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論》成立嗎?

問題青年


用邏輯這個思想工具推導出來的結論,自圓其說是沒問題的。但邏輯作為人創造的思想工具是有侷限的,哲學的觀點是需要驗證的,不然就是瞎猜。

中國古代沒有哲學家,只有聖人。哲學家只需要想,而聖人還需要實修。西方哲學的東西聽聽看看,開闊下思想是可以的。說句實話,務虛的人的東西是給務實的人提供思想火花的,過度迷信是不行的。


晨沐418


請恕直言,題主之問,表明並不對哲學感興趣,甚至沒有讀過《物演通論》,又或者雖然讀了,卻沒有讀懂。

哲學這玩意兒,真的不是什麼必須學的,毫無瞭解並不影響生活工作,沒有興趣,不如干脆不讀。因為,這種著作,不是長時間閱讀,肯定是讀不懂的。連作品都讀不懂,又怎麼能知道是否成立呢?

這麼說吧,任何一部嚴肅的思想作品,都是很有價值的,都是很值得認真研讀一番的,讀後都是對個人思想的提高有作用的。《物演通論》當然屬於這類著作,是值得認真研讀的鴻篇鉅著。

作為咱們這些普通讀者,先不要妄斷是否成立云云,咱們先說讀沒讀過,有沒有精讀,讀懂了沒有,能不能就作品本身提出幾個有價值有深度的問題來呢?

能不能提問有深度的問題,可以作為讀懂與否的標準之一。有深度,當然不是這句什麼意思,這個詞什麼意思之類的問題,起碼也是就著作結構或體系上的質疑,又或者是邏輯脈絡上是否連貫的質疑。

比如此書開篇第一章就設問:存在者何以要追問存在?

是啊!我在這裡就是在這裡,我怎麼會問,我為什麼會在這裡?誰會吃飽撐得去思考自己為什麼在呢?亞里士多德的答案是:因為好奇心。這也是後來所有思想的開篇答案,一切人類的思想,都源於“好奇”。但王東嶽先生又加上一問:人類為什麼會有“好奇心”呢?這個好奇心源於哪裡?

這真是振聾發聵地一問!就憑這一問,已經是個哲學家了!因為他把人類的認知,向前延伸了一大步!哪怕他的答案最終不成立,只此一問,已經可以名垂思想史。

還是那句話,不感興趣最好不要去讀,太耽誤精力時間,無益於工作生活。如果真的太好奇,真想搞明白這類“無用”的東西,那就認真研讀,花個幾年十幾年去讀書。一個嚴肅作者,傾一生思想寫就的作品,難道不值得認真讀幾年嗎?哪怕讀過了,讀懂了,依然不能換來衣食住行,可能也是不後悔的。


何處是家鄉


此書不是通俗讀物,也非升級版的科普讀物,而是社科類裡的“相對論”,讀此類書要有較深的哲學功底,而且還要對哲學發展史有一定的閱讀和了解,對中國文化發展脈絡也要有框架性的認識,同時最好還要是個理科生且對科技、科學和前沿技術有廣泛的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