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度瀕危鳥類再現雲南:目前全國僅發現7只,曾被預測5年滅絕

冬天是觀鳥的好時機,尤其是在雲南,或許不經意間就能看到許多奇異的鳥。近日,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傳來了一個好消息,攝影愛好者再次拍到了三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河燕鷗。

資料顯示,這種鳥只在大盈江發現過一個野生種群,在1989年的時候,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201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截止到現在,此種鳥個體數量不超過十位,十分罕見。

黃嘴河燕鷗屬鷗科,是中等體型的頭頂黑色的燕鷗。嘴大,黃色,腿紅或橘黃色,尾深叉而形長,常單獨或成2-3只的小群活動,頻繁地在江河的上空飛翔,很少停息。飛行輕快而敏捷,緩慢而悠閒,往來於青山綠水之間,發現食物後則急速落入水中,取食後再升入空中。

“春風楊柳萬千條,大盈江畔燕鷗嬌。”見過黃嘴河燕鷗的人這樣形容,描述的就是遼闊的盈江河畔,一對對燕鷗依偎嬉戲的美好景象,但在今天,這種景象已經十分少見了。

據資料記錄,黃嘴河燕鷗曾廣泛分佈於亞洲南部,棲息于山地和平原上的江河地帶,有時也出現於河流沿岸大的湖泊和沼澤中,並且在東南亞國家和中國雲南十分常見,全球數量估計在5萬至10萬個體。自20世紀初,該物種數量急劇下降,在老撾和柬埔寨已接近絕跡,在湄公河最大的野生繁殖地區,繁殖群體的數量在2007-2011年期間也大幅下跌。曾有專家預測,黃嘴河燕鷗在近5-10年內將走向滅絕。

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在大盈江流域記錄有13只,到2017年7只,再到2018年僅有5只。2019年,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多方推動的保護下,這個種群終於育雛成功,雛鳥破殼而出,數量首次回升13只。

2019年,為確保國內僅存的7只黃嘴河燕鷗種群順利繁殖,保護好它們最後棲息地,盈江各部門上下聯動、密切協作,組織相關人員對黃嘴河燕鷗繁殖地的潛在威脅進行分析和研判,採取各種措施進行保育,黃嘴河燕鷗就地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按照往年觀察結果來看,此次3只燕鷗的出現,預示近期還將會有其他黃嘴河燕鷗陸續遷徙回到盈江進行繁育。各位觀鳥人士如果留意觀察的話,或許有幸觀賞到盈江湖面上的這些黃嘴“小精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