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其中的三本為何要被刪掉?

文|觀景說史

說起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相信稍微有點文化知識的人都知道,這四大名著就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以及《紅樓夢》。

“七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其中的三本為何要被刪掉?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四大名著是在七大名著的基礎上刪減下形成的,被刪減掉的三本書分別是《金瓶梅》、《聊齋志異》還有《儒林外史》。

下面我們就去看看被落下的三大名著是因何原因被刪減掉的?


“七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其中的三本為何要被刪掉?


《金瓶梅》

《金瓶梅》是明代時期的“四大奇書”之首,是明朝中晚期的作品。相信大家對《金瓶梅》是有所瞭解的,這本書最後沒能成為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是由兩個方面造成的。其一,由於書中有過多描述露骨之處,對青少年有不好的誘導之處,成為了禁書;其二,《金瓶梅》的類型和《紅樓夢》相似,但《紅樓夢》更有可讀性,因此最終《金瓶梅》無緣四大名著。

“七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其中的三本為何要被刪掉?


《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清朝時期的一本神話小說,作者蒲松齡在這本書中,所描繪的都是各種神仙狐鬼精魅故事。《聊齋志異》還經常被翻拍成電視劇或者電影,裡面都是一些悽美的人妖愛情故事。要是《聊齋志異》成為四大名著之一,各位想想一下上課的時候老師給同學們講各種鬼怪狐仙和人談戀愛的愛情故事,這樣是不利於教育發展的。同樣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也是一本神話小說,而西遊記說的是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這是一個不屈不撓奮鬥的故事,因此《聊齋志異》被排除在外在情理之中。

“七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其中的三本為何要被刪掉?


《儒林外史》

說到《儒林外史》也許會有很多人不太清楚,但“范進中舉”這篇文章,想必大家在課本中肯定學過,它就是出自於《儒林外史》中的一個典故,由於這本書對古代官場和當時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極大的諷刺,最終很遺憾不能成為四大名著之一。

“七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其中的三本為何要被刪掉?


總而言之,雖然說這三本書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但也因其對青少年會產生一些不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所以最後由七大名著變成了四大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