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價值評估

企業價值評估

企業價值評估

企業價值評估的介紹:

企業價值評估也叫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或部分權益價值評估,是將一個企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依據其擁有或佔有的全部資產狀況和整體獲利能力,充分考慮影響企業獲利能力的各種因素,對企業整體公允市場價值進行的綜合性評估。企業價值評估的一般對象是企業整體的經濟價值。

企業價值評估的目的:

企業價值評估(整體資產評估)適用於設立公司、企業改制、股權轉讓、抵押貸款、(股票發行上市、企業兼併、收購或分立、聯營、組建集團、中外合作、合資、租賃、承包、融資、法律訴訟、破產清算等)目的整體資產評估、企業價值評估。

管理目的:摸清家底、量化管理、內聚人心、外展實力

資產運作:作價轉讓、許可使用、打假索賠、質押貸款

資本運作:參資入股、增資擴股、置換股權、合資合作

企業價值評估的價值類型:

企業價值評估一般為企業的交易(全部股權的交易、部分股權的交易等)提供價值參考,因此其價值類型在一般情況下應該是市場價值(交換價值)。而不應該是其他價值(非市場價值)。當然企業價值評估還有其他目的,有可能需要評估其他價值,如清算價值、控股權溢價等。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價值類型也劃分市場價值和非市場價值兩類。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市場價值是指企業在評估基準日公開市場上正常使用狀態下最有可能實現的交換價值的估計數額。評估企業的市場價值所使用的信息數據都應來源於市場。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非市場價值是一系列不符合市場價值定義的價值類型的總稱或集合,主要有投資價值、持續經營價值、保險價值 、清算價值等。

投資價值

是指企業對於具有明確投資目標的特定投資者或某一類投資者所具有的價值。如企業併購中的被評估企業對於特定收購方的收購價值;關聯交易中的企業交易價值;企業改制中的管理層收購價值等。企業的投資價值可能等於企業的市場價值,也可能高於或低於企業的市場價值。

清算價值是指企業處於清算、迫售、快速變現等非正常市場條件下所具有的價值。從數量上看,企業的清算價值是指企業停止經營,變賣所有的資產減去所有負債後的現金餘額。這時企業價值應是其構成要素資產的可變現價值。

企業價值評估到底是評估一個企業在持續經營條件下的價值,還是非持續經營條件下(清算條件下)的價值,取決於資產交易的性質。

企業價值評估的特點:

根植於現代經濟的企業價值評估與傳統的單項資產評估有著很大的不同,它是建立在企業整體價值分析和價值管理的基礎上,把企業作為一個經營整體來評估企業價值的評估活動。

這裡的企業整體價值是指由全部股東投入的資產創造的價值,本質上是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的法人實體在一系列的經濟合同與各種契約中蘊含的權益,其屬性與會計報表上反映的資產與負債相減後淨資產的帳面價值是不相同的。

企業價值評估的範圍:

從產權的角度,企業評估的範圍應該是企業的全部資產及相關負債。

在界定企業價值評估具體範圍時應注意的問題:

1、對於評估時點一時難以界定的產權或因產權糾紛暫時難以得出結論的資產,應劃為“待定產權”,暫不列入企業評估的資產範圍。

2、在產權界定範圍內,若企業中明顯存在著生產能力閒置或浪費,以及某些局部資產的功能與整個企業的總體功能不一致,並企業可以分離,按照效用原則應提醒委託方進行企業資產重組,重新界定企業評估的具體範圍,以避免造成委託人的權益損失。

企業價值評估的方法

:資產基礎法、市場法、收益法

收益法有股利折現模型、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通過企業自由現金流量進行折現,得出企業整體價值,再減掉付息債務,得出股東全部權益價值。)以及經濟利潤折現模型等多種常用的評估模型。

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模型應用條件主要包括:1、能夠對企業未來收益期的企業自由現金流量做出預測;2、能夠合理計算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使用的折現率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