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內的廣場,究竟“屬於誰”?

為增加小區居民休閒娛樂的場所,提高全體國人的幸福指數,近年來,各地政府在廣場的建設上不遺餘力,一個個漂亮的廣場猶如雨後春筍般落成。

但與此同時,廣場的“歸屬權爭議”也從未停止。那麼,這些豐富了我們生活的廣場,究竟“屬於誰”呢?

小區內的廣場,究竟“屬於誰”?

屬於她們?

小區內的廣場,究竟“屬於誰”?

亦或是他們?

小區內的廣場,究竟“屬於誰”?

還是他們?

我想,每個群體心中的答案各不相同,但其中不乏較為強勢的個體。

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孩子們還很天真,在他們的心目中,“歸屬”的意識還比較淡薄,他們不會認為跳廣場舞的爺爺奶奶因影響了他們玩耍而悶悶不樂。

其次,年輕的情侶在明知道廣場很吵的情況下還選擇在廣場約會,那就證明他們自認為有著完全有效的“免疫力”。

而另外一個群體呢?我曾親眼並且不止一次看到個別人色俱下驅趕在廣場玩耍的幼童。

不否認廣場舞是一種很好的健身方式,只是,在利用公共資源時,希望那些“少數人”能夠考慮到別人的感受,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而不是將那些公共資源“據為己有”。

因為,廣場是大家的

小區內的廣場,究竟“屬於誰”?

共享公共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