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供御-宮廷瓷器鑑賞(一)

清代供御-宮廷瓷器鑑賞(一)

清康熙 仿成化鬥彩雞缸杯

本品敞口,弧腹,臥足。胎質細膩,胎體輕薄。通體白釉,釉色瑩潤甜美。底部書青花“大明成化年制”楷書寄託款。外壁繪雄雌兩雞率領雛雞覓食的場景,共兩組,其間以湖石蘭草分割。其一組,雄雞昂首挺胸,頸部拉長,似在啼叫,威武莊嚴。雞冠紅似朝霞,尤其引人注目,全身主色黃彩,雞尾用墨彩,色彩鮮豔多樣,尤其翅羽以紅色描繪輪廓,黃色填染,精彩別緻。雌雞的畫法與雄雞相似,形態恭順自然,埋頭啄食。三隻小雞,僅以青花勾勒輪廓,內染黃彩,手法洗練自然。它們圍繞在雌雞周圍,振翅飛奔,活潑自然,形態各異。另一組,雄雞引頸回首,似在後眺,端莊優雅。雌雞俯身啄食,小雞活潑躍動,其畫法與前一組相似。湖石以深色青花勾勒輪廓和主要結構,以淺色青花暈染內部。筆法生動洗練、精到準確,點染濃淡適宜,富有層次。深沉濃郁的湖石,與周圍清新靚麗的蘭草、花葉,互相映襯,相得益彰,一方面分割了兩組主紋,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主紋故事發生的環境。 鬥彩,又作“逗彩”,做法是,在坯體上以鈷料繪製出部分花紋或花紋輪廓,上釉後,燒成瓷器,又以多種彩色在釉上畫出完整圖案,再經700~800℃溫度烘燒釉上的彩色。宣德時,鬥彩燒造已經開始,成化時達到鼎盛。成化鬥彩造型輕盈秀麗,釉質瑩潤,無論釉下的藍色,還是釉上的彩色,髮色均較淡雅。紋樣精緻高雅,子母雞是常見的裝飾,傳說雲其繪者往往是當朝名家聖手。 從晚明開始,成化官窯聲譽日隆,甚至超過了宣德。鬥彩雞缸杯的身價也與日俱增。明萬曆《神宗實錄》記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清代康熙時期,成化鬥彩雞缸杯更極受推崇。當時程哲《蓉槎蠡說》、劉廷幾《在園雜記》、孫承澤《硯山齋雜記》、高士奇《高江村集》等筆記內皆有記述,其中高士其更作《成窯雞缸歌》贊詠。在此社會風氣影響下,以景德鎮御窯廠督窯官郎廷極督燒的郎窯雞缸杯名重一時,劉廷幾評論雲:“瓷器之在國朝洵足凌駕成、宣。”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此品種,可為參考。成化時期雞缸杯以及康、雍兩朝的仿燒製作,都以8.2釐米左右的藏品常見,而本品較之常見之作更為小巧精緻,於方寸之間的精細繪製,表達濃濃的幕古之情。

清代供御-宮廷瓷器鑑賞(一)

清雍正 仿成化鬥彩靈芝紋杯

本品以成化名品—鬥彩靈芝雲紋杯與鬥彩靈芝雲紋碗為範精心摹制而成,其原型可參考臺北故宮博物院之藏品。杯敞口,弧腹、圈足,造型端莊,胎質細膩。外壁以鬥彩繪團花靈芝雲紋圖案,靈芝紋樣以青花勾勒,內填飾黃、綠、珊瑚紅、紫紅等各類釉上彩,同時又以青花作為藍彩填飾,對繪工之技藝要求甚高。設計者又於四組靈芝雲紋之間,巧妙地在口沿處描繪蔓草朵花紋將靈芝紋間隔,使整體構圖舒朗有致,色調淡雅靜謐。雍正御窯仿燒此品種,在成化的基礎上,既有模仿,又略有創新,就尺寸大小而言,有口徑7.2釐米、口徑10.2釐米兩個品種,小口徑的作品基本落“大明成化年制”寄託款,並在紋樣和施彩方面更忠於成窯作品,可參考兩院故宮藏品。亦有落雍正本朝款者,有如本品。也可參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和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第3094號拍品(均為小尺寸口徑)。而與本品尺寸相同者,檢視公司典藏,未曾查閱到,僅在近年市場中流通過一例對杯,以168萬元人民幣成交,可為參考。比較而言,落雍正本朝款,設色更為淡雅清新,更趨近於雍正本人的審美。

清代供御-宮廷瓷器鑑賞(一)

清雍正 仿成化青花纏枝蓮紋小杯一對

成化瓷器玲瓏奇秀,胎體細潤晶瑩,材料精選純正,色調柔和寧靜,繪畫淡雅幽婉,以其輕盈秀雅的風格獨步一時,而雍正朝歷時雖短,但景德鎮御窯廠在唐英的督理下,工藝要求嚴格,“參古今之式,匯以新意,備儲巧妙”,瓷器燒造數量可觀,並以工藝精細而著稱,其突出特點是瓷質瑩潔,釉色齊備。故謂“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而雍正帝本人尤其喜愛秀雅清逸的成化瓷器,在清宮造辦處檔案中,有多處他下令以成化瓷為模板進行瓷器製作的記載,雍正十三年唐英在《陶成紀事碑》中對“仿嘉窯青花”與“仿成化窯淡描青花”專有記述。仿成化的青花,色調青灰淡雅,而仿嘉靖、萬曆時的青花瓷,則呈色濃深泛紫,兩種青花風格迥然不同,二者相比,仿成化青花更為成功,款識亦佳。此對杯即為此中傑出一例,造型完美無瑕,盡善盡美,精華內斂。成對保存,實為難得的雍正青花收藏佳品。 口微撇,深弧腹,圈足。曲線流暢優美,考究典雅,深具皇家典範。手感適中,捧於手中,恰合掌心,比例協調。圈足底心以青花雙圈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字體雋雅,工整有力。瓷土選料精細,製坯工藝要求嚴格,燒製技術高,火候適度,因此胎坯堅白細潤,成型規整,器體輕薄。此杯輕薄異常,迎光而視,內外壁紋飾均躍然於杯壁之上,其胎體之薄,可見一斑。釉汁滋潤如玉,罕有瑕疵,通體以青花繪製纏枝紋樣及團花紋。青花髮色仿成化而青灰淡雅,古樸凝練,色調明麗,與乳白瑩潤的釉色相得益彰。杯裡心、口沿內外及足部均以青花雙圈弦紋為界,外壁繪纏枝蓮紋及變體菊花紋,內壁間飾團花五朵,內壁裡心則繪輪狀花卉紋,整器青花色澤與紋飾內容均與成化器相同。採用淡描雙勾法,勾出輪廓線,加以重染,畫風細膩,構圖疏朗,清秀典雅。

清代供御-宮廷瓷器鑑賞(一)

清雍正 青花蓮池鴛鴦臥足小盤一對

盤斂口、直腹、臥足,胎體細膩潔白,修胎規整。盤通體釉色瑩潤潔白,外壁口沿下青花弦紋內裝飾趕珠龍紋,龍紋形象不同於同時期作為主題紋飾的龍紋,雖同樣張牙舞爪,鬚髮卻較短,爪有五趾,身周飄帶飛舞。腹部繪荷塘鴛鴦圖,四組荷花,將兩對鴛鴦隔開,顧盼相望,表現相思之情。盤內心青花雙圈內亦繪荷塘鴛鴦圖,主題與外壁相同,只是畫面更為舒展。臥足內雙圈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字體為正宗宋槧體小楷,字體工整有力。本品較之以往常見此紋樣的臥足盤,尺寸更為小巧,常規者多見17釐米左右,而本品則為11.3釐米,更為精巧,且成對釋出,殊為難得。 荷塘鴛鴦是瓷器中的經典題材,古人視鴛鴦為愛情的象徵,《古今注》說鴛鴦為“鳥類,雌雄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一必思而死,故曰匹鳥”。瓷器裝飾中的鴛鴦皆成雙成對,且多與蓮池相配,故稱鴛鴦戲蓮紋、鴛鴦臥蓮紋、荷塘鴛鴦紋等。因寓意美好、圖案喜聞樂見而為世人喜愛。 荷塘鴛鴦圖臥足盤亦是雍正官窯名品,傳世所見有鬥彩、青花兩個品種。鬥彩品種可見有北京故宮、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品等。此盤則純以青花為之,荷花、鴛鴦均以寫實手法相繪,只內底和外壁作畫,構圖疏朗大方。

清代供御-宮廷瓷器鑑賞(一)

清雍正 鬥彩雲蝠紋小杯一對

雍正官窯瓷器以精細淡雅著稱於世。此對碗輕巧俊秀,胎質細膩,釉澤明淨,畫面佈局疏朗均勻,色彩淡雅柔美,器型比例協調,線條之美可與以纖細秀麗著稱的明永樂、成化瓷器相提並論。內壁白釉溫潤,外壁以青花勾邊繪雲蝠圖案,青料淡雅,釉上填紅、綠、橙、黃諸彩。此類紋飾與造型的小碗為雍正御窯的特有作品,見有鬥彩和青花紅彩兩個品種,處處展現雍正官窯不凡魅力,實為難得之收藏珍品,成對存世,更顯珍貴。南京博物院所藏雍正鬥彩雲蝠紋碗與本品造型、紋樣皆相同,只尺寸略大。 “蝠”與“福”同音,又有長壽之意,《抱朴子》雲:“千歲蝙蝠,色如白雪,集則倒懸,腦重故也。此物得而陰乾末服之,令人壽萬歲。”蝙蝠遂成為我國傳統制器中使用最為廣泛的的吉祥圖案。以紅彩繪畫,則又諧音“洪福齊天”。縱觀中國裝飾的發展,不同的審美要求,使工藝美術裝飾精細,形式豐富,形成不同的風格,但相同的是祥瑞思想演變為吉祥如意的願望。吉祥觀念主要包括:納福迎祥、驅邪避惡、多子長壽、升官發財、喜慶如意等。特別在清朝時期,這種裝飾現象更為流行,達到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而這種觀念恰好符合中國傳統美學強調的“求全美滿”的意識。此對鬥彩雲蝠小杯即是此間寫照,紅蝠翩翩,祥雲滿布,正兆寓千雲翔集,洪福齊天,如意吉祥。 所有鬥彩瓷器中,明代成化鬥彩器最為人們珍重,在明代就有“成窯一對酒杯值百金”的說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燒造鬥彩必須入窯兩次,這就增加了燒製成本,同時破損率又高,所以一般只有官窯才會不計成本地製造。從景德鎮明代珠山官窯遺址出土的破片中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當時官窯對瓷器要求很嚴格,稍有不對,顏色燒失或器形不正,便被一律打掉。 清代鬥彩則以雍正、乾隆兩代最出色,而且喜歡仿成化,但又獨具特色。明代成化鬥彩,青花色料在早期是用進口色料,色澤濃深有黑斑;晚期用產於江西饒州府樂平縣的平等青,這類青花髮色淡雅,透明度佳,很適合製造優雅細緻的小瓷器。而雍、乾兩代的青料是產於浙江的浙料,青花呈色層次分明,濃淡色調變化豐富。故而在藝術品市場中,清三代鬥彩器一直被國際古董收藏家們爭相收藏。

清代供御-宮廷瓷器鑑賞(一)

清雍正 青花菊花紋小盤

雍正時期的青花瓷,一改康熙青花的挺拔、遒勁風格,代之以柔媚、俊秀,無論造型紋飾,無不貼合其“文雅精細”的審美情趣,有如“淡描青花”一種,秀雅之至,可謂雍正“恬淡”藝術心境之最佳折射。所謂淡描,即青花之疏簡者,簡其詞曰描青,即以深淺兩種線條勾劃紋飾,不分水、不渲染,近於中國繪畫中的白描。淡描青花始於明宣德,成化淡描青花,萬曆“鐵線描”均為代表,雍正淡描青花則博採前朝之眾長,此盤即為例。

清代供御-宮廷瓷器鑑賞(一)

清雍正 仿成化青花紅彩花卉紋小杯

杯撇口,弧腹,淺圈足,造型小巧周正。外壁繪寶相花紋,以青花飾葉、莖,以礬紅彩飾花。輕盈細薄,胎質堅緻白皙,釉汁瑩潤如玉。畫面疏朗,筆觸細膩,精到有神,青花髮色淡雅明快,一如成窯之柔美,襯以白勝霜雪的釉面,令人愛不釋手。成化時期,即有此杯紋樣,應是仿自同期紅藍寶石鑲嵌器皿。《明實錄》成化二十年(1484)正月丙辰條記載:“錦衣衛餘貴鐸與內局匠人凌安、徐茂等,市青紅石,飾為奇巧首飾、器用,託內侍之親倖者以進,互相估值,得利百十倍。歲費內帑金鉅萬,數年來府庫殆空,諸人暴至富貴”,以致引起東廠太監尚銘眼紅,導致罪名進行敲詐。由於餘貴鐸等與內侍相互勾結、狼狽為奸的醜事披露,此後宮中不便再大量購買寶石鑲嵌器物,於是喜歡奇巧之物,侈靡至極的萬貴妃的興趣自然轉移到其代替品—鬥彩瓷器上,此紋樣便應運而生。而本品則是雍正皇帝慕古之作,底落“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此杯製作工藝考究,畫技高超,無論胎體、釉質亦或設色,均為同類器之首,實為賞玩之佳作。


圖片來源於網絡、嘉德拍賣行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