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我在倫敦準備第二次封城的前一天來到了這裡。這是一間讓人眩暈的辦公室:從地板堆疊到天花板的書籍的周圍隨意擺放著價值連城的藝術品和廉價的紙板箱,成捆的面料和彩色T恤摞成了小山,幾隻形態不一的兔子玩偶和粉絲送來的各種古怪擺設躲在其中,三架自行車和一人高的Anglepoise檯燈之間,勉強塞下一張大會議桌和一張小辦公桌。這裡被工作人員稱為撲熱息痛室,因為,只需要一眼,你的感官就會不自覺地超出負荷。而也正是在這個不算大的空間裡,Paul Smith獨自待了16 個星期,運營著他剛剛走過50年的同名品牌。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Paul Smith工作室一角

“我和我妻子Pauline住在家裡,我們早上會去散一會兒步。然後,我開著小Mini,來這裡工作,很明顯,就我一個人。”這位74歲的英國國寶級設計師說道,語調輕鬆,“這棟樓裡平時有 200 個人,但疫情期間一個人都沒有。所以我就在這裡進行社交隔離,這裡有我所有的書籍和參考資料。在樓下一層,有著各種色板和麵料。16 個星期以來,我在這裡設計,同時也給每一個人打電話。”

2020年1月,巴黎男裝周的最後一日,Paul Smith合併了男女系列發佈來紀念品牌成立50週年,重現了歷年的經典印花與廓形,還有帶著一絲恰到好處古怪味道的英倫風格——20世紀80年代,他以在日本買的一盤蠟制意大利麵為靈感,將其做成了無處不在的印花。秀場的頭排坐著美版Vogue 主編Anna Wintour、“萬磁王” IanMcKellen,還有Susan Sarandon、Bill Nighy和《廣告狂人》的Jon Hamm。秀後,大家一起吃了頓親密的晚飯。很多人對他說,那是他們最後一次真正開心的時候了。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Paul Smith AW20

因為之後,疫情來了。

“太幸運了,我選擇了1月,而不是6月來慶祝週年紀念日。”Paul慶幸道。對於幾乎每一位設計師而言,這段漫長的隔離都是一段非常奇怪的時刻:有的人發現自己的效率變得更高,有的人擔心生意做不下去,有的人因為突然被打斷的節奏反而歇了一口氣,更多的設計師似乎在這段時光裡,找到了新的啟示。

Paul承認因為不用做一些時尚界以往慣例的事情,感覺到一絲竊喜,但更多的是責任。“獨立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現在,因為我們沒有一個大公司在背後支持,在這個時期,在幾乎每個人都在虧損的世界。”他說道。

“剛開始的時候全世界都封鎖了,我跟我的財務人員以及所有人通話,希望儘快解決問題,”他說道,“但後來我發現這個時期能使你重新評估生活的優先順序。我們重拾了友誼的重要性以及人們如何更好地在一起工作。我和所有的助理設計師,還有你們剛認識的Shawn(一起工作)。”他指的是公司年輕的市場傳訊部主管,“他每天都在打電話。Emily,她和我一起在工作室工作。這是一種同志情誼。通過打電話,我們一起創作了2021春夏系列。”他說道。

Paul Smith對困難的時刻並不陌生,但好在,他足夠樂觀積極,頗為淡定。他至今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時尚教育,本來想成為一名自行車手,卻因為一場車禍不得不告別這個夢想。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少年時代的Paul

而這場意外也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在住院期間,他交上了新朋友,他們在他康復後將其介紹到當時受藝術和設計學生歡迎的酒吧。正是在那裡,Paul決定要加入創意的世界,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而幫助他更進一步的是他當時的女友、現在的妻子Pauline Denyer。“24歲時,我沒有商業資格,沒有商學院的文憑,也沒有成為設計師的資格。幸運的是,Pauline受過皇家藝術學院的設計師培訓,她在家裡教我最困難的事情。”他說道。

Paul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的第一間門店於1970年10月9日星期五在諾丁漢的拜亞德巷6號開業,首日的營業額僅為35鎊。這個店面不是如今司空見慣的精品門面,只有3平方米,需要通過一條深邃的走廊才能發現,更要命的是,沒有窗戶。店員兩個半,Paul、Pauline以及充當“經理”的阿富汗獵犬Homer。在此前的採訪中,他告訴記者,“我們買不起一間真的商店,就找了一個房間,然後號稱是商店。”為了顯得鄭重其事,他還給這家“店”取了個法文名字“Paul Smith Vêtements PourHomme”(意為Paul Smith男士服裝)。

“你們這輩,或更年輕的這輩,很難理解或者相信這樣的做法。但我們開始做小生意的時候,我們就想,為什麼我們不嘗試一下開家小店呢?”他回憶道。他一開始的啟動資金來自600鎊的儲蓄,小店一週只營業週末兩天,因為其他時間他都在打工——比如為一家公司當色彩師,選擇顏色;為一間服裝店設計面料;又或是為別的公司當攝影師。但Paul也將這段經歷當作另一種親身實踐的學習,彌補了他錯失的教育。“所以我的經歷是全面的。這不僅僅是時裝的問題。那時,我還經歷了很多其他的事情,一切都取決於銷售和實踐。”他說道。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年輕時候的Paul和妻子Pauline

“但是現在大家不這麼做了。每個人都坐在談判桌上,說這兒有個商業計劃。然後,我們就能拿到資金了。我們要開一家店,我們要舉辦一場時裝秀,”他向我感嘆道:“而我們當時想的只是從小做起。也因此,我們的公司總是像這樣,慢慢成長,而不是如火箭般躥升。我認為這是明智的,因為它給業務創建了非常穩固的根基,它不是靠融資燒錢推廣成功的,而是因為人們真的喜歡穿你的衣服。”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這間小店已經成長為享譽世界的品牌,擁有遍佈五大洲60多個國家的132間門店,員工超過1,200人。據報道,該品牌去年的營業額達到了2.15億英鎊。而Paul Smith本人也因為其謙遜而幽默的品質成為了業界人人欣賞的前輩級大師。

“直到如今,我們都不敢相信我們現在取得的成就,我們有時候會這樣捏自己,”他笑著虛擰了自己一下,繼續道,“特別是當我去英格蘭中部諾丁漢的倉庫時,那裡有 400 名員工在工作。倉庫很大。我想:‘哇,這不可能和我有任何關係,這是怎麼發生的?’我覺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Paul Smith在工作室

我將Paul Smith形容為一匹獨角獸,不僅僅是因為他的風格獨樹一幟,更是在於在如今由不斷尋求併購和擴張的財團所主導的奢侈品及時尚行業,像他一樣一直同時保持獨立和規模的設計師品牌已經屈指可數——他們是資本的倖存者,也是時代的倖存者。聽清之後,他哈哈大笑起來——用他英倫人更習慣的說法——罕見得猶如一枚黑色便士郵票。

一路走來,Paul經歷了撒切爾夫人時代的經濟衰退、9.11、歐債危機、2008年金融海嘯、英國脫歐,再到如今的疫情。儘管他承認眼下是最糟糕的時刻,但依然坦誠地表示:大環境對其從來沒有什麼真正重大的影響。“這是一個很好的觀點,也可能就是為什麼我仍然在這裡的原因。因為,我們的業務一直在非常有機地成長。這意味著我從來沒有負債累累,去承擔經濟上那些不必要的債務。”他說道,“我擁有我們所在的這棟大樓、倉庫、梅菲爾阿爾伯馬爾大街上的兩棟大樓。我們總是非常有節制,並且在很多方面非常老派。我們的業務很摩登,但是建立的方式非常傳統而紮實。我們常說要量入為出。”

獨立賦予了他這個年代設計師稀有的自主權,以及靈活渡過艱難時刻的敏捷性。“我喜歡獨立,因為我不需要大談特談品牌形象或者工作方向。我可以和我的團隊一起做這個決定。我身邊大概有五六個人,所以可以很自然地做出決定。”

“要保持獨立”,他開玩笑地說,“自己得戴著許多不同的帽子,因為必須瞭解公司的財務、管理與結構。然後,我每年都要設計時裝系列。運營一間時裝品牌是非常複雜的。”他表示,“最初這對我來說太難了,當人們談論現金流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現在我有了很多經驗。我喜歡這樣讓我不斷學習。因為我是一個非常好奇的人。喜歡新挑戰。”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Paul Smith與Mini Cooper跨界合作的汽車,

融合品牌標誌性的彩色條紋與復古車身,

是跨界合作中的一個經典。

這份好奇讓Paul Smith成為了時尚界一個很有意思的理念——不侷限於時裝或是任何東西。就像我現在身處的這件辦公室一樣——周圍充斥著各色各樣的物品,等待有心人仔細觀察。

“我喜歡你的辦公室,因為我訪問了很多設計師的家和工作室。所有的東西都非常整齊,非常美,但也像是刻意整理好一樣,但我鮮少看到你這種,和我自己的臥室一樣亂。”我說道,心想近藤麻理惠和山下英子一定很喜歡這裡。

“我喜歡隨時隨地挑選物品,這些物品雖然很多,但我可以隨時找到任何一件在哪裡。如果你問我一本關於藝術家的書。一本建築書在哪裡,攝影書又在哪裡,我能馬上告訴你。”

“你會讓人幫你打掃和整理你辦公室裡的東西嗎?因為小時候,在我的臥室裡,我的東西到處亂放,禁止我媽媽或其他人亂動。但我和你一樣,知道每一件東西在哪裡,別人動了就找不到了。”

Paul再次大笑起來,他說:“每天早上,我們都有一名清潔工,但她不會重新去整理東西,她很聰明,有一個吸塵器,可以輕輕地吸走灰塵。然後就離開。所以,這裡總是很乾淨。”乾淨但混亂,近藤麻理惠和山下英子沒有機會了。

這些物品無論是對於Paul Smith本人還是品牌都有著深刻的意義。這是他保持年輕活力的源泉——儘管大家說起Paul Smith一定會想起這位老先生親切的形象,但從不會將其設計視作一個老氣橫秋的品牌。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英國人的幽默也常被他拿來發揮到設計中

“我的大腦充滿好奇的想法,我對書籍、繪畫、物品非常感興趣。想想為什麼它們會被設計成這樣?為什麼是這些顏色?它是如何工作的?我只是對事物非常感興趣。這意味著我有一個非常活躍的頭腦,”他開心道,“這就是為何我認為沒有人能夠把我們歸類為某一個類型。人們不能說Paul Smith是一個奢侈品牌,或者一個傳統品牌,或者一個復古品牌。”

由Phaidon出版社新出版的紀念書籍Paul Smith即體現了這一點。“它不是一本典型的時尚書籍。一本典型的時尚書籍只不過是許多年來衣服的照片。”他介紹道。這本書更多的是關於他如何思考、如何看待事物,他在書中選擇了50 件物品,為每一件物品都撰寫了一篇小文章。其中,對他影響至深的一件物品是父親在他 11 歲時送的相機,開啟了他職業生涯的起點。“這很重要,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真正理解、觀察事物。自此之後,我總是在用心觀察。很多人是在看,但是他們不是在看見,並不真正理解他們所看到的事物。”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透過相機觀察人群,

是啟蒙Paul Smith職業生涯的重要起點。

他會將觀察到物品的不同美感糅入時裝的設計,譬如不久前在德國看到的紅棕色樹木,或許會用到之後的毛衣設計之中;他也會將一些看似和時尚無甚相關的場景作為時裝的功能性靈感——“乘飛機旅行途中,我常看到乘客把手機丟到座位下面,然後再也找不到了,就算空姐試圖把座椅拆開也找不到,所以我開發了這件西裝外套,這裡有個拉鍊可以放東西。”他拉開自己的外套,指了指側面;他也將對於日本物品的觀察轉變為對日本市場的觀察,幫助他先於他人進軍日本時尚市場,並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對於物品的欣賞和觀察也是其零售體驗中最特別的一環。這一點很早就體現在他最初那間門店裡,他賣的服裝款式不多(很多在當時還是其他人做的),但和如今的這間辦公室一樣,還販售雜誌、唱片、擺件等一些奇怪的東西。

這種複雜而豐盛的呈現對於眼下面臨困難的零售是有意義的。Paul一直視經營商店為一件快樂的事情,他的門店裡不僅有服裝,還有陶瓷器物、 繪畫、書籍、古董收藏和各色說不上名字的物品。在Paul Smith的店裡購物更像是一場令人愉悅的發現之旅。

“我認為Paul Smith很幸運,算做到了給大家提供不同的東西。不是我們做得有多好,是大家做得都不大好。昨天,在梅菲爾的店裡,我們賣了五幅畫。星期一,我們賣掉了一塊地毯。”

這樣的想法甚至幫助其早在Instagram和其他社交媒體發明之前,就打造出一整套非常適合如今社交媒體的視覺形象——一如他在洛杉磯那間被人打卡無數的粉紅色門店。這也是Paul Smith 50年成功運營的關鍵——通過其敏銳的觀察力和觸覺,加上足夠的堅持來時刻保持相關性。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Paul Smith在後臺

無論是秀上被傳播的片刻、產品上的細節巧思還是門店的設計陳列,Paul已經總結出了一套理論:“我把它描述成草莓上的奶油。當你在舉辦時裝秀的時候,如果你在T臺展示的是一件白襯衫和一件海軍藍或是黑色的衣服,大家都會睡著,說這是一個無聊的秀,所以我們的‘奶油’就是在做一件更古怪、更不尋常的事情。事實上在線下,它們的銷量並不一樣,灰色夾克和藍色牛仔褲。我們有時候也給西裝加上滑稽的內襯,受到了很多文藝界人士的歡迎。所以關鍵是保持對的平衡,而不是隨著熱潮起舞。”

這樣的觀察和平衡,幫助他們創造出了飽受時尚評論家讚譽的秀場系列,同時也通過商業款和功能性服飾緊緊抓住了一批關鍵的顧客群——非傳統時尚群體——一群許多設計師忽略甚至不屑的顧客,但這群人對品牌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如果你只是做時尚消費者感興趣的東西,你很難存活,你要對群體進行完美的觀察。如果在普通人都喜歡的服飾上,你有新奇的一面,那麼恭喜你,你得到了正確的平衡。”

“事實上,在我們這個行業,沒人在乎你曾經有多優秀。今天我們上了電視、上了這本雜誌,銷售還不錯,但突然有人在快車道上超過了你。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時尚設計師,你必須100% 地融入其中。通過努力再加上好奇的心態和一個非常樂觀的觀點,這讓我們總是能想出新的東西。”Paul說道,“我們擁有非常多年輕的消費者,還有其他品牌和我們年齡相仿。但他們發現很難找到年輕的顧客。關鍵是如何在你公司50 歲的時候,能夠保持 20 歲的心態。”

讓他能夠成功獨立經營50年同樣至關重要的一點在於,Paul和Pauline都是非常容易滿足的人,而且有著自己的堅持。譬如,儘管公司在2004年就開闢了電商渠道,這對業務而言是務實的選擇,但這對夫妻家裡沒有電腦,也沒有答錄機。甚至在辦公室也沒有,他也時刻準備著紙和筆記本,至今還保留著手寫信件的習慣。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Paul Smith基金會寫給年輕創業者的忠告

“我們現在對Instagram、Twitter、Facebook各種信息感到著迷。你可以看到人們在地鐵上,大概幾分鐘要翻看幾百張圖片。現在,或許消費主義會放緩,人們還會購買衣服、物品或傢俱,但是會更平靜。”他說道。他答應我會去看看Netflix那部講述算法如何操控人們選擇的紀錄片《社交困境》,繼續道:“數字是一個有用的商業工具。

而對於一間價值上百萬英鎊的時裝企業而言,相對於社交媒體,更大誘惑是上門追求的資本。

“肯定有很多投資者或戰略集團找你,希望談投資和收購。”我說道。

“你是如何抵制這些誘惑的呢?”

“我想到了一件非常淘氣的事。不知道該不該告訴你。”他笑了起來,“有時候,我會坐在來找我的人對面,然後想,我到底想不想見見這個人?我不是說那個人,我指的是他們公司的態度。但就好像他們來這裡是因為他們通過某人找到你,然後獲得了一些利潤,花了三五年的時間來培養你,然後把你賣了。我做公司是因為我喜歡,不是因為錢。”

“我希望我也能像你那樣抵擋誘惑。”

“還有一件事是,我從 21 歲起就和Pauline在一起了。我們仍然深愛著對方,我們很幸福。我們在意大利有一棟漂亮的房子,在倫敦度過了美好的時光。我們彼此相愛,擁有健康。因此,如果有人帶著一大筆錢來,我問自己:為什麼你需要更多?這對我一點幫助都沒有。它會阻礙我。我喜歡簡單點。”

像Paul Smith這樣獨立的特權現在能否輕鬆複製呢?他承認年輕的設計師們在當下複雜又充滿挑戰的環境中難以複製。“首先,這是一個可愛的夢想,但是很難實現它。你必須非常有耐心。這需要時間。”他說道,“理想情況下,找到一位靠譜的合作伙伴,比如我家裡那位非常可愛的女士。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Paul與妻子Pauline

“對於今天的設計師來說,我的建議是嘗試找一份助理的工作來學習時尚是如何運作的。因為剛開始的時候,我真的只是在設計服裝。但是現在你的工作變了,你必須瞭解社交媒體,瞭解商業趨勢,需要關於媒體營銷、成本的知識,”他說道,“但你通過努力學習可以做到。告訴你的讀者,年輕的讀者,Smith先生說你能做到。”

而在零售上,他認為,那些傳統的想法並不一定意味著過時。當設計師們苦惱於尋找零售商合作,又擔心失去品牌控制時,“最理想的情況就是找到一家成本很低的店,辦公室設在樓上或樓下。你可以把它當作你的辦公室、陳列室,甚至住在那裡。你可以減少開銷,通過真實的方式展現你想讓它看起來是什麼樣子的。”

來自他的另一個忠告則是謹慎選擇跨界合作。這位曾經參與過無數成功跨界的設計師表示:合作僅僅在自己的業務已經十分豐富和強大的時候才有意義。“我們是先做好了自己的事業,然後20年後再開始合作。我不是說你要等 20 年,但你需要首先告訴世界你成功成為了一名時尚設計師、平面設計師或者建築師,再去合作。”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紀念品牌成立50週年的膠囊系列。

“如果你太早就開始合作,不能給品牌提供真正的價值,而且太頻繁的時候,人們不認為你是一名時裝設計師,他們認為你只是一個想通過你的名字來賺錢的人。”他語重心長地說道,“我的朋友常說,‘Paul Smith先生,你是純潔的,再怎麼改變也不會歪曲你的本意’。我喜歡這個說法。”

也許我們談話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理解Paul Smith 50年來如何從小處著眼、腳踏實地、尋找實用和現代的平衡。

在這50年間,Paul Smith的創作不僅給時尚界帶來了那種古怪的幽默感,同時也為一代又一代並沒有那麼有錢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時尚界入門的價值。他的經驗也鼓舞了很多人,從東京到墨西哥,很多人發現自己也可以這樣開始事業。而50年後,他希望留下什麼樣的精神財富呢?

2020年,Paul Smith設立了基金會,幫助年輕的創意人員提出問題,找到方向,試著把他半個世紀來的經驗傳遞至屬於未來的年輕人身上,從而,讓珍稀的獨角獸告別消亡,得以延續。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撰文 QUEENNIE YANG

編輯 ANSON CHEN

編排 圓

圖片承蒙Paul Smith提供

Paul Smith:74歲和50週年

Copyright © 2020 WSJ.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