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孕妇吸烟率高达4%!美国肺癌病死率下降了,主要原因就是它…

美国肺癌1990-2015年肺癌病死率下降主要归功于烟草控制


1996年,美国癌症学会为美国的抗癌实践设定目标,计划到2015年将癌症病死率下降50%。

2016年发表在《临床肿瘤杂志》的文章分析了这一目标的完成情况。

结果表明,1990-2015年,美国癌症的病死率总体降低26%,其中男性降低32%,女性降低22%;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肺癌病死率自1990年开始下降,男性下降了45%,女性下降了8%,并将其主要归功于烟草控制。


戒烟药安全有效 不会增加神经精神系统不良事件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关于戒烟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试验,EAGLES研究在全球16个国家、140家中心招募受试者8144例。

结果表明,与尼古丁替代疗法(NRT)和安慰剂相比,伐尼克兰、安非他酮安全有效,且不会增加神经精神系统的不良事件。


药物配合行为疗法的戒烟干预更为有效


发表在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的系统回顾分析了药物配合行为疗法进行戒烟干预的有效性。通过文献检索、筛选、阅读、整理与Meta分析等步骤,研究认为,相比于对照组,药物配合行为疗法的戒烟干预更为有效(OR=1.83, 95% CI 1.68 ~ 1.98),其中在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干预(OR=1.97,95% CI 1.79 ~ 2.18)优于在社区进行干预(OR=1.53, 95% CI 1.33 ~ 1.76),但是存在研究质量低、偏倚可能性大等不足。

我国孕妇吸烟率高达4%

在中国5个地区16家医院2345名孕妇中进行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孕妇吸烟率为4%。

亚组分析结果推荐,今后孕妇的戒烟干预需针对教育程度高、居住在农村以及配偶母亲抽烟的孕妇。


吸烟者大脑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了改变


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吸烟者戒断的脑结构和功能影像学研究”与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针灸戒烟研究”,中日医院烟草病学及戒烟中心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分数低频振幅、血氧水平依赖、功能连接等技术,从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两个角度,开展烟草依赖的中枢机制系列研究。


结果表明,吸烟者可出现明显的大脑结构改变,表现为灰白质萎缩并随吸烟量的增多而加重。


同时,吸烟者的大脑功能亦出现变化,表现为额叶、颞叶、边缘叶的静息态神经活动异常,特别是岛叶-眶额皮质、岛叶-额上回、岛叶-颞叶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并与尼古丁依赖程度呈负相关;针刺可通过“脑岛-前扣带回”通路调整前额叶皮质小脑和视觉皮层的神经活动,达到缓解吸烟渴求、抑制吸烟冲动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