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我一直很敬佩張良的處世智慧。

他的智慧,就是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和功成不居。

這次,我來到陝南漢中市留壩縣旅遊,張良廟自然是要去的第一個目標。

雪花,輕舞飛揚,無慾無求。

冰凌,不請自來。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冰天雪地,我在路上

我來到位於秦嶺南坡的紫柏山腳下時,發現這裡的遊人還真不少。

現在,張良廟的門票是50元,11月底還屬於旺季。

我在購買門票時,多問了一句,得知持有漢中地區的身份證是可以半價的,這對我是個意外的驚喜。要知道,在漢中地區旅遊,僅憑本地身份證獲得優惠的景區並不多。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張良廟前的街道上,店鋪很多,顧客很少

我買了門票後,這才注意到牌樓正在維修。

透過稀疏的圍網,我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牌樓上鐫刻的“漢張留侯祠”這五個大字,字跡遒勁有力。大門兩側,有一幅磚刻對聯:博浪一聲震天地,圮橋三進升雲霞。這幅對聯,簡單明瞭,立刻就把我帶進兩千多年前的那些風起雲湧的歲月裡。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檢票口,憑門票和身份證才能進入

張良,字子房,漢初大臣。他以出色的智謀,輔佐劉邦建立西漢王朝,是秦漢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他與蕭何、韓信三人,被稱為“漢初三傑”。西漢立國時,張良“辭漢”,就在秦嶺深處的紫柏山上潛心修道,辟穀成仙。

我一邊思索,一邊走過“進履橋”,然後在檢票口刷了身份證後進入院內。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院子中央,就是靈官殿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靈官殿上,白雪覆蓋

院子中央,就是靈官殿。

院子左右,建有鐘鼓樓和配殿。

我從靈官殿的右邊,越過遍立歷代名人石碑的前後過庭,進入二山門後的大殿院。

大殿院內,清幽古樸,匾額雲集。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二山門,由此進入大殿院內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大殿前面的過庭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大殿院內,清幽古樸

我在大殿院內,心生敬畏,小心翼翼地瞻仰著古人先賢的高風亮節。

過了一會,我從大殿右側走進北花園。

北花園,依山勢而建,裡面石亭花壇、清池流水和古樹名木一應俱全。

花園遊廊,遍佈碑石;碑石之上,各種書法,流派紛呈。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奇樹很奇,獨木成林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遊廊兩旁,遍佈碑石

我一邊欣賞著碑石,一邊朝北花園的西南走去。

這裡,就是著名的拜石亭。

亭子上,匾額一半為空,一半為字,意為“人去亭空,心存遺憾”之意,因此就只寫了一半。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拜石亭上,匾額一半為空,一半為字

離開拜石亭,我登上雲梯。

地勢,開始升高。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通往授書亭的雲梯

我小心翼翼,拾階而上。

石階上,冰雪未化。

石階旁,名人的摩崖石刻隨處可見。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石階旁,名人的摩崖石刻隨處可見

我步步升高,登上雄踞于山石之上的授書樓。

授書樓,這是張良廟的最高點,也是標誌性建築,取自張良年青時因得到黃石公贈書而成就大業的典故建造的。

授書樓建於1850年,八角展翅,凌空欲飛,氣勢非凡。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授書樓,凌空欲飛,氣勢非凡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授書圖上,黃石公給張良授書

我順梯而上,憑欄遠眺。

峰巒起伏。

林海茫茫。

我彷彿進入雲霧飄渺之境,頓生飄飄欲仙之感。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授書樓上,登高遠眺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山高林密,白雪茫茫

遙想西漢建國之時,正是張良隱退之時。

他,就是在這裡,白天和老百姓在一起,躬耕田畝;夜晚就與琴書相伴,悟道參禪,遠離俗世的一切是是非非和明爭暗鬥。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從授書樓上往下走,臺階上全是冰雪

從授書樓下來時,我注意到小路旁有一個辟穀洞。

洞中,張良的塑像仙風道骨,智慧卓然。

出於敬畏,我沒有給他的塑像拍照。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第三洞天,裡面有張良塑像

從辟穀洞往下走,就是一片翠綠的“拐竹林”。

這片竹林裡,竹子與眾不同,它們在出土後都要彎曲一下再往上生長。這,或許就是最有氣節的竹子在高風亮節的張良面前,也要彎腰自謙一下的緣故吧!

不過,讓人失望的是,在拐竹林裡的很多竹子上,都已經被人亂刻亂畫,以至於我想拍一根乾淨的拐竹都有難度。做這種事的人,你們太丟人了!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美麗的拐竹林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看看這些拐竹,都被刻成什麼樣了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看看這些拐竹,都被刻成什麼樣了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看看這些拐竹,都被刻成什麼樣了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看看這些拐竹,都被刻成什麼樣了

我失望透頂地從拐竹林出來,走進南花園。

南花園裡,建築高大,迴廊相通;花園中間,有一池塘;池中,有一座辟穀亭。這裡最吸引我的,就是一棵奇怪的“掛甲垂柏”,樹齡400多年,樹葉像垂柳一樣自然下垂,並且主幹樹皮很像鎧甲的甲片,非常罕見。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掛甲垂柏,非常罕見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南花園裡的辟穀亭

欣賞完南花園後,我經過方丈院,這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張良廟。

張良廟,依山傍水,風景秀美。它,集名勝古蹟和自然美景於一體,自然而然地成為陝南著名的遊覽勝地。

現在,張良廟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雪天,拜謁紫柏山張良廟,我在拐竹林看到的這一幕,太丟人了

文保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