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真的對身體好嗎?

多喝水,真的對身體好嗎?

有這麼一個案例:一位60歲的武漢市民吳女士半月前得了便秘,不願意去醫院的她在網上發現了喝檸檬水治便秘的偏方。上週開始,她一有空就喝檸檬水。見症狀並未改善,近幾天加大了水量。某日上午,她兩小時內喝了6升檸檬水。不多久,吳女士就覺得胃疼、頭痛,躺在床上休息。過了一會,老伴發現不對勁,呼叫發現她神志不清。當救護人員把她送到武漢市中心醫院時,已昏迷不醒了。武漢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醫生診斷,吳女士由於一次喝水太多致腦水腫,情況十分危急。醫生使用利尿劑加速其水分排出,同時密切監測腎功能,防止急性腎衰竭,經過治療吳女士終於脫離危險。 最近,世衛組織聲明,“每天飲用超過4L水可能會‘水中毒’,導致大腦功能受損甚至死亡”。

從這個案例就可看出,水喝不好是會“水中毒”導致急性腎衰竭的

什麼是“水中毒”?

其實,“水中毒”是指機體水的攝入量超過了排水量,以致於水分在體內瀦留,打破了水電解質平衡,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和循環血量增多。過多的水會稀釋人體內的鈉離子濃度,所以在醫學上又稱為稀釋性低血鈉。

正常成年人的體液量約佔體重的60%,水分的獲取主要有2個途徑,由食物攝入700ml-2000ml,主要由胃腸道吸收;由機體代謝過程產生300ml。水分的排出途徑是形成尿液經泌尿系統排出,也有少量以水蒸氣或者汗液經肺和皮膚排出。因各種原因攝入過多水分時,機體會進行自我調節,使尿液形成和排出增加,保持“進出平衡”。但短時間內攝入過多,超過尿液形成和排出速度時,則水分在體內瀦留,引起一系列不良後果。

哪些情況會引起“水中毒”?

一般來講,“水中毒”的病因包括以下幾點:

1. 不同原因導致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如失血、休克、創傷及大手術等;

2. 腎功能不全,排尿能力下降;

3. 機體攝入水分過多或者接受過多的靜脈輸液。

4.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母乳餵養的6個月以內的嬰兒不需要額外喂水,如奶粉餵養也不宜過稀過多,否則極易造成嬰兒“水中毒”。

一天喝4L水真的會中毒嗎?

世衛組織專家提出,每天攝入超過4L水可能會引起“水中毒”,但也強調,這種情況十分罕見,需要一次性攝入過量的水才會導致“水中毒”。所以,一般情況下,正常喝水不會輕易改變體液的濃度,關鍵在於短時間內喝超過4L水會造成“水中毒”。

但如果喝水太多太快時,如每小時飲入2L水,持續超過2小時,循環血量急劇增加,然而尿液排出並不能相應地快速增加,導致血液鈉離子濃度低於135mmol/L,會出現細胞水腫等現象。當攝入超過6L水時,足以使一個75kg體重的成年人死亡。

但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因為喝水過多導致“水中毒”,更常見的情況是本身就存在腎臟疾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運動後一次性飲用淡水過多、醫源性輸液過多,精神狀態異常等原因造成“水中毒”。實際上,我們健康人的腎有強大的適應能力,不會因為多喝了些水就“罷工”。只要不是短時間內猛喝,就沒必要擔心。

不同人群喝水有哪些講究?

1. 兒童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國學齡前兒童平衡膳食寶塔》《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建議,10歲以下孩子,水的需求量因年齡有所不同:6個月~1歲,每天水總攝入量為900毫升(奶/食物+飲水);1~2歲,水總攝入量1300毫升(奶/食物+飲水);2~3歲,飲水量600~700毫升;4~5歲,700~800毫升;5~7歲,800毫升;7~10歲,1000毫升。首都保健美食營養學會副秘書長谷傳玲提醒,兒童及時飲水的主動性一般較差,且愛喝甜飲料等,家長要做好監護,及時提醒孩子喝水。

2. 哺乳期婦女

乳汁中90%左右是水,乳汁分泌與每天攝入水量密切相關。哺乳期婦女在保證營養均衡的情況下多喝水,有利於乳汁分泌。谷傳玲表示,一般推薦她們比普通女性喝更多水,大約為每天2.1升左右。

3. 老人

老年人容易尿頻,如果不經常喝水,容易血液黏稠、血脂高,最終引起一系列代謝性疾病。因此,老年人要勤喝水,飲水量也要相應增加,具體可以根據尿液顏色來判斷:如果尿液呈淺黃色,要及時補充250毫升水;如果呈茶色,說明身體缺水比較嚴重,應喝下500毫升水。

4. 上班族

上班族每天到公司後可以及時補充200毫升水,這有利於促進大腦活躍,工作注意力集中。此外,上班族在室內久坐,容易發胖,餐前半小時喝下200毫升水有利於增加飽腹感,一定程度上減少進食量。

5. 體力勞動者

運動員和戶外作業工作者在身體進行大量活動後,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主任趙飛虹建議,這些人群可在進行體力活動前半小時左右適當補水,活動過程中可小口少量補水,活動結束後不急於補水,過一會兒再把水補足,可適當喝點淡鹽水。

6. 此外, 需要提醒的是,腎臟、心肺功能不好的人群需要格外注意飲水要求,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飲水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