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大,架子不小!細數陶瓷行業的大企業“病”

市場的逐漸成熟,使陶瓷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更多的資源開始向行業內優秀的大企業集中。但令人擔憂的是,許多企業還未真正成長為大企業,卻早已喪失了中小企業創業和高速成長期所擁有的激情與高效,在不知不覺中患上了大企業“病”。


大企業“病”突出表現為,企業不大,架子不小。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企業內部部門多、架構複雜,壁壘林立。與其進行業務合作,最深刻的體會就是審批慢、流程多、阻力大、時間久。一份合同、一份方案,往往要兜兜轉轉好多個部門,N多人簽字,幾十天甚至幾個月才能走完流程,搞得對方身心疲憊。


流程多,效率慢也就忍了,更有甚者,企業稍有點規模,管理人員、業務人員就開始患上了“傲慢症”,對客戶、供應商、行業同仁、媒體專家等處處表現出一種優越感,時時以成功者自居,讓合作伙伴很不舒服卻又無可奈何。


大企業“病”既存在於高層管理人員當中,也存在於中基層管理人員當中。一些高層管理人員和老闆,一旦企業做大了,往往會“離群索居”,不屑於與過往的“狐朋狗友”勾肩搭背,整天端個架子,以顯示自己的威嚴,最後把自己做成了孤家寡人。


大企業“病”更多地存在於中基層管理人員當中,這些管理人員、業務人員,隨著企業的不斷做大,內心的虛榮心開始膨脹,不是狐假虎威,就是拿根雞毛當令箭,對同事、對客戶時時表現出一種高人一等的優越感。他們掛在嘴邊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在走流程”。在這些人的管理理念和思維方式中,“流程高於一切”,任何人、任何事,都要為企業內部繁雜而又低效的流程和制度讓步。他們嘴上叫著不忘初心,事實上早已忘記了“顧客至上”、“效率至上”、“為客戶創造價值”等最基本的商業法則。在他們的潛意識當中,管理越細越好、流程越多越好,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一家大企業的管理水平。


企業不大,架子不小!細數陶瓷行業的大企業“病”


在不知不覺當中,大企業“病”悄然纏身。在企業內部,許多的管理工作,最後變成了為管理而管理。比如說,你做一件事,只需要花費一天的時間,但為做這件事前期的彙報、申請、討論、立項、批覆及後期的費用報銷、總結、彙總等事情本身以外的事情,卻要消耗你十天的時間。這個時候,你往往會感嘆,在大企業,做一件事情真是太難了!


大企業“病”是一家企業開始走向衰敗的徵兆。


患上大企業“病”的企業,一方面逐漸在客戶、供應商面前表現出優越感,不能平等地對待對方,使不少優質的合作伙伴慢慢離你而去;另一方面,企業逐漸喪失了創業時的激情,甚至創新力。許多的靈感和想法,會被層層疊疊的制度、流程和看不見的壁壘所扼殺,管理人員和研發人員不求有功,但有無過。因為一切都是按流程走的。

事實上,許多天馬行空的創意和想法總是在制度之外尋求破圈而出的機會。


而最令人擔憂的是,來自中高層管理人員的這種傲慢與大企業“病”,最後演變為企業的制度、流程和內部文化,瀰漫在企業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每一個部門、每一件事,除了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外,很少有人敢打破這種羈絆與平衡。四平八穩地經營,循規蹈矩地做事,讓企業一步步喪失其創新力和競爭力。


大企業“病”產生的根源,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管理人員自身的官本位思想和優越感;二是過於繁雜的部門、制度和流程。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管理人員的優越感與日俱增,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中,一些管理人員,一朝權力在手或功成名就,便時時處處表現出“高人一等”,與眾不同的感覺,想被人敬畏或尊重,甚至迷戀於手中的權力,不時為難甚至刁難合作伙伴和下屬;

為了強化管理,職能部門越設越多,領導也是越來越多。指揮的多,做事的少,內部缺乏公平、積極、向上的創新氛圍。上下掣肘,縱橫制約,使每一個員工、每一位合作伙伴都處在一張巨大而又無形的網中,讓你有力也使不出來。


管理的目的,是讓企業這架龐大的機器運轉的更輕鬆、更便捷、更高效,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創造更大的價值,而不僅僅是要求規範的制度和流程。


如果一家企業的制度、流程和規則以犧牲效率、犧牲客戶體驗與滿意度,犧牲員工在規則之外的創新力,犧牲對他人應有的尊重和社會各界對企業的好感為代價,那麼,這樣的管理,再規範也是得不償失。


企業無論大小,其存在的目的就是為客戶創造價值。隨著企業規模的日漸做大,千萬不要違背初心,滋生傲慢和優越感,更要警惕那種為了管理而管理的制度和流程,讓組織在不知不覺中患上大企業“病”。


作者|王力 ,蒙娜麗莎集團文化總監

原標題:《警惕大企業“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