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虧損346萬的"原油寶"投資者,要起訴中國銀行

這位虧損346萬的

這個五一假期,對於重慶投資者老徐來說卻是備受煎熬,他投資中國銀行"原油寶"的346萬資金,一週前已經灰飛煙滅。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熬過了疫情,沒想到人還在,錢卻沒了!這個春天對老徐來說確實有點殘酷。

當向財經眾議院老記講述自己的經歷時,這位老哥情緒激動,忍不住淚如雨下。他已經向中國銀行發函表達自己的立場,也已經向監管機構投訴,並著手起訴中國銀行。

一夜"爆負"

4月21日,老徐親身經歷了投資史上最奇葩的一夜"爆負"。他收到了中國銀行的短信通知,確認美國時間4月20日,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官方結算價-37.63美元/桶為有效價格,並已根據上述價格進行軋差或移倉。

這位虧損346萬的

老徐賬上的346萬元,於4月23日02:30分強行平倉,徹底歸零。

這位虧損346萬的

老徐不服,不是因為原油價格波動,而是因為對中國銀行的-37.63美元/桶結算價格不認同。

老徐說,根據中國銀行提供的關於原油寶的協議,應當以2020年4月20日晚上22點,中行通知開始移倉時系統顯示價格為結算價。當停止交易時,中行交易平臺顯示人民幣美國原油的市場價格為78.58元。截止到4月21日晚,中行交易平臺顯示人民幣美國原油的市場價格仍為78.58元。在停止交易期間,中行原油寶客戶無法自行平倉及進行其他交易,也無從得知中國銀行關於原油寶的實時報價。

根據中國銀行的《合約》中第三條第3點寫明:"乙方在可交易時段自主參考內外市場價格對可交易貨幣對合約進行雙邊或單邊報價,報價不會大幅偏離當時的市場價格。"根據停止交易時的報價顯示,當時該合約的報價為78.58元/桶,投資者有理由相信中國銀行應按停止交易時的報價進行結算。

老徐說,根據中國銀行發送的信息所附鏈接內容顯示,"無論新舊合約結算價差高低或是否升水,投資者都不會因為移倉承擔任何損失或獲取任何收益。"投資者有理由相信中國銀行作為專業機構給出的信息提示是可以信賴的,也即是在移倉之時,投資者不會因為移倉承擔任何損失。

據此,老徐認為,中國銀行違反了《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的規定,經營投機投資業務,且未向普通投資者做好充分風險揭示,導致投資者遭受巨幅損失。

老徐已經向中國銀行和監管機構發函,表達對中國銀行以-37.63美元/桶結算價格提出異議,並要求中國銀行按2020年4月20日22:00中國銀行系統報價對其持倉進行結算。

中國銀行"兩線作戰"

原油寶事件一地雞毛,中國銀行聲譽嚴重受損。現在可以稱之為"三國演義",即中國銀行、投資者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三方混戰。有兩大"戰場",一是投資人與中行"開撕";二是中國銀行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開戰",互相"甩鍋",互相指責。中國銀行是"兩線作戰"、"腹背受敵"。

先看投資人與中國銀行的"維權之戰"。

原油寶事件,投資人對中國銀行的指責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中行的職能缺失和不作為,二是原油寶產品的設計漏洞,甚至有媒體列出了原油寶產品設計和中行移倉操作上的"七宗罪"。

事實上,這兩大致命缺陷可謂"相輔相成",共同造就了原油市場上歷史罕見的重大悲劇。

中行官網上對原油寶的介紹是這樣的:

原油寶是指中國銀行面向個人客戶發行的掛鉤境內外原油期貨合約的交易產品,報價參考對象不同,包括美國原油(對應WTI原油期貨合約價格)和英國原油(對應布倫特原油原油期貨合約價格)。

概括起來,原油寶的特點和缺點可謂一一對應。

特點一:原油寶是賬戶交易產品,不提供實物交割。

也就是說,原油寶其實相當於一個"虛擬盤",中行在交易中握有很大的主動性,投資者處於弱勢地位。

特點二:原油寶交易時間比CME旗下WTI原油期貨交易時間要短2個小時。

原油寶的交易時間是當日早上8:00(皆為北京時間)到次日凌晨4:00,最後結算日是當日早上8:00到晚上10:00;而CME美油期貨的交易時間是當日早上6:00到次日凌晨5:00,結算日是當日早上6:00到次日凌晨2:30。由於交易時間短,且中行拖到最後一天才來換月,因此原油寶產品的交易流動性比其他銀行的原油產品更加糟糕。

關於中行的角色定位,其官方介紹中是這麼寫的:中國銀行是作為做市商為投資者提供報價並進行風險管理。

也就是說,中行沒有交易所的職能,它只是為境內投資者提供交易境外原油期貨的渠道。換句話說,你通過原油寶產品做多或做空實際上並沒有直接跟CME對接。中行會根據客戶的交易指令,統一到CME的集體賬戶裡下單。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行其實很有必要為投資者提供風險預警。因此,對於中行的失誤,投資人總結為以下三點:風險意識弱(且反應太慢)、部分操作不合常理、沒有第一時間為投資者解決難題。

第一,在CME宣佈調整定價模型允許負油價出現那天起,中行的風控部門就應該及時作出回應。就算原油寶的產品設計不可能臨時修改,那麼提前換月總是可行的吧?其他幾大銀行恰恰是因為提早換月而躲過一劫。

第二,中行爭議最大、被詬病最多的操作,同樣是換月太遲。正如前文所說,原油寶交易時間比CME美油期貨交易時間要短,4月20日晚上22:00中行就通知投資者原油寶停止交易開始移倉,但這時候移倉並沒有開始,因為中行還需要等待CME的結算價。

北京時間4月21日凌晨,空頭瘋狂砸盤將油價一度推低至-40美元/桶。而根據中行的規定,原油寶執行的結算價是北京時間凌晨2:28-2:30的均價,也就是-37.63美元。且不說這個結算價的計算方式有沒有問題,要是中行肯提早進行換月,悲劇也不會發生。

第三,中行在原油寶穿倉後沒有及時站出來清楚交待來龍去脈,讓不少投資者感到失望。

"甩鍋",沒那麼容易!

再看中國銀行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戰事"。

4月29日晚間,中國銀行發佈關於原油寶產品情況的說明。中行在公告中提到,已委託律師正式向CME發函,敦促後者調查4月21日原油期貨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原因。

對於中國銀行這次"甩鍋",第二天CME就作出了以下回應:

第一,CME的WTI原油期貨價格反映的就是原油現貨基本面的狀況,包括負油價也是可以預料的。

第二,早在4月初CME集團就宣佈會在4月20日修改價格制度,允許出現負油價。提早通知就是為了讓投資者能夠提前做好風控,通知確保期貨和現貨價格不至於脫鉤。

這番話總結起來就兩個中心思想:第一,早就告訴你負油價是可能出現的,別怪我們沒提醒。第二,油價跌至負值和市場基本面狀況是相匹配的,不是人為操縱。

看來,美國人絕不會背這個鍋。

監管機構的表態,更讓中國銀行顯得被動。

4月30日,中國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對原油寶事件作出回應,表示高度關注,要求中行依法依規解決問題,與客戶平等協商,儘快梳理查清問題。

中國銀行,看來是在"劫"難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