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晏殊的《浣溪沙》:自然規律無法逆轉,但美好的事物生生不息

品晏殊的《浣溪沙》:自然規律無法逆轉,但美好的事物生生不息

想必春天是很多朋友都喜歡的季節,既不像是冬天的寒冷,也不像夏天的炎熱,不必擔心被蚊蟲叮咬,也不用擔心寒風冰冷刺骨。在春天萬物復甦,到處都是生命的舒展和迴歸。看著身邊的春色,連心情都會情不自禁的好起來。

但是既然有春的到來,就會有春的離去,人們對於春天有多少喜愛,春離去時就會有多少感傷。古往今來不少的文人墨客都描寫過惜春感懷的詩詞,每個人抒發感情的方式都不同,如果朋友們足夠細心,在這些詩詞當中也能夠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首詞:

品晏殊的《浣溪沙》:自然規律無法逆轉,但美好的事物生生不息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填完了新詞新曲,坐下品嚐一杯美酒,時令氣候與亭臺池榭和過去一樣,沒有什麼變化,西下的夕陽幾時才能再升起?無可奈何百花掉落,似曾相識的燕子歸來,獨自在花香小徑中徘徊遊蕩。

這首詞中出現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句子,也是晏殊作品中最膾炙人口的篇章。詞的總體感情是惜春憐春,作者用這篇詞感慨時光易逝,傷感之情溢於言表。

品晏殊的《浣溪沙》:自然規律無法逆轉,但美好的事物生生不息

詞的開頭先是描繪了對酒聽歌的意境。從作者的選詞和句式來看,當時的作者聽著新填的曲子,懷著輕鬆喜悅的心情,帶著瀟灑安閒的心態來享受這一切。的確,在盛世之下的一個“太平宰相”,沒有什麼大事需要擔憂,聽著小曲,喝著酒,是作者經常的娛樂消遣方式。

但是一個人悠閒的時候,思維就會不受控制的想到一些事情,比如對“去年”的追憶:那個時候也是像現在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前看到的也是像過去一樣的景色,入目的都是相同的,但是內心的感覺好像已經不是過去的那樣了。這就是因為時光流逝和對人世滄桑變化而產生的物是人非的懷舊之感。

品晏殊的《浣溪沙》:自然規律無法逆轉,但美好的事物生生不息

在詞的懷舊之感中也蘊含著深深的傷今之情,“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的景色,但是作者想到的卻是對春景的無限留戀,對時光流逝的迷惘和對美好事物重新出現的渺茫的希望。

這是作者一瞬間的思考,但是已經不僅僅限制於這一件事情,而是擴展到了整個世界,包含的更是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事情,所以只能通過寄希望於明天太陽再從東方升起,但是人世的滄桑變化、身邊人來人往卻是永遠無法逆轉的,

品晏殊的《浣溪沙》:自然規律無法逆轉,但美好的事物生生不息

詞的下片用景物來寄託感情。花落去和燕歸來都是描寫春天的景物,花的掉落、春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抵抗的自然規律,就算無盡留戀也無法挽回,所以作者說“無可奈何”。

但是在這暮春天氣之中,作者感受到的卻不僅僅是凋零和消逝,作者驚奇的發現,翩翩歸來的樣子好像是去年曾在這裡築巢的舊相識,所以這一句內涵非常廣泛,既有對時光流逝的感傷,又有欣慰的感情所在。一切事物都要按照自然規律進行,人力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是一些事物在消逝的同時,也會出現更多美好的事物。所以在生活中不會只有因消逝而產生的虛無和空虛。

品晏殊的《浣溪沙》:自然規律無法逆轉,但美好的事物生生不息

不過“燕子”只是似曾相識罷了,並不是真的還是去年曾經來過的燕子,美好的事物無法原封不動的重現,所以作者在句子裡澆注的是一種深深地眷戀和惆悵。作者看似是在描寫人們都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但實際其中的哲理卻沒多少人認真思考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