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診斷後,做好這件事比糾結能不能“摘帽”更重要

憑什麼只通過幾個行為孩子就被診斷為自閉症了?這樣的診斷準確嗎?多少家長陷入到了這一糾結之中。為了解答廣大家長的這一問題,我們特別邀請恩啟特聘研究員,BCBA-D周立明撰寫了本系列文章。

在前兩篇文章中,我們認識到了診斷和孩子具體行為之間關係的複雜性,看到了孤獨症譜系障礙是一種發展性障礙,而不是常識中的“疾病”,也瞭解到譜系的診斷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診斷的結論帶有一定的偶然性。那麼,家長沒必要去糾結一個診斷結果,應該看重的是診斷後的路如何走。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本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解答“孩子全面康復的路徑”到底是什麼?

自閉症診斷後,做好這件事比糾結能不能“摘帽”更重要

突破認知怪圈,堅定康復信念

——家長應該怎樣面對孩子的譜系診斷(下篇)

文 | 周立明

恩啟特聘研究員 Ph.D. BCBA-D

“ 回到對於林先生一家的專家諮詢,到這裡我已經講完了第三個問題,舉證了 Jeromy 的案例,諮詢的氣氛也似乎“峰迴路轉”,林先生一家臉上顯露出幾絲寬慰的神情。我猜想,這些都是受過理工科教育的家長,懂得統計學原理,通過諮詢瞭解了人類行為(孩子的和醫生的)的多變性,因而也理解了診斷的侷限性。至此,按照我的諮詢計劃,他們應該已經在認知上突破了 “因行為而診斷,以指導而行為” 這樣的怪圈,看懂了孤獨症譜系是一種發展性障礙,而不是常識中的“疾病“。譜系的診斷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譜系的診斷的結論帶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不是100% 的必然性。重要的問題不在於診斷這頂帽子,而是下一步應該怎樣走。覺察到這些,作者心裡暗自高興: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這次專業諮詢,看來已經是勝券在握!

於是,我話鋒一轉,把主題直接指向我們的出路何在。專家諮詢漸入佳境:激發林先生一家幫助建立孫兒全面康復信心的戰鼓擂響了!藉助ABA文獻的光輝照耀,運用自己二十餘年來的臨床科研經驗,一鼓作氣,努力把這一場專家諮詢推向高潮。”

自閉症診斷後,做好這件事比糾結能不能“摘帽”更重要

在本文的上篇中,作者提出與本次諮詢主題直接相關的四個問題,上篇和中篇已經回答了其中的3個,還剩下第四個,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孩子全面康復的途徑是什麼?

孩子被診斷譜系,對於林先生全家是很大的打擊。聽說孤獨症不可治癒,因為孩子的譜系診斷,他的行為缺陷將伴隨終生,更加使得全家焦慮悲觀。現在,在為林先生全家全面解讀了什麼是人類行為,什麼是孤獨症譜系障礙,和孩子的行為與譜系診斷之間的複雜關係之後,作者可以直言:孤獨症譜系本來就不是什麼“疾病”,所以也無所謂能否“治癒”之說。作為家長,為之悲觀完全沒有必要,焦慮也是沒有用的。焦慮本來是人類正常的情緒,積極適量的焦慮有利於適應生存,但是悲觀失控的焦慮,對於家長來說是幫助孩子康復第一個大障礙。只有控制焦慮,戰勝悲觀,才能看清孩子前方的康復之路。

那麼,譜系孩子的康復之路,路在何方?

為了幫助家長認清孩子全面康復的道路,作者常常會用行為調查列舉的方法。既然孤獨症譜系診斷的唯一標準是孩子平時表現的種種行為,醫生也是憑著林先生孫兒小貝的行為做出了譜系診斷,那麼我們不妨把

孩子平時表現的醫生觀察到的長報告的種種行為都列出來。

借用了昔日布袋和尚的禪道:統統倒出來看看!裝在布袋裡是神秘兮兮的“孤獨症譜系診斷”,倒出來看看,光天化日之下,無非也就是孩子表現的一些日常行為,所謂的“譜系行為”。分而治之,對其中的每一個行為進行分析,不但可以尋根求源,找出該行為的來龍去脈,解讀它的前世今生,而且可以用ABA的強大科學技術有效地改變。

以下是林先生一家給小貝列出行為中的一部分例子:

小貝的三類行為調查列舉對比表

自閉症診斷後,做好這件事比糾結能不能“摘帽”更重要

林先生一家花了幾天時間,給小貝列出長長的三類行為:第一類,譜系行為;第二類,不能確定是否譜系行為;第三類,非譜系行為。儘管這一行為調查列舉表已經把林先生一家報告給診斷醫生,以及診斷醫生可能觀察到小貝的行為,基本上一網打盡,都包括了進去。但是對於這些行為的分類,正如我們在上篇和中篇中所解說的,也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我們對DSM-5 的主觀理解:拿小貝的實際行為與DSM-5的診斷行為進行配對,充其量是一種主觀估計。

但雖然是主觀的估計,這張行為列表對於我們要走的下一步:如何開闢孩子全面康復之路,卻十分重要。這張行為列舉表從三個方面提供重要信息,對林先生一家樹立必勝信念,幫助小貝走上全面康復之路,策劃行為治療的戰略策略,制定全面密集的干預計劃,以及落實這一計劃的每一步,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一,調查列表說明了小貝診斷的由來

通過這樣的行為列舉表,把小貝表現的譜系非譜系行為兩相對照,他在兒童行為發展過程中的長處和短板塊也就一目瞭然。有這樣一個視覺上的比較,他被診斷孤獨症譜系的緣由,可以瞭解個大概。

例如,他的語言能力較強,具有不少功能性的言者行為和聽者行為。他的親社會行為雖然與普通兒童相比“比上不足”,但與譜系兒童相比還是“比下有餘”。他對於學得的技能記憶力強,這對他將來的行為訓練與技能維持來說是優勢。他的在家裡在幼兒園都坐不住,上課不能服從指令,感知覺不能專注地跟隨指令,不能表現與他人目光對視,對於某種物件與某一遊戲刻板地執著入迷,頑固地拒絕細小的環境改變,常常不明原因地發脾氣,對於聲音刺激反應異常,所有這些具有譜系特徵的行為表現,在小貝的清醒時間中佔據的比例很大。

因此,醫生給小貝做的譜系診斷並不是空穴來風。通過作者的諮詢和這張行為調查列表,林先生一家對於小貝被診斷孤獨症譜系的認識,從被悶在布袋裡的 “必然王國”,進入“統統倒出來亮相” 的 “自由王國”。譜系診斷再也不顯得“神秘兮兮”,他們也不會再因為“譜系無法治癒” 而可怕萬分。對小貝的行為與譜系診斷之間的複雜關係,林先生一家把握的程度至少已經接近為小貝診斷的那位醫生。

第二,顯示了早期行為干預對於小貝的必要性

不管被診斷還是不被診斷,是確診還是“疑似”,這張行為列表告訴我們,對於小貝,早期行為干預實屬急需,積極治療勢在必行!這張列表顯示,小貝確實存在不少明顯的發展性行為障礙,缺乏許多重要的學習技能,這些障礙和缺陷,對他目前的生活與學習已經造成一定的功能性損害。

如果不予干預,小貝未來的行為發展,也有可能是東風壓倒西風:功能性自然康復。但是概率很小,在現實生活中很少發生,在我的臨床實踐中從未遇見;更有可能的是西風壓倒東風:功能性全面衰退。

我曾經觀察服務過的許多案例,由於家長的不重視,不予治療或者不當治療,使得孩子功能性行為衰退越來越嚴重,最後孩子輸在今天,敗在明天,康復無望。這樣冰火不同天的兩種前景,前者概率極小,後者概率很大。林先生一家作為家長,現在是在為小貝做他一生中最為關鍵的決定。決定孩子康復成敗的大權操在家長手裡,不抓住他目前的黃金干預時段,藉助於有半個多世紀科學實證基礎的ABA行為分析科學技術,積極治療,加速康復,林先生一家難道還會有其他選擇?他們還更待何時呢?這張行為調查列舉,幫助林先生一家確定了及早干預的決心。

第三,制定有效的早期密集行為干預計劃

這張行為列表提供了戰略策略的 “攻擊目標”,指出了哪些是目前必須重點干預的區域,哪些是可以暫時緩一緩的區域。通過這樣的行為調查列表,把小貝表現功能行為的強項和弱項一一列出,譜系與非譜系行為兩相對照,他行為干預計劃設計安排的輕重緩急,起承轉合就有了明確方向。小貝的強項在治療中可以作為借力的槓桿,弱點則是戰術中必須攻克的目標。這張列表指出了治療干預的行為明細,可以指導林先生一家策劃實施最有效的康復計劃。

關心恩啟深度學習的讀者都知道,作者根據ABA文獻和多年臨床科研經驗,總結出孤獨症譜系兒童全面康復的三大基礎的行為板塊為:

1、功能性語言2、規則控制/規則服從行為3、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行為

這三大行為板塊是為任何一個發展障礙孩子全面康復,成功發展的大廈的地基。高樓萬丈,全憑著地基穩固。根據這張行為調查列表,直面一個一個活生生每天都在發生的行為,分析小貝在這三塊地基行為方面的長處短板,缺陷障礙,學習需要,干預重點,就成了有的放矢,北斗導航那樣現實的ABA實操。

於是作者和林先生一家一起為小貝制定了第一份早期行為干預計劃,根據美國IDEA特教法規,也可以說是小貝的第一份個性化教育計劃Individual Education Plan (IEP)中的行為干預部分。這份計劃的重點放在三個方面:

1、功能性語言發展:

小貝雖然有不錯的功能性語言基礎,但是發展不平衡。有關社會溝通,規則服從,情感交流和自我控制方面的功能性語言特弱,急需加強。可以利用他記憶力好,詞彙量大的優點來加速訓練這幾塊語言行為。

2、規則控制與規則服從行為:

小貝規則服從行為的發展嚴重落後,特別是在學校環境中,急需從最基本的安坐,目光對視,服從課堂紀律,服從一步指令開始訓練。服從指令行為是任何康復訓練的第一步。小貝在功能性語言方面的優勢,同樣可以為他的規則服從訓練借力。從行為原理上說,規則控制行為就是言語表述的制約對於行為的控制。

3、自我控制與自我管理行為:

小貝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弱,性子急不可耐,脾氣容易爆發,由於以往家庭以他為核心,特別是爺爺奶奶的寵愛嬌慣,處處讓步,他的不服從行為庫存坐大,歷史延長,而自我控制行為步步退卻,沒有立足之地,這成為康復道路上一大障礙。刺激控制,衝動抑制,情緒管理,替代行為,這些有實證依據的情緒行為管理訓練,在ABA文獻中多半是針對大齡孩子的研究。如何轉化普適到針對小貝這樣處在黃金干預時間段的低齡譜系孩子?敬請讀者們將來關注。

到這裡為止,為林先生一家所做的專家諮詢告一段落,作者也完成了這篇根據諮詢實案撰寫的科普長文。希望像這樣深度解讀譜系兒童行為與孤獨症障礙診斷的科普文章,能夠幫到許多還在困惑徘徊之中的的星星家庭,幫到因為孩子初被診斷而正在與焦慮和悲觀苦苦抗爭的星媽星爸們,使得大家能夠突破認知上的侷限,能夠看清孩子康復的前景,堅定必勝的信念:康復的路程再長再難,闔家同心,持之以恆,就一定能夠走到全面康復的那一天!

“自閉症終生無法治癒!”你被這種養育焦慮逼瘋了嗎?

“沒化驗沒拍片,為什麼醫生憑几個行為就診斷孩子得了自閉症?”

參考文獻

1.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Committee on Quality Issues. (2014, February). Practice parameter for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53 (2)

2.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5th Edition: DSM-5,

3.Kerry G. M. Gunn & Jonathan T. Delafield-Butt. 2015. 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with Restricted Interests: A Review of Evidence for Best Practic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September 2015.

4.Hayes, S. (Edit) 1989. Rule Govern Behavior. Plenum Press. New York and London.

5.Mary Jane Weiss & S L. Harris. 2001. Teaching Social Skills to People with Autism. Behavior Modification. Vol. 25 No. 5, October 2001.

6.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1). Educat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adaptive behaviors. Chapter 9.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7.Skinner, B.F., 1957. Verbal Behavior. Copley Publishing Group.

8.Skinner, B.F. 1977. Why I Am Not a Cognitive Psychologist. Behaviorism, Vol. 5, No. 2 1977.

9.U. S. Preventa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 2016, February) Screening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young children. Retrieved September 22, 2016 from: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010905)

10.Virues-Ortega, J. (2010). Applied behavior analytic intervention for autism in early childhood: Meta-analysis, meta-regression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multiple outcome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30) 387-399. (Level 2 evidence)

———— 推/薦/閱/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