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戶路通祥:牽著牛群奔向好日子

脫貧戶路通祥:牽著牛群奔向好日子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 通訊員盤小美

每天清晨,慶陽市西峰區後官寨鎮東坪村養殖戶路通祥總會準時走進牛棚,整理草料、餵食加水、清理圈舍……自從搞起了養牛業,他每天都在忙碌中度過,靠著一雙勤勞的手,依託精準扶貧政策,走出了一條自立自強的脫貧之路。“我們家是因病致貧,這兩年肉牛行情好,我終於找到了門道,現在通過養牛已經脫貧了。”提起自己的養牛經歷,路通祥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脫貧戶路通祥:牽著牛群奔向好日子

今年54歲的路通祥,以前常年在西峰區周邊的工地上務工,妻子在家種地,雖不富裕,但一家5口也能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天有不測風雲,2013年妻子被確診患上宮頸癌,當年住院接受手術治療花了11.7萬元。從此,路通祥在家一邊照顧妻子,一邊種地。由於妻子常年需要吃藥,家中又無穩定增收產業,路通祥欠了不少外債。2014年,村裡根據路通祥家的實際,將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整整三年沒啥收入,為了改變狀況,在老婆的病情得到控制後,我就尋思著發展養殖業。”路通祥說。東坪村屬於塬邊咀梢區,當地不少村民通過搞養殖實現了增收致富,路通祥決定也試一試養牛產業。正當他為資金髮愁時,政府出臺精準扶貧貼息貸款的好政策,在幫扶幹部的協助下,路通祥順利貸到5萬元免息扶貧款。2016年3月,他購買了兩頭牛犢,養殖幾個月後出售,淨掙了4千元。嚐到養殖甜頭後,第二年路通祥又養了6頭。

“開始的那兩年,主要是育肥,隨養隨賣。我覺得效益還行,比打工強,於是擴大了養殖規模。”2018年,路通祥擴建牛舍,一次性購買了16頭牛,併成立了養殖合作社。為了節約養殖成本,路通祥把牛糞用在自家9畝耕地裡種植玉米、牧草,實現了種養循環。

脫貧戶路通祥:牽著牛群奔向好日子

養殖規模擴大了,活也就繁重了,但路通祥幹勁十足,他每天細心照料牛群,每當遇到養殖問題,他一邊摸索一邊向別人請教,逐漸積累起了養殖經驗,成了村裡有名的養牛“專家”。

這幾年,通過不停地繁殖、育肥,路通祥的肉牛出欄數量逐年增大,養殖收入也逐年見長。今年1月份,他一次性賣出去18頭牛,收入9萬多元。

“目前合作社有21頭牛,其中19頭是母牛,到年底能產12頭牛犢,養殖純收入預計在七八萬元。養牛前景不錯,國家政策也好,在扶貧政策的扶持下,我還清了之前欠下的外債,日子過得比以前好多了。”路通祥表示,他計劃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爭取存欄增加到100頭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