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堡壘”行動,蘇軍表現出更善於從以前的經驗和錯誤中學習

著:戴維·M. 格蘭茨

譯:孫渤


面對“堡壘”行動,蘇軍表現出更善於從以前的經驗和錯誤中學習

(上圖)庫爾斯克會戰期間,紅軍的主力坦克是1943 年型的T-34


儘管出現了“堡壘”行動,但從本質上看,1943 年蘇聯的戰略規劃還是進攻性的。大本營為夏季戰局制訂的戰略目標,是在複製自己在冬季戰局結束階段未能實現的那些目標,也就是徹底摧毀德國的防禦,並推進至北起斯摩稜斯克南至黑海的第聶伯河沿線。

大本營代表華西列夫斯基後來這樣描述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

蘇聯最高統帥部實施了早先制定和批准的1943 年夏秋戰局戰略進攻計劃,利用在庫爾斯克附近形成的有利局面,決定刻不容緩地擴大我軍向西南方向進攻的正面。下達給中央、沃羅涅日、草原、西南和南等方面軍的任務是:在蘇德戰場中部的某個地段和整個南翼摧毀敵軍主力,解放頓巴斯、左岸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前出至第聶伯河並奪取該河右岸的登陸場……


與此同時,在上述各方面軍南北兩側也做好了戰役準備。計劃以西方面軍主力和加里寧方面軍左翼擊潰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第三裝甲集團軍和第四野戰集團軍,前出至杜霍夫辛納、斯摩稜斯克和羅斯拉夫利,以便把戰線推到距莫斯科更遠的地方,為解放白俄羅斯創造更有利的條件,並使法西斯分子無法從這裡抽調兵力派往正在解決戰局主要任務的南方。北高加索方面軍應在黑海艦隊和亞速海區艦隊的協同動作下,肅清塔曼半島並在刻赤奪取登陸場。可見,大本營的計劃是在從大盧基到黑海的戰線上發起全面進攻。

面對“堡壘”行動,蘇軍表現出更善於從以前的經驗和錯誤中學習

(上圖)1943年在庫爾斯克實施衝擊的德國四號坦克


然而,與決定冬季戰局過程和結果的計劃相比,夏季戰局的計劃在幾個關鍵方面有所不同。這些不同之處表明,蘇聯的規劃者們願意並且善於從以前的經驗和錯誤中學習。

首先,蘇聯在春季制訂的計劃可以反映,也在運用大本營在1943 年2 月和3 月學到的深刻教訓。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教訓是,蘇聯人認識到,在整場戰略行動中和蘇聯戰略目標的全部縱深內,都必須集結足夠的兵力開展和維持戰略行動。因此,大本營在實施戰略性戰役的每一個階段,都集結並集中了自己認為必要的兵力。另外,大本營的規劃者還從早先失敗的進攻戰役中吸取地理和地形學教訓。他們選擇在最有必要的地方進行防禦,並策劃在隨後的進攻行動中如何防止德國人再次利用他們曾在2 月和3 月享有過的優勢,即打擊前進中的蘇聯軍隊薄弱側翼的能力。

其次,大本營明白蘇聯所策劃的這場進攻在本質上將是史無前例的。蘇聯軍隊將會在這場戰爭中第一次在夏季發動進攻,而這個季節過去一直“屬於”德國軍隊。大本營十分清楚,蘇聯的夏季進攻戰役迄今為止從未成功過。這個事實,在某種程度上導致蘇聯人選擇先防禦再進攻,也促使蘇聯人為這個戰局的防禦和進攻階段都做好認真細緻的準備工作。

再次,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點,大本營,特別是斯大林,在這場戰爭中第一次能夠剋制住自己此前慣有的過度樂觀情緒,並制定出更加現實可行的戰略目標。儘管斯大林幾乎不由自主地想要先發制人,但他還是能聽從自己軍事顧問們的睿智忠告,這也是這場戰爭中的第一次。他同意有必要在會戰初期實施防禦,並默許為後來的進攻行動制訂更有限的目標。只有到這個戰局的結束階段(10 月和11 月),夏季戰局已經演變為夏秋戰局之後,斯大林才為他的軍隊設定了顯然不切實際的目標。即便如此,他的顧問們也沒有對他的做法提出異議,因為只有這樣的進攻行動才能考驗德國的能力極限。

事後看來,蘇聯在這個戰局的防禦階段(“堡壘”行動)中取得的成功超出了他們的預期。雖然他們此前心存疑慮,不知道自己能否制止德國的進攻,但是他們不但能夠做到,而且還把進攻限制在戰役縱深以內。蘇聯人的周密準備得到應有的回報,德國軍隊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兩翼的失敗為“庫圖佐夫”行動和“魯緬採夫”行動的進一步成功鋪平了道路。紅軍總參謀部編寫的一份保密的戰役分析這樣寫道:

“我軍指揮機關充分了解德國1943 年夏季的進攻戰役計劃;早在1943年3 月,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不但已經完全準確地預見到敵軍即將發動下一批戰役的總體特徵,而且確定了其主要集團的展開地域和可能的進攻方向。對局面的準確而正確的分析,使我軍有可能下定一個符合實際情況的絕對正確的決心:以預有準備的登陸場式防禦迎擊敵軍的進攻,耗盡德軍進攻集團的實力,然後轉入全面進攻。敵突擊集團的失敗將會有利於我軍全面展開新的進攻戰役。因此,我軍的防禦是預有準備的,其目標是接下來轉入進攻。”

蘇聯進攻的初期採用戰略反攻的形式,儘管從戰術和戰役角度看往往是草率、混亂和代價高昂的,還是能夠實現其整體戰略和戰役目標。戰役變更部署、欺騙計劃和牽制作戰都進展順利,德國人的反應也不出大本營所料。無論出現什麼樣的困難,都是德國軍隊的戰術戰役技巧造成的,而不是源自蘇聯人自己的錯誤計劃。

面對“堡壘”行動,蘇軍表現出更善於從以前的經驗和錯誤中學習

(上圖)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步坦協同作戰


蘇聯軍隊在“庫圖佐夫”行動和“魯緬採夫”行動中囫圇吞棗般的勝利,與隨後席捲戰線其他地段的戰役勝利相輔相成。利用德國軍隊全力防禦奧廖爾和哈爾科夫的有利時機,西方面軍和加里寧方面軍於8 月7 日發起“蘇沃洛夫”行動,進攻德國中央集團軍群位於斯摩稜斯克前方的軍隊,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於8 月13 日發起頓巴斯進攻戰役,進攻已經陷入困境的南方集團軍群。緊接著,在不斷向整條德國戰線施加更大壓力的同時,蘇聯的連續打擊讓德國在奧廖爾和哈爾科夫的防禦徹底無果而終。


趁著斯摩稜斯克和頓巴斯前線的戰事正如火如荼,而奧廖爾和哈爾科夫已告解放,中央、沃羅涅日和草原等方面軍又於8 月26 日發起戰略規模的切爾尼戈夫—波爾塔瓦戰役,其目的是進一步發展“魯緬採夫”行動的勝利。不到一星期,即9 月1 日,布良斯克方面軍也開始同樣發展“庫圖佐夫”行動的勝利,向其同名城市發起一場進攻戰役。雖然蘇聯軍隊在這些戰役中遇到過一些困難,但是德國陸軍再也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蘇聯軍隊隨後衝向第聶伯河,並於9 月底乘勝抵達該河岸邊,實現了自己長期為之奮鬥的目標。



本文節選自《庫爾斯克會戰》


面對“堡壘”行動,蘇軍表現出更善於從以前的經驗和錯誤中學習


專欄

士兵,一個德國士兵的二戰回憶錄

作者:指文圖書

2.99幣

174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