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文/熱點再熱點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90後雖然口裡天天喊著佛系,身體卻很誠實,一進職場就拼了,瞧瞧職場老鳥70、80後就要被90後幹掉了。

前些日子,26歲摩拜高管周喆吾發佈了這樣的一篇文章↓一天之內10萬+,後來被多家媒體轉發,引爆了輿論熱點。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簡單的職場故事:公司裡有一個資歷老但不幹活的員工C,他在多次交談激勵員工C要上進無果後,直接把人家fire了。

重點是人家說得有理有據,員工C也只能默默問了賠償金就退出去了。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看完後,哥只想感嘆:不得了,現在職場的“生死權”都交給了年輕人。

雖然這只是特例,但不可否認無形中暴露出90後給70、80後在職場造成巨大沖擊。尤其,現在媒體報道中頂著“創始人、CEO”頭銜的也多是90後的天下。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再環顧下四周,哥發現一起工作的同事,大多都是90後的小朋友,前兩年,他們都還只是叫我哥,今年已經調侃式的叫我叔了。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與這幫90後接觸,哥最大的感受是他們趕上了好時候。

他們教育期就生活在一個互聯網發展飛速時代,接受的知識豐富,思維活躍,還有創新精神,現在哥好多新idea的靈感都是這幫小朋友提供的。

反觀我們這些70、80後雖然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可以立刻上手工作,卻容易陷入僵化思維習慣,甚至懶於更新知識,對新事物的敏感觸覺開始遲鈍,漸無老本可啃。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除此之外,最讓哥佩服的是90後敢於“刺頭兒”

他們的理念往往是:領導不是用來跪的,更願意跟領導舉案齊眉。他們特立獨行、敢說敢言,常常還佔理,懟得我們這群70、80後“老幫菜”生著悶氣,還拿他們沒辦法。

反觀70、80後對待權位高、工齡長的人總是有一種蜜汁謙虛的品質,很少發表自己的意見,信奉“領導說的事兒,原原本本遵照執行就是萬事大吉”,所以看著這幫90後小朋友懟天懟地的時候,總感覺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


同理,70、80後往往被90後diss的還有“太好說話”

前者一出生就被集體主義的營養水灌溉,曾經有個什麼活都是大家一起使勁搞定,分紅榮譽啥的也都是大家一起領,甚至外來人求助哪怕略微影響下自己的權益也是有求必應。

而如今面臨個人奮鬥的競爭工作環境,大家難免會不適應這種落差。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90後一出生基本就有自己的獨立成長空間,還正好趕上改革春風迅猛吹來

,他們身邊的大人們都忙著掙錢,哪有功夫跟他們談團隊精神,直接教導他們適者生存。這無形之中都幫助了他們更快的適應現在強競爭工作方式,培養出超強的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70、80後的職場“上進心”也往往會被90後歧視。

因為前者在他們看來“太市儈”無外乎追求個升職加薪,甚至有那麼一撮人以為資歷老幾年,就能安然享受福利。90後不一樣,他們自我價值實現感特別強,相對來說看輕物質,在乎的是榮譽和精神感受。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可是這一點哥必須給70、80後正名,對於他們完全不可能實現啊!

這幫人父母已老,孩子還小,顧慮太多,不唯錢至上,你讓他一家子喝西北風去啊!

哥曾經一個在報社工作的70後朋友就曾抱怨工資低想跳槽,但過了好幾年也不見他挪窩,有次好奇我就問了他原因。

他說:我也想離職啊,可是如果要換工作,就得考慮增加那點工資的性價比,考慮上班距離,考慮孩子的學區,考慮著考慮著就放棄了。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工作時長上,90後也佔盡優勢,70、80後拖家帶口根本不可能全身心撲在工作上,跟90後pk加班8小時,這不是開玩笑嗎?

更要命的是70、80後的身體已經開始不行了,大多數人從進入職場就被擠佔了太多時間,別說鍛鍊健身,連健康的作息飲食習慣都沒形成,慢性病一大堆,體質遠遠跟不上從小就接受“愛自己才是愛生活”思想的90後。

人家90後還可以憑藉年輕體壯熬夜修仙,而70、80後真的不服不行,以前k個歌、網吧通個宵,第二天還能照常打球逛街,現在過了12點不睡覺,第二天起來臉上的黑眼圈糊幾層膩子都蓋不住不說,還腰痠背痛腿抽筋。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這樣的70、80後拿什麼跟90後拼?難道只能殘酷認輸,陷入被歧視的“職場危機”裡嗎?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其實不然,職場控制權還是掌握在70、80後手裡,不過大家應該先做到以下幾點

1、別在舒適區待太久,不然會被“反噬”。

如今給國家打工的公務員、老師、醫生等事業單位人群都處處有競爭,存在著職場危機:公務員每月有考核,老師每學期都要更新題庫和教材,醫生也必須一直有科研成果才能升職稱,再也不是等待自然退休就可以的了。

而其他打工仔更要為自己捏把汗了,畢竟很多行業的門檻已經向部分70、80後關門,因為普遍的招人的標準是35歲。

所以千萬不要在現有的環境裡享受安逸,因為一旦離開,社會不會以包容的心態去原諒你的年長無為。


當然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哥身邊大多數人其實明確知道不充電是不行的,但一想到既要上班,又要照顧家,再去學習,就覺得日子太折騰了,難免心灰意冷。

這時候多想一想萬一被炒了,你的資產能夠你撐多久?你的現有人脈能幫你踏上另一個避風港嗎?

如果答案都是不能令你滿意的,那麼你應該慶幸還能在拿著工資的情況下充實自己,畢竟這也是你跳槽or日後升職加薪的籌碼。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如果你擔心一起努力前行的同齡人很少,太孤獨,那不如直接去接納新團體,沒事多跟年輕人交流,你會發現他們的世界比我們想象的還要精彩。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2、及時給自己重新定位

朋友們反思一下:工作幾年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的眼光和思路是不是也在向上發展和突破?你身上所具備的能力是否與你的年齡相匹配?

反正哥身邊不少工作3年、5年的人,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這種情況,活該他們被小鮮肉們diss,想讓人服你,得拿出讓人服的本事。


身在職場,不同職位等級、不同工齡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給自己制定一個清晰的目標,可以讓你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有用的經驗,慢慢建立在這個點上,別人無法取代的地位。

講真,70、80後社會閱歷和職場經歷的經驗不是一文不值了,只是照本去做的經驗一文不值了。

反思一下,每一次被diss的背後,是不是都有一個試圖懶惰的你。但幹工作不是應付差事,是不是就有更好的想法?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3、千萬別盲目自信

職場最怕的就是這點,動不動就說“馬雲35成立阿里、柳傳志40歲打造出聯想、宗慶後42歲之前一事無成……”所以發財不怕晚哇。

每當這時候,哥都回答:對對對,孫悟空五百多歲西天取經,白素貞一千多歲還下山談戀愛呢!關鍵是你有這本事做到嗎?

要知道35歲以上財務自由的概率比失業低太多了。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同時,記得預防自己陷入“我老我有理”的角色定位,有個良好的心態去接受年輕人的“歧視”。如今互聯網這個市場變化太快,哥作為一個媒體人,總怕落伍掉隊,每天身邊沒有幾個90後diss我,強迫我獲取新知識,我都發慌。


承認吧,70、80後早成職場弱勢群體了


叨叨了這麼多,其實只要我們把時間往前調十年,就會發現歷史一直在重演。

以前是我們厭棄老一輩的做事方法,如今我們被diss,未來的某天,我們把70、80改成90,90改成00,仍然適用。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職場危險期來臨都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不斷進取,只是為了不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