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少年說》:你是孩子口中描述的這幾類父母嗎?

湖南衛視新開了一檔親子類節目叫《少年說》,就是讓一些孩子到學校的高樓平臺上對老師同學以及家長喊出自己的心聲,一經播出在網上掀起熱議。網友們紛紛大呼,通過這些孩子的喊話看到了自己的心聲,同時感嘆:這都2018年了,孩子們的處境和我們小時候並沒有什麼兩樣,中國式父母仍在延用一些“讓人窒息的操作和理念”在和孩子相處。

網友的評論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於是去看了一期節目,確實從中看到了不少網友提到的“窒息式操作。”

01

“別人家的孩子”頻頻出現 “打擊式教育”讓人很受傷

儘管“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早就被網友吐槽爛了,教育專家們也一再強調“對比式教育”和“打擊式教育”都會對孩子的自信心、性格等多方面造成負面影響,但仍不妨礙“別人家孩子”出現在這一代孩子們的青春裡。

一個初一小女生的喊話讓人有些扎心,她說媽媽總是拿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全校第一、全聯盟第一的女孩子來和自己對比,而那個女孩子還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對比還不夠,這個孩子的媽媽甚至還經常說,你那麼差,誰和你做朋友之類的話。

湖南衛視《少年說》:你是孩子口中描述的這幾類父母嗎?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分享道,她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之下,誇了別人家的孩子。4歲的女兒聽完後問道:“媽媽,你是不是很希望她成為你的孩子呢?”4歲的孩子尚且能從比較中聽出這樣的意思來,何況一個心智相對完善的初中生?每天被父母拿來比較和打擊,會讓她生活在自我否定之中,失去努力的動力。

02

學習成績是唯一衡量標準 家長隨意剝奪孩子的喜好

曾和一位移民英國的朋友聊天,她和我分享了一件難忘的事情。剛去英國的時候,她幫自己的孩子報了一個鋼琴班,報名時老師問她:“你的孩子喜歡鋼琴嗎?是他自己願意來的嗎?”我的朋友給了老師非常肯定的答案。然後老師結束了談話並在和她的孩子單獨談完話後拒絕了她的報名申請:“你的孩子說他並不喜歡鋼琴,是她的媽媽讓他來的,所以請你們回去吧!”回想起這件事情時,我的朋友說:“當時的我一臉通紅,因為我撒謊了。”

相比這個完全尊重孩子喜好的案例,《少年說》上的孩子在吐槽家長是如何剝奪自己的喜好:一個女生練了7年的拉丁舞,還考了級,因為成績下滑,她的舞蹈課被媽媽停掉了。當然,因為成績差不許出去玩的案例也在節目中重現了。

湖南衛視《少年說》:你是孩子口中描述的這幾類父母嗎?

考試成績決定能否繼續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夠玩樂,家長掌握絕對的決策權——這就是部分孩子正在經歷的青春。

03

善於交換、談條件

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大人們非常善於機智地提出交換條件來進行反駁。

比如,要求重新學拉丁舞的女孩子,被媽媽提出的“進全校前100名”的條件難住了,雙方在全校師生面前進行了一場“談判”:

湖南衛視《少年說》:你是孩子口中描述的這幾類父母嗎?

孩子:我做不到,能不能打個折,進全校前200名就能學拉丁舞?

母親:至少150名。

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師生之間,節目中有學生向老師喊話:“你怎麼30歲了還沒有男朋友?”老師機智地提出條件:“我中考之前找男朋友,你考試考6A!”

湖南衛視《少年說》:你是孩子口中描述的這幾類父母嗎?

比起直接否定的做法,這樣談條件的舉動,其實是大人在利用自己比孩子強大的邏輯套路孩子——既沒有直面回應孩子,也沒有解決任何問題,這樣的方式也沒有太大的激勵效果,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壓力。

04

邏輯強大 無法好好溝通

家長們的邏輯有多強大?知乎上有網友用幾句話進行總結——

放假呆在家裡休息時被嫌棄太懶散:看看人家,多跟人家學學。

成績不理想,覺得自己不夠用功時被指責想太多:沒事別老跟人家比,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當有不知道的事情時:你都這麼大了這還不懂?

想要提出自己的見解時:你這麼點年紀你懂啥!

家長的強大邏輯在《少年說》中也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呈現。在孩子請求媽媽不要總是打擊自己時,媽媽反駁道:“我覺得你的性格就是需要打擊,不打擊你就會有點飄……”最終,女孩子被媽媽自圓其說的強大邏輯懟哭了跑下臺。

湖南衛視《少年說》:你是孩子口中描述的這幾類父母嗎?

有人說這是一檔讓孩子拿回話語權的節目,但在我看完一期節目後並沒有同樣的感受,有效的傾訴應該是家長把孩子的心聲和需求聽進去,反思自身後雙方進行溝通後改進,而不是孩子說一句,家長再用自己的強大邏輯反駁一句——這樣的表達會讓孩子很受傷、甚至產生自我懷疑。

希望在生活中,能有更多的“少年說”能被父母真正傾聽到。

作者:周藝文

湖南衛視《少年說》:你是孩子口中描述的這幾類父母嗎?

童話爸爸,每晚陪你遊覽童話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