物性間質性肺炎、支氣管肺麴菌病、麻風等, 如果檢測中總IgE數值高於正常值則提示可能為過敏體質。

單純總IgE高不是判斷過敏體質的絕對指標,需結合點刺實驗、特異性IgE確定具體過敏原種類。

食物特異性IgE檢測(sIgE):sIgE檢測為篩查性試驗,確定具體過敏原,如雞蛋、牛奶、花粉、大豆、蝦、蟹、穀物、堅果和水果等。臨床常以>0.35 klU/L為陽性界值點,即過敏點!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一旦確認過敏原,要將所有引起過敏的食物應從飲食中完全排除,同時選用可保證嬰幼兒正常生長髮育的其他食物進行替代,如水解奶粉等。

為避免長期迴避造成兒童營養不良或過早接觸致敏食物,建議每3~6個月重新評估以調整迴避性飲食治療時間。有過敏性休克家族史、堅果或海產品過敏、曾發生嚴重過敏症狀的兒童,飲食迴避的時間應適當延長。

案例1:如下圖是某過敏患兒的檢測報告單,對比檢測結果與參考值,超過參考值0.35即為過敏原!數值越高,過敏程度越嚴重!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查看報告我們可知:此患兒的吸入性過敏原為屋塵蟎、艾蒿、花粉;食入性過敏原為雞蛋、牛奶、蝦、螃蟹、牛肉、羊肉。屬於多種食物蛋白過敏,在醫生建議下需要進食食物迴避。

2)皮膚點刺實驗:

皮膚點刺試驗是將少量高度純化的致敏原液體滴於患者前臂、再用點刺針輕輕刺入皮膚表層。如患者對該過敏原過敏,則會於十五分鐘內在點刺部位出現類似蚊蟲叮咬的紅腫塊,出現癢的反應,或者顏色上有改變。我們基本上就能夠比較確定過敏性疾病的存在。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但是此方法對以下情況不適應:妊娠、嚴重溼疹、皮膚劃痕症、哮喘、蕁麻疹急性發作期;檢測前服用抗過敏藥物以及小嬰兒。

過敏性一般用1—4個“+”號來表示,“+”號越多過敏原“攻擊程度”越高。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案例2:如下圖報告:圖中顯示加號的都為過敏原,“+”號越多,過敏越嚴重。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報告:

食物不耐的受檢測報告,是抽血做的體外實驗。

14項常見檢測不耐受食物包括:牛肉、雞肉、鱈魚、玉米、螃蟹、雞蛋、蘑菇、牛奶、豬肉、大米、蝦、大豆、西紅柿和小麥。

食物不耐受是反映患者體內存在針對某種食物的IgG濃度,所以這樣的過敏原刺激機體產生的IgG也可以叫特異性的IgG(即SIgG),常以

<50 U/mL為陽性界值點,即不耐受點!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確認了不耐受食物之後怎麼辦?

輕度敏感食物:不必禁食,可進行輪替,因此如果寶寶屬於某種輔食輕度不耐受,不必給寶寶迴避食物呦!

中高度敏感食物:禁食期為3-6個月。一般來說食物特異性IgG抗體的半衰期是3個月,3個月後體內食物特異性IgG會隨著體內代謝而下降。但也因人而因,對於體內代謝慢的患者,忌食期可延長到6個月。

案例3:如下圖食物不耐受檢測報告,此寶寶對牛奶、芒果、白軟乾酪、蜂蜜、鱈魚、小麥、酸奶皆為不耐受,其中牛奶、白軟乾酪屬於重度敏感,鱈魚屬於中度敏感,因此需要暫時禁食3-6個月!芒果、蜂蜜、小麥屬於輕度敏感,因此不必禁食,進行輪替進食即可。

寶寶輔食吃出便秘、腹瀉等煩心事,消化不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

溫馨提示:

因此,新手爸媽在碰見寶寶添加輔食過程中出現腹瀉時,先搞明白究竟是消化不良、食物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在調整飲食之前建議最好進行醫學檢測,避免盲目禁食。

輔食添加期間如出現腹瀉,建議立即停掉正在添加的新的輔食,等寶寶腹瀉好了之後再由少至多逐漸添加。不過,也不必因為腹瀉而停掉所有輔食,順利加過的輔食可以繼續添加。

新媽媽們要有堅持輔食添加記錄的習慣,這樣做可以快速準確地找出引起過敏的是哪種輔食。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 《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 嬰幼兒食物過敏診治建議[J]. 中華兒科雜誌, 2011, 49(5):344-348.

【2】葛安霞. 添加輔食時發生腹瀉怎麼?[J]. 父母必讀, 1998(09):47.

【3】王自勤, 趙峻, 陳永春. 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受[J]. 武警醫學院學報, 2011(05):90-93.

【4】嬰兒消化不良[J]. 安徽醫學, 1973(3).

【5】洪玉. 嬰兒消化不良的飲食調理[J]. 全科護理, 2004(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