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白該怎麼接觸金融理財?

李升瑞


有幸能回答您這個問題

我本人剛畢業,教育專業,一次偶然機會學習到了理財知識,從小白到目前學習了基金,股票,可轉債知識,也就是大半年的時間,從小白成長起來的,目前配置股票:可轉債:基金為5:3:2,說一下我的建議吧

1.我是從微信上開始理財小白學習的,目前有很多的理財學習課程,各種理財小白訓練營,價格一般在9.9左右,是理財基礎,會普及一些理財思維,通貨膨脹,貨幣基金餘額寶,基金定投,開戶陷阱,保險的坑,很多日常知識,這是接觸理財的第一步

2.小白課程學習後,可以接著報課學習股票,基金實操課程,大把乾貨知識,手把手教你實際操作,當然了,課程價格不便宜,幾百塊到兩三千塊不等,不同機構課程質量也不同,我學過很多機構的課程,都還不錯

3.如果不想付費報名課程的話,還可以下載一個知識星球,加入一些理財知識的星球,都是理財圈子的人,有免費的,也有付費的,我加過股票和可轉債的星球,裡面也有星主整理的系統知識,還不錯,也可以向星主提問,或是和裡面的盆友們互相提問

4.微信公眾號有很多免費的資料,你可以關注一些高質量的理財公眾號,免費學習理財知識

5.喜馬拉雅聽書上也有很多理財課程,比如如何看k線圖,理財書籍收聽,免費付費任你選擇

個人體會

其實現在是知識付費的時代,投資自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有時候為了省錢,浪費時間去找一些不繫統,甚至不正確的知識,是浪費我們的生命,高效率系統正確的學習會讓我們更快的混好理財圈子

對於理財書籍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只是讀一些雞湯思想的書籍對我們實際賺錢,提高理財能力幫助不大,本人還是認為實際可操作知識比較香

書籍推薦《小狗錢錢》

《窮爸爸富爸爸》

《鄰居家的百萬富翁》


萬物可愛愛


這個問題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我也是從小白成長起來的。2009年在朋友的影響下報名考試“證券從業資格證”,順利通過兩門課程後,就直接到上海東北證券一家營業部面試證券客戶經理,就這樣誤打誤撞走進了金融行業裡面的證券行業,開啟了十年理財之路。

理財所包括的範圍比較廣,也就是產品比較多。我們最常見的銀行定期存款也屬於理財。現在年輕人經常用的“餘額寶”之類的也屬於理財,這個屬於貨幣型基金。還有前兩年爆雷的“p2p”也是理財,不過這個屬於高風險的產品。

作為小白,我們還是從最基礎的理財產品接觸學習,一步一步來,不要什麼都不懂就直接上手風險高、波動大的產品,比如股票比如黃金,還有最近比較慘烈的原油。保險也屬於理財,不管是重大疾病類的還是分紅型的理財保險。

理財的出發點是保值增值,而不是一夜暴富。保住本金才是王道,在保住本金的基礎上最獲得更好的收益。

做理財必須跟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你忍受不了波動大的理財產品就不能去碰。比如股票,期貨。

作為小白,風險可控的有銀行定期存款、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型基金和債券基金。對理財有了一定了解後,可以接觸投資基金,如債券型的基金,混合型基金。

接觸基金後,再往上發展就是股票投資了。這個沒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術方法,真的不建議小白去接觸。

好了,還是那句話,在保住本金的基礎上保值增值。





鳳鳴說基金168


作為小白該怎麼接觸金融理財,個人分享以下幾種接觸金融理財方面的知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銀行渠道。其實作為一名金融理財小白,最先接觸的金融理財產品,大部分都是通過銀行渠道接觸的。比如說你有一筆固定資金,目前處於閒置狀態,你去銀行的時候,銀行的大堂經理可能會建議你去做定期存款,定期存款其實就是一種比較簡單又常見的金融理財產品。通過銀行渠道能接觸到的金融理財產品除了定期存款之外,還能接觸到國債、固定收益理財產品、大額存單、貨幣基金等。

2.證券、期貨公司。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本市場也變得日趨成熟,因此資本市場化和證券化也已經比較普遍了。因此作為金融小白可以通過證券公司接觸到股票、期權、券商理財、基金、股票基金等金融理財產品,當然也可以通過期貨公司接觸到農產品期貨、金屬期貨、原油期貨等期貨相關的金融理財產品。

3.保險公司。隨著國內人們對保險觀念的轉變,保險公司近年來飛速發展,因此目前很多保險公司不僅僅是單一的保險業務,還有形式多樣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金融理財產品。所以保險公司也是作為金融領域小白接觸金融理財的渠道之一,保險公司比較常見的金融理財產品是養老保障金。

4.互聯網金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伴隨著重大的金融創新,正值互聯網金融潮流興起,作為一名金融小白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接觸相關金融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產品包括各種APP的理財寶,比較熟悉的有支付寶裡面的餘額寶、微信錢寶裡的理財通等都是小白可以接觸到的金融理財產品。

綜上所述,作為金融小白可以通過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互聯網金融等多鍾渠道接觸金融理財,也可以瞭解到不同種類的諸多金融理財產品。當然對於小白來說,個人建議要根據自身情況,去了解和自身風險能力相匹配的金融理財產品或者金融理財方式,畢竟涉及金融理財方面都是有風險的,相對穩定安全可靠也是要考慮的因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