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司馬遷誕辰2165年,“《史記》與韓城學術研討會暨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韓城舉行

IMG_20201128_083242.jpg

“《史記》與韓城學術研討會暨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2020年學術年會”開幕式

2020年是司馬遷誕辰2165年。為紀念司馬遷誕辰2165年,由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韓城市委宣傳部、陝西司馬遷《史記》博物館聯合主辦,陝西文化產業(韓城)投資有限公司協辦的“《史記》與韓城學術研討會暨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2020年學術年會”,11月28日在司馬遷故里、陝西省韓城市舉行。來自國內《史記》研究的專家學者和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的代表50餘人匯聚一堂,圍繞司馬遷與韓城、《史記》與韓城文化、《史記》的現代意義、《史記》文本研究、《史記》域外傳播研究等主題,進行交流研討,通過探討《史記》的價值以及研究歷史、現狀和研究方法,努力構建中國“史記學”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IMG_20201128_081754.jpg

研討會暨年會開幕式

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會長、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張新科教授,韓城市政協副主席陳玉振,韓城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程濤,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副會長、西北大學出版社社長馬來,陝西司馬遷《史記》博物館館長秦忠明,陝西文化產業(韓城)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永強等出席開幕式。陳玉振、張新科、秦忠明分別致辭。

陳玉振代表韓城市對研討會表示熱烈祝賀,向與會嘉賓、專家和學者表示誠摯問候,同時向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長期以來堅持對《史記》文化、韓城文化的深入發掘探索,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IMG_20201128_082121.jpg

韓城市政協副主席陳玉振致辭

IMG_20201128_082623.jpg

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會長、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張新科教授致辭

IMG_20201128_083632.jpg

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副會長、西北大學出版社社長馬來介紹《史記研究集成》

IMG_20201128_084715.jpg

陝西司馬遷《史記》博物館館長秦忠明介紹博物館情況

“《史記》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通貫古今、網羅百代的通史名著,其價值不僅在於對中國史學和中國文學的深遠影響,更在於其‘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塑造的中華史觀和民族精神,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堅實基礎,中華民族歷經風雨仍保持高度文化認同和強大凝聚力的根本。”陳玉振說,在新時代做好《史記》研究,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當前文化建設推進以文化人,成風育人,進一步堅定全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意義。

司馬遷故里韓城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陝西省計劃單列市,2019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第89位。陳玉振介紹,韓城市歷來高度重視《史記》文化的研究和傳承,早在1985年就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司馬遷及《史記》學術研究團體——韓城司馬遷學會。近年來,該市大力推動史記文化的推廣和傳播,2015年建成4A級司馬遷祠景區,正在申報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後出版《司馬遷的世界》《圖說史記》《司馬遷畫冊》等多部作品,持續舉辦民祭司馬遷大典、學術研討、史記講座、研學旅行等活動,促進《史記》研究的廣泛化和《史記》文化的大眾化發展,吸引了眾多省內外史學研究者、愛好者和廣大學生團體考察學習,“史記韓城”的文化品牌正在叫響,韓城已逐漸成為人們嚮往的文化聖地。

“今年的年會也是紀念司馬遷誕辰2165年,我們在司馬遷故里召開這樣的學術會議,更具有特殊意義。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代表,《史記》對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所蘊含的歷史價值和當代價值,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深入挖掘。《史記》研究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21世紀以來,《史記》研究已初具規模,取得了豐碩成果,時代呼喚建立一門新的學科——‘史記學’。‘史記學’的建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會長、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張新科教授在致辭中說,在《史記學概論》裡,他提出了“六化”(綜合化、理論化、立體化、多樣化、生產化、世界化),時至今天仍覺得這幾個方面仍是大家努力的方向。其中“生產化”中就包含有與現實結合、組織生產、精品生產以及研究者的再生產等內容。“我們欣喜地看到,《史記》研究與現實的結合,也看到一批青年學者的參與,看到他們的成長,這就是生產化的最好體現,對於推動《史記》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張新科表示,“史記學”的建立,有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從橫向看,它的建立,對研究漢代史學、文學、哲學的特徵、規律、地位等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從縱向看,可以對我國史學、文學的產生、發展、演變以及整個古典散文的興衰提供某些規律性的論證;從總體上看,對於繼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為文化史名著如何與現實結合,提供一個成功的範例。

他認為,為了建立“史記學”的體系,文史工作者應採取相應的措施和步驟,還需要做普及化的工作,使更多的人瞭解《史記》,認識它在中華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價值。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研究手段和生產工具也要進行更新,需要進行數字化的工作,利用網絡和計算機把《史記》以及研究成果進行數字化的處理,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豐富的資料。因此,《史記》研究具有廣闊的前景,還有許多工作需要我們共同去做。

IMG_20201128_084204.jpg

西北大學出版社社長馬來向司馬遷《史記》博物館等捐贈《史記研究集成·十二本紀》

IMG_20201128_085455.jpg

頒發聘書

IMG_20201128_092927.jpg

學者主題發言

IMG_20201128_101330.jpg

學者主題發言

IMG_20201128_102615.jpg

學者主題發言

IMG_20201128_103454.jpg

點評的部分專家、學者

IMG_20201128_160052.jpg

小組分組討論

馬來介紹了《史記研究集成》,並向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陝西司馬遷《史記》博物館捐贈了《史記研究集成·十二本紀》。由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史記研究集成·十二本紀》,是彙集中外學者從古至今研究《史記》精華成果的集大成之作,12冊560餘萬字。馬來表示,西北大學出版社將積極推進相關工作,讓《史記研究集成》的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等部分儘早定稿和出版。

秦忠明介紹了司馬遷《史記》博物館推動《史記》文化、韓城文化的發掘探索和傳播。之後,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高益榮、劉敏,山西大學文學院張建偉、張穎,陝西理工大學兩漢三國文化研究中心梁中效,陝西師範大學曹陽,延安大學文學院霍建波,西安文理學院文學院李小成,韓城市司馬遷學會程永莊,延安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王建宏等8位學者,分別作了大會主題發言。與會學者下午進行了分組討論彙報。

文:文匯報駐陝記者韓 宏

圖:韓 宏

編輯:趙徵南

責任編輯:何連弟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