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達證券A股上市又近一步!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距離遞交材料僅4個月,兩個月前剛迎新董事長

財聯社(北京,記者陳靖)訊

,近兩年來,券商A股上市的節奏進一步加快。近日,又一家AMC券商有望加快登陸A股。

中國信達發佈公告,信達證券已就其股份於上交所上市向證監會呈交正式申請,並於2020年12月28日接獲中國證監會發出的受理通知。

信達證券A股上市又近一步!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距離遞交材料僅4個月,兩個月前剛迎新董事長

早在今年8月,中國信達曾表示即將拆分信達證券於國內交易所上市。同時,據財聯社近日報道,信達證券董事長肖林已於10月20日辭職,新任母公司中國信達董秘艾久超為新任董事長。此次人事調整,可以認為是中國信達為信達證券上市的戰略性操作,選派具有豐富經驗的高級管理人員擔任信達證券董事長,勢必對信達證券上市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遞交材料後四個月獲得受理

又一家AMC券商要來了。

12月28日,中國信達公佈建議分拆信達證券並於上交所上市的最新進展,信達證券已就其股份於上交所上市向證監會呈交正式申請,並於同日接獲證監會發出的受理通知。就有關上市申請而言,信達證券的招股書(申報稿)已呈交予證監會,並將適時登載於證監會網站(www.csrc.gov.cn)。

作為信達證券持股99.33%的控股股東,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1999年4月19日,是經國務院批准,為化解金融風險,支持國企改革,由財政部獨家出資100億元註冊成立的第一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2010年6月,在大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中,中國信達率先進行股份制改造,2012年4月,首家引進戰略投資者,註冊資本增至301.4億元人民幣。2013年12月12日,中國信達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首家登陸國際資本市場的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作為一家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金融集團,中國信達在中國內地設有33家分公司,在內地和香港擁有9家從事資產管理和金融服務業務的全資或控股一級子公司,業務遍及內地及港澳地區,集資產管理、投融資、證券、期貨、基金、信託、租賃、保險、地產於一體,能夠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綜合金融服務。

但是與已在A股上市的另一家AMC系券商東興證券相比,信達證券的業績並不如人意。財聯社記者根據證券業協會發布的數據梳理發現,最近五年,信達證券的業績年年下滑。

2015―2019年,信達證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8.45億元、22.43億元、17.59億元、14.58億元和16.32億元,分別在行業中排名30名、41名、45名、50名和50名;分別實現淨利潤20.67億元、5.09億元、3.33億元、1.13億元和2.10億元,分別在行業中排名28名、50名、53名、53名和63名。五年時間,信達證券盈利能力從行業靠前的水平滑落至行業中游。

但經歷陣痛和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調整後,2020年信達證券業績表現亮眼。截至上半年,公司實現合併口徑營業收入15.84億元,淨利潤4億元,較前三年經營業績顯著增長。

2018年以來已有多次人事調整

事實上,自2018年開始,信達證券就已經進入改革階段。

2018年8月,信達證券母公司中國信達迎來新任董事長,由原東方資管總裁張子艾擔任。業內人士分析,信達證券近年來的管理層更換或許也是集團領導對公司戰略的一個統籌安排。

2019年12月,信達證券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公告了相關增資項目。公告顯示,公司擬募集資金39.62億元,以推動公司加速轉型,優化業務結構和收入結構,促進公司長期健康穩定發展,而本次增資也將改變信達證券股權結構。

與此同時,2019年以來信達證券高層人事多現調整。2019年4月,信達證券董事長、總經理雙雙進行變更;2019年10月以來,各業務部門也進行公開招聘,透露出“大跨步”轉型的意圖。據此前公司官網發佈的消息顯示,公司擬對研究開發中心和投行兩大部門進行擴招,其中研究開發中心所招聘的崗位竟然涉及包括首席策略研究員、首席宏觀研究員在內的23個細分行業的首席研究員。

到了2020年5月,信達證券正式成立數字金融部,由原中信證券網金負責人徐營立擔綱。他表示,“此次信達證券數字金融部的設立有望成為該公司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推動力。同時,就在6月,信達證券方面再次傳來與方正證券研究所合併的消息。

10月21日,中國信達董秘艾久超擬任信達證券董事長,原任董事長肖林於20日辭任。公開信息顯示,艾久超擁有人民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和礦業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此前曾任職國家煤炭工業局,並於2000年9月獲國家煤炭工業局評為高級經濟師。2000年9月至2016年4月,艾久超歷任中國信達總裁辦公室高級經理、總裁辦公室副主任、總裁辦公室副主任(主任級)兼合規管理部總經理、董事會辦公室主任;2016年4月至今兼任戰略發展部(金融風險研究中心、博士後管理辦公室)總經理,董事會秘書;2020年5月,艾久超任中國信達聯席公司秘書。

對於券商這個完全依靠人才的行業而言,中層的調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市場分析人士表示,信達證券的人事調整,一方面是因為業務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是因為其擁有了更多地業務牌照,這都讓信達證券對優秀人才有著遠超同業的渴望。另外,證券行業本身人員流動也大,這種調整非常具有證券特色。記者注意到,信達證券的人事調整後,新任中層從履歷上看,普遍具有頭部優秀券商背景,比原來的人員更為優秀。這更是公司所樂見的改變,其上市的預期更為樂觀。

結合此前順利IPO的另一家AMC系券商東興證券上市前有過類似動作,信達證券增資後會否有更進一步的架構梳理、戰略“大跨步”,市場極度關注。

還有這些券商將發起上市衝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包括財達證券在內,已有7家券商登陸資本市場。具體來看,中銀證券、中泰證券、國聯證券、中金公司順利在上交所主板完成上市,湘財證券借道哈高科、英大證券借道置信電氣完成曲線上市,此外還有萬聯證券處於證監會反饋問題階段,上海證券大股東增資獲批,均上市可期。

未來哪些券商還將謀求上市之路?

首先,規模效應是衡量券商發展的重要指標,從總資產來看,華融證券(657.74億)、渤海證券(529.38億)、華福證券(483.36億)、信達證券(454.07億)、民生證券(444.58億)在未上市券商中名列前5。

淨資產來看,渤海證券(199.14億)、國開證券(160.61億)、華龍證券(144.11億)、華福證券(143.4億)、華融證券(119.64億)則位列前五。

信達證券A股上市又近一步!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距離遞交材料僅4個月,兩個月前剛迎新董事長

開源證券是今年提出股東增資動作最大的非上市券商。

5月18日,開源證券宣佈完成第七次增資擴股繳款驗資工作。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陝西財金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陝西地電股權投資有限公司聯袂注資28億元。至此,開源證券淨資產規模突破100億元,在行業133家券商中,有望躋身前50名。

開源證券表示,陝煤集團、陝財投、陝電投此時重金入股,充分體現了新老股東單位對開源證券經營業績和長遠發展的認可,進一步增強了公司的資本實力、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提升了公司在陝西乃至全國市場的品牌影響力。將為開源證券持續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加速推動IPO進程增添新的強大動能,為公司堅定邁向“全國一流券商”戰略目標奠定紮實基礎。

記者瞭解到,開源證券目前已啟動IPO計劃,力爭在2至3年內完成上市。根據接近公司人士預計,公司在“十四五”中期將實現淨利潤10億,市值達到500億;在“十四五”末將達到淨利潤20億、市值1000億的目標。

華龍證券2018年8月從新三板退市以來,也一直在謀劃上市。2019年報中,華龍證券明確表示,公司將繼續嚴格貫徹落實董事會決策部署,凝心聚力、主動作為,以落實董事會職權改革試點為契機,積極推進市場化改革,暢通體制機制,提升專業能力,打造核心競爭力,確保完成上市申報。

華龍證券在2019年報中提出,圍繞年內完成上市申報、保證股東權益保值增值的戰略規劃,公司將從立足解決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入手,通過加速市場化改革,加快人才培養及引進;強基固本,增強責任擔當意識;明晰市場定位,推動業務整合轉型發展;堅守合規底線,化解風險隱患;穩健經營,確保各項經營目標任務分解落實並得以實現。

記者梳理券商2019年報後發現,渤海證券、華福證券、上海證券、首創證券、財信證券、新時代證券、國開證券等7家券商均未在2019年報中披露上市意向。

據接近國開證券人士透露,國開證券的上市之路主要是受來自上級部門的阻力,其次,國開證券在引入市場化的高管方面也未見成效。據知情人士透露,國開證券一直想要引入強有力的外部市場人士加盟,但限於國有背景種種原因,未能成功引入外部高管。

東莞證券的上市之路目前暫告中止。證監會網站查詢顯示,東莞證券於2017年1月5日報送招股說明書。今年1月20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向錦龍股份董秘提問東莞證券的審核進度,董秘回覆,東莞證券IPO事項目前仍處於“中止審查”狀態。公司將根據東莞證券IPO事項進展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也有業內人士提出了不同意見。一位非銀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小而美往往更好,當然目前小而美的券商少之又少,上市與否更像是券商和股東、戰投、監管之間的博弈。

上海證券未來的上市之路或將提速,據財聯社此前報道,上海證券大股東百億增資日前獲批,長城證券前總裁何偉履新上海證券,多重因素都將成為公司上市衝刺的助力。

除此以外,民生證券以母公司上市的形式完成變相上市,東海證券、國都證券目前在新三板掛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