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自由——進入右側象限的必經之路

文:Vivian財商學院

財富自由必備財務知識——財務思維

為了更好的理解投資思維,根據企業的財務報表做出投資決定,今天開始學習賈寧老師的《財務思維課》。這門課內容上深入淺出,非常適合只有財務基礎知識的小白進行學習。

上一篇提到,在富爸爸的財務四象限中,要從左側的E象限(打工者)、S象限(自由職業者)跳到右側的B象限(企業家)、I象限(投資人),就一定要掌握企業經營和投資知識。而財務思維作為掌握企業經營管理和投資的基礎思維,是每一個追求財務自由的人知識庫必備武器。

財富自由——進入右側象限的必經之路

廢話不多說,下面開始。

就像醫院會給我們定期體檢,醫生根據我們的體檢結果進行診斷,給出治療建議一樣。財務報表就是公司的體檢表,會計人員就是抽血、檢測,把公司的各項經營活動量化、記錄,製成報表的人。

我們可能不像會計人員一樣,會量化、記錄,但我們可以掌握財務思維,並學以致用對企業做出投資決策和判斷。

財務中最重要的三張表:

--資產負債表:可以告訴你一家企業的“高矮胖瘦”。左邊資產告訴你,這家企業家底有多厚,右邊負債表告訴你購置這些家底的錢從哪來。

--損益表:也叫利潤表,它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分是銷售收入,中間部分是成本,收入減去所有的成本之後,最下面的就是利潤。

--現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業一段時間內,現金流入和流出的變化情況。現金涉及企業生死存亡,非常重要。

就像學音樂的人用音樂的語言交流,做會計的人用會計的語言交流,在投資交易環境中,人們用財務的語言交流。

從企業內部來看,財務報表是管理和決策的工具;從企業外部來看,它是最通用的商業語言。

財務報表在企業內部,起的是儀表盤的作用。把公司經營的實時動態,轉化成財務儀表盤上的指標,企業管理者就會根據需要,抓取數據,進行管理和決策。當然,沒有經過財務訓練的企業管理者,就不知道怎麼正確理解這些數據,並且做出預判。

對外,財務報表用來和投資者溝通,能夠讓投資者決定用多少錢投資一家公司。

在市場交易中,由於交易雙方之間的信息不透明,如果沒有企業的財務報表作為媒介,作為投資人,你分不出哪些是好企業,哪些是壞企業。那麼優質企業因為被低估可能就會選擇不出售或賠本出售,而低質企業因為你出價高了,所以特別想把企業賣給你,那麼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

財富自由——進入右側象限的必經之路

就像體檢表雖然直觀,但也存在一定侷限,我們不能僅憑一張體檢單就對一個人下診斷。財務報表也是一樣。

如果你想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就得理解公司哪些經營情況能夠在報表中反映出來,哪些又是報表中看不到的。這就是高手需要修煉的心法。

一家企業不可能完完全全被裝進財務報表裡。財務報告的首要原則,就是真實性原則,但是“真實”不代表“全部”。因為財務報表是根據一套統一規則編制的,也就是我們說的會計準則,而任何準則都有侷限性。

比如資產:高科技企業最有價值的資源,不是廠房設備,而是技術、研發、人才這些無形資產。而這些無形資產,由於無法精準量化,所以會計準則就不允許它出現在財務報表中。

比如債務:公司租用設備,需要定期交租金,所以租賃其實是企業的債務。但是會計準則規定,如果租期短,就不要求企業在報表中把這個債務報告出來。可是,不在報表中出現,就說明這個債務沒風險嗎?事實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一大批企業就是死在了沒有要求列在報表中的債務上。

因為會計準則的侷限性,財務報表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經營的全部情況。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各種經濟活動的出現,財務工具中也逐漸演變進化出了適合人們使用的支持方式,比如:

1. 用“數量”來顯示人的經濟活動的方式,逐漸演變出了財務中最重要的思維方式:量化思維。

2. 以物換物的思維方式激發了分科目記錄和管理的思維方式。

3. 結賬和貸款催生了資產負債表和複式記賬法

雖然說財務報表不能完全反應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但是隨著經濟活動的發展和變化,財務思維也在隨之發生演化,逐漸變得完善和適應人們的需要。

財富自由——進入右側象限的必經之路

這裡是Vivian財商學院,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給你身邊的朋友,一起升級財商,直達財務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