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做不好“新零售”,是因為飛凡不接地氣?

筆者在裝修公司上班,經常看到公司裡一些業務能力強的90後女生圍在一起,討論隔壁萬達裡某個品牌女裝的新款。這個本沒啥新奇的,關鍵是她們在討論新款是時候,還是不是和商家在討價還價。原來,經常逛萬達的她們,早就已經加了自己喜歡的女裝品牌的微信,而微信的另外一邊,就是萬達品牌女裝的銷售員工。

萬達做不好“新零售”,是因為飛凡不接地氣?

萬達

都說現在實體難做,經常能聽到某某商城關門或者轉型之類的。其實吧,這其中的滋味只有做實體的商家們才深有體會:線下門店市場被電商擠壓,商家跟著電商平臺轉到線上,線上流量費用上漲,電商平臺又拋出“新零售”的概念,商家們又要跟著電商平臺轉到線下。那麼,什麼是“新零售”呢?你要是去問上面的哪位萬達品牌女裝的銷售員,她不一定能說清楚,但是她在做的,確是實實在在的“新零售”。

萬達做不好“新零售”,是因為飛凡不接地氣?

新零售

先拋開那些高大上的概念,簡單是說,“新零售”就是用數據做銷售。以前的品牌女裝銷售員都是在門店等著客戶上門,不管是老客戶、新客戶、潛在客戶,客戶和銷售員都是陌生人而已。而因為沒有現貨,銷售員加了客戶的微信,說等貨到了就聯繫客戶,之後呢,每當有新品上市的時候,銷售員就會用微信給客戶發送新品照片。漸漸的,銷售員的微信裡聚集的潛在客戶越來越多,在微信裡就成交的概率也越來越大。本質上,這就是普通商家的銷售員工,運用“數據”在做銷售。

我們拿淘寶的模式來做過對比。

淘寶賣家開店,不需要實體門面,只要上傳圖片做好運營管理,每個淘寶賣家都可以獨立面對全國市場,客戶來源於淘寶流量和回頭客。商城的銷售員在門店上班,需要實體門店,做好進店客戶的接待工作,每個銷售員只能面對線下的區域市場,客戶來源於商城的人流量和回頭客。淘寶賣家和商城銷售員就很相似,銷售員依託門店,將商城的客流和回頭客收集在自己的微信當中,通過一對一的為客戶推送新款和折扣信息,就相當於每個銷售員依託實體門店,自己開了一家“線下淘寶店”。

萬達做不好“新零售”,是因為飛凡不接地氣?

O2O

“線下淘寶店”模式,能夠充分發揮門店銷售員的線下聚客能力,能夠幫商家留存自己的老客戶。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模式迎合了我們喜歡“找熟人”的習慣。無論買什麼東西或者做什麼事情,我們總是下意識的想想看是否有熟人可以幫忙。

想買一件自己中意的某個品牌的衣服,如果有熟人就可以問問底價或者折扣是多少?當然,熟人都是從陌生人發展過來的。如果一個平臺能夠讓你找到所在城市的所有品牌服裝的銷售人員及聯繫方式,同時還能看到該品牌的最新上架新款,還有最新的活動折扣,同時也能夠在線討價還價,那麼這個平臺本身是不是就很像一個“線下淘寶”呢?在網上的服裝價格和實體店的服裝價格的相差日漸縮小的情況下,線下實體店肯定是具備更強的吸引力。

萬達做不好“新零售”,是因為飛凡不接地氣?

2015年的時候,蘇寧電器就要求每一位員工自己開通微商城,就是要讓每一位員工既是線下的銷售員,同時也是線上的銷售員。而萬達同樣擁有得天獨厚的商家和員工數量優勢。如果能夠調動美味線下員工的積極性,引導每一位員工建立自己的線上引流、線下銷售的渠道,成為有實體店的淘寶賣家,萬達會不會成為擁有實體店的“線下淘寶”呢?

對於需要扣點的百貨商場來說,這種模式容易造成“跑單”,就是員工直接引導客戶去倉庫提貨,繞開商場扣點。當然,商場可以提高租金,減少扣點,這也是一種放水養魚的權宜之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