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或迎第二波開門紅?國壽新華太保等3月保費環比漲逾50%

壽險或迎第二波開門紅?國壽新華太保等3月保費環比漲逾50%

受疫情影響,以往一年中壽險公司最高光的時刻——一年一度的開門紅徹底“泡湯”。

數據顯示,一季度,“老六家”中只有中國人壽以及新華保險實現了總保費的正增長,其餘4家險企,無一倖免,均出現不同程度負增長,堪稱近年來最為慘淡的“開門紅”。

同時,由於上市險企新單保費在疫情期間大幅負增長,將直接影響未來的續期保費收入,因此疫情對行業造成的負面影響不是暫時的,或將持續數年。

也有好消息。隨著各地復工復產,險企線下展業也逐步恢復,3月單月總保費環比增速顯著提高,行業已經從最低谷逐漸走出,中國人壽3月總保費環比增速高達123%,新華保險也高達75%,太保壽險、泰康人壽、太平人壽也均出現了環比50%以上的增速,平安人壽是個例外,其3月總保費與2月基本持平。

無論是個險渠道還是銀保渠道,均顯示,行業正逐步恢復至正常水平。

更可喜的是,天風證券新近的一份逾萬名代理人參與調研顯示,

近半代理人都表示近期主動諮詢保險產品的客戶數量有所增加;超過7成的代理人都認為疫情過後健康險的銷售難度跟“疫情前”比會下降;同時也有超過4成的代理人認為疫情穩定後增員難度會有所下降。

據此,天風證券判斷,接下來健康險銷售將迎來顯著提升,但年金險銷售短期仍會承壓,整體保單銷售的前景仍好。

無獨有偶,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也預計二季度會迎來2020年第二個“開門紅”,屆時負債端預計將有明顯改善。

壽險業迎最慘開門紅:老六家總保費承壓,3月保費環比快速增長

除國壽、新華外,其餘4險企一季度總保費均呈負增長態勢

壽險或迎第二波開門紅?國壽新華太保等3月保費環比漲逾50%


一季度的疫情終究還是給國內壽險業造成重大影響。

結合上市險企披露的數據以及行業交流數據,一季度,“老六家”中只有中國人壽以及新華保險實現了總保費的正增長,其餘4家險企,無一倖免,均出現負增長,迎來近年來最為慘淡的壽險“開門紅”。

其中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兩家公司之所以能夠逆勢正增長主要是因為開門紅準備充分,且產品策略相對激進,在2020年搶抓先機,在應對突發的疫情時,得以損失較小。具體來看,新華保險以543億元總保費,增速高達35%居首,中國人壽增速次之,總保費收入3218億元,但同比增速也高達11%。

其餘出現總保費負增長的險企中,平安人壽以-10%的同比增速成為負增長最嚴重的險企,其餘則分別是太平人壽(-6%)、太保壽險(-4%)、泰康人壽(-1%)。

3月單月保費環比大增長,或迎第二次開門紅

儘管累計總保費同比大多成負增長態勢,但隨著疫情的緩解,很多地區在3月已經實現逐步的復工復產,這也全面推動了壽險業的復甦,可以看到,從3月開始,環比保費增速已經出現大幅上揚。

數據顯示,壽險“老六家”均在3月止住了單月保費下滑的趨勢,除平安人壽外,其餘5家險企均實現了環比保費的大幅正增長。

其中,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再度穩居前列,前者單月總保費環比增速高達123%,後者也高達75%,太保壽險、泰康人壽、太平人壽也均出現了環比50%以上的增速。

唯獨平安人壽是個例外,其單月總保費收入3月仍與2月持平,實現環比零增長。

環比增速的大幅上揚給行業帶來新的信心,國泰君安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稱,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保險公司逐步恢復線下復工,預計二季度會迎來2020年第二個“開門紅”,屆時負債端預計將有明顯改善。

個險3月總保費依舊大滑坡,除國壽新華其餘均現3-4成左右下滑

壽險或迎第二波開門紅?國壽新華太保等3月保費環比漲逾50%

老六家險企均已實現業務轉型,個險渠道早已經成為這些險企最重要的業務渠道,觀察個險渠道,或能進一步分析這些險企保費數據背後深層次的原因。

數據顯示,與這些公司總保費的趨勢相同,“老六家”中,只有中國人壽以及新華保險實現了前3月個險總保費的同比正增長,其餘則均出現了3-4成左右的下滑。

就3月單月個險新單保費數據來看,更是齊刷刷出現負增長,且負增長幅度至少在20%以上,最高甚至接近60%,顯示3月個險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但同樣是受益於疫情逐步得以控制的原因,3月份的環比保費增速已經顯著改善,老六家均在3月實現了19%及以上的環比增速,其中最高的中國人壽,環比增速甚至高達142%。

3月單月銀保渠道新單保費環比至少翻一番

壽險或迎第二波開門紅?國壽新華太保等3月保費環比漲逾50%

數據顯示,3月單月,銀保渠道新單保費的環比增速也非常喜人,全部都在100%以上,這意味著相較2月單月,銀保新單至少翻了一番。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新華保險、太保壽險、泰康人壽、太平人壽環比增速分別為374%、198%、126%、236%、191%、354%。

從銀保渠道單月新單保費的同比數據來看,則出現分化,中國人壽環比增速雖高,但同比依然負增長39%,平安人壽、太保壽險單月同比負增長也分別高達34%、10%。新華保險、泰康人壽銀保渠道單月新單保費同比增速夠快,分別高達448%、75%,顯示正加大力度發展銀保渠道。太平人壽同比也有所正增長,但同比增速僅為7%。

整體來看,一季度,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新華保險、太保壽險、泰康人壽、太平人壽銀代新單保費同比增速分別達到78%、42%、685%、-1%、110%、33%,除太保壽險外,其餘5家險企均大幅正增長,顯示面對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加大銀保渠道業務力度正成為所有險企的選擇。當然,由於銀保渠道在這些公司佔比已經很小,實際對公司的整體影響普遍不大。

七成代理人認為健康險銷售難度將下降,但客戶收入減少將影響年金險銷售

上市壽險公司3月單月環比保費數據大漲,給行業發展帶來新的信心,國泰君安證券甚至預測行業將迎來第二波“開門紅”。

這樣的“信心”顯然已經率先為一線的代理人群體所感知。

近期,天風證券非銀分析師團隊曾組織一次由上萬代理人參與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代理人對於未來的信心正逐漸恢復,健康險或迎來大發展。

根據天風證券非銀分析師團隊的給出的調研結果:

49%參與調研的代理人表示近期主動諮詢保險產品的客戶數量有所增加;

67%參與調研的代理人認為近年來健康險的銷售難度下降,且高達71%的人認為疫情穩定後,接下來健康險的銷售難度跟“疫情前”比會下降;

44%的代理人認為疫情穩定後,增員的難度跟“疫情前”比會下降。

天風證券據此判斷,疫情提升了居民的風險保障、健康保障的需求,且國內保險市場的覆蓋度仍較低,導致對健康險的購買意願上升。另外,疫情對社會整體就業的衝擊反而為保險公司增加代理人數量提供了不錯的機會。

當然,調研結果給出的也不全是“信心”,也有一些負面因素不容忽視:

73%參與調研的代理人認為客戶近期“沒錢了”。相應地,82%的代理人認為被客戶拒絕的主要原因是“需要保險但是心疼錢”,而非“不需要保險”或者“別家產品更便宜或更好”。

43%的代理人認為疫情穩定後,接下來年金險的銷售難度跟“疫情前”比會上升。

據此,天風證券判斷,經濟增速下滑,尤其是疫情對居民財富的影響,衝擊了居民對於年金險的購買能力。不過,其同時也認為,利率向下、信用風險提升、資管新規等因素對於年金險銷售亦可構成正向動力。

結合調研結果,天風證券非銀分析師團隊對於未來壽險銷售做出展望:居民對於壽險的購買意願很強,但購買能力趨弱。購買意願對於健康險的正向提升力很強,但購買能力對於年金險的負面壓制存在。接下來健康險銷售將迎來顯著提升,但年金險銷售短期仍會承壓。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