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社群的複製?

社群構成的第五要素——複製(Copy)它決定了社群的規模。

由於社群的核心是情感歸宿和價值認同,那麼社群越大,情感分裂的可能情就越大。

什麼是社群的複製?

在“複製”這一層,有這親兩個問題需要你自問一下:

第一,是不是真的有必要通過複製而擴大社群規模?

有時候會有一個誤區,大家覺得沒有個幾萬人都不好意思稱為社群。

其實,經過前面4個維度考驗的群,完全可以稱為社群了,小而美也是一種,而且大多活得還比較久。

你可以自己思考一下,當你現在進入一個人很多的大群,第一件事是做什麼?——是不是就是將屏蔽消息功能打開?因為遴選信息的成本高,人員相互認知成本高。

相反,小圈子裡,人員較少,大家相對話題集中,所以小圈子裡人人都容易活躍起來。從微信群、QQ群等社群的大數據中發現,90%的用戶在不足20人個的小群裡活躍。人人都想組建人多的大社群,但是許多大社群卻非常沉悶,人人都在小圈子裡的活躍。

什麼是社群的複製?

所以,社群規模要視 社群的成長階段而定,每一個社群都有一定的成長週期,不同的階段用不同的節奏進行控制。

一般來說,規模越大的社群,越可能永遠只是為新手及小白用戶提供服務,在過濾優質信息上有很大的難度,這樣的群如果不控制活躍度,雖然看起來每天的信息不少,但是信息價值太小,很快社群就會淪陷為一個聊天灌水群。這也會加速高價值成員的沉默或者離開,社群價值就無法得到提高。

那麼,你就要明確,擴大規模是為了什麼?擴大規模之後能幫你解決什麼瓶頸?自己的社群定位適合擴大規模嗎?......這些問題需要好好想一想,如果盲目複製可能起反作用。

什麼是社群的複製?

第二,是不是真的有能力維護大規模的社群?

複製不是一拍腦袋的事情,而是要綜合人力、財力、物力、精力等多角度綜合考量之後的結果。

例如,伏牛堂霸蠻社號稱是有20萬年輕人的社群,曾嘗試做一場50萬人的線上發佈會,微信群發佈會最後只來了7萬人,然而,僅僅是7萬人就出現失控的局面,在微信群裡罵人的、發廣告的......做什麼 的都有,反而給品牌造成很不好的影響。之後,伏牛堂管理團隊覆盤,開始嚴格控制覇蠻社社群的規模和質量。

2016年4月,微互動小黃人發出通告,主動刪除自己建的幾百個全部免費分享微信群,他們發現自己沒有精力管理幾百個群,很多微信群變成廣告群,反而影響品牌形象。刪除全部微信群后,微互動計劃只對付費用戶提供社群服務。

所以,規模的擴大意味著投入的增加,那麼相應的投入產品比是否能夠支撐你將社群一直維護下去,這要打個問號。畢竟,情懷是很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