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產品成長路

本文根據丁香醫生首席產品架構師@劉少楠在起點學院公開課的分享整理而成,直播回放鏈接:http://996.pm/71852; 添加小助手噠噠微信:da22133,可領取學習資料。

十年產品成長路

以下為丁香醫生首席產品架構師@劉少楠演講實錄,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團隊依據嘉賓分享內容整理,編輯有修改:

大家好,我是劉少楠,很高興來到起點學院的直播間給大家做分享。我今天的分享主題是《一位中年產品經理的十年產品成長路》。

首先稍微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曾經做過週末畫報的ui設計師,後來到百姓網做產品經理,在這期間自己還做過一款小產品ever memo,後面還做過一款叫食色的產品,之後就轉做互聯網醫療了。

聽起來感覺是沒什麼關聯的,但冥冥之中有一些線索。我想由此跟大家講一講,我這一路過來的心路歷程。

一、產品經理感覺不吃香了?

先講個1994年的故事:

那一年,我父親買了第一輛全機械的出租車,一旦車有任何問題,他就會找他的一個好朋友修理,因為他可以很快地修復好。

事後我父親也建議他可以自己開個修車廠,然而他說這些技能夠用了,呆在目前的崗位也挺好。

後來我父親換了一輛一半是電力、一半是機械驅動的車,這時候再去找他修,其實他有點力不從心了。

再到2000年左右,父親換了輛電子驅動的車,這時候再去找那個黃金扳手,他說他已經修不了了。

我想借這個故事和大家說的是,時代其實變得挺快的。同樣是出租車,但是車本身的結構已經從純粹機械變成了幾乎以電力為主了。

那為什麼說產品經理不吃香了呢?

2010年,中國有4個億的互聯網用戶,但那會移動互聯網才剛剛興起,國內APP也少,所以即使產品經理水平較差,競爭的人也比較少。

而2019年6月,中國已經有將近9個億的網民了,APP數量也在不斷激增,這時會發現,不是產品經理不吃香了,而是行業的競爭太厲害了。這也意味著這個行業有很多基本的設施換了,如果這時候你還是遵循幾年前的思路,很可能已經過時了。

大家也可以從客觀理性的角度來分析這件事:

1. 定義問題的機會變少了

產品經理最重要的一個價值,其實是定義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而我們現在定義問題的機會變少了,原因是行業先進觀念,變成了公共物品。

就像現在“下拉刷新”這個很常見的功能,其實最初是由Tweetie的交互設計師發明出來的。當時Tweetie推出這個功能,大家覺得很神奇,原來還可以這麼做,但是在後來就成為公共物品,被廣泛應用到各個APP中了。

而之所以成為公共物品,是因為這些設計多半都是政府來維持的,對於公司來講很難去維護。像很多做to do類的軟件,這類產品其實被抄的挺多。

2. 操心的事情變多了

2011年你想賣一臺二手手機,可以在百姓網上發帖,而產品經理要做的主要就是處理信息;2020年你想賣一臺二手手機,可以在愛回收上進行,並且直接在上面進行交易,除此之外,它還提供回收、翻新等功能服務。

你會發現產品從提供信息,到介⼊交易,產品經理要操心的事變多了。

3. 行業的壁壘變高了

2016年的美團外賣有6萬騎手,在當時只能靠調度員來進行運力調度,分配訂單給騎手;而到了2019年,美團有270萬騎手了,這時候就需要靠智能調度系統來進行調度了。

以我的能力來講,在16年我可以大致設計一個騎手調度系統,但在19年,我一個人是搞不定這種智能調度系統的。因為有可能我的知識體系已經落後了,而且這個系統也不是一兩個人就能設計完,它是一個很大的系統。

你會發現,行業從產品之爭變成了產業鏈之爭,在這種變化中,你要問自己:你的知識是不是已經過時了?身為產品經理,你在行業中的價值有多大?

所以我覺得產品經理價值提升有兩個方向,要麼去拓荒,要麼就全副武裝。在這裡,我主要想跟大家聊聊我是怎麼全副武裝的。

二、維生素:去陌生領域前準備什麼?

1. 做好心理準備,反正肯定要掉坑

很多時候,我們到一個新行業覺得很難受,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一些分散的知識(由經濟學家哈耶克提出),以及遇到概念海嘯。

比如,今天在杭州市江陵路地鐵站門口,有一間空的門店,在它門前,每天大概有300人流,表示想吃熱乾麵。你們有誰知道這條知識?

如果你們不知道,那就很難掙到這個商機所帶來錢。因為能讓你掙錢的,都是這些分散性的知識。同樣,當我們轉到另一個行業,如果我們缺少這些分散的知識,你也會覺得很多東西都不懂。

在新領域,除了你不知道一些分散的知識之外,還出現很多的概念。這些概念像海嘯一樣的撲過來,以你的智力和智商其實可以搞定,只是因為在同一時間的併發量太大了,導致你會覺得自己根本不懂這個行業是什麼。

所以不用慌,你需要的是做好心理準備去面對。

2. 收集情報

在做決策前,你需要收集⾜夠的情報。

具體做法:

(1)找人問問

  • 找有三年以上經驗的人交流
  • 找多個人進行訪談
  • 結合多種觀點進行參考

這裡的核心要點是通過詢問有行業經驗的人去獲取更多元的觀點,而不僅僅是看到一篇報道就下定論了。

我在決定進醫療行業之前,就曾和純銀、週末去哪兒的CEO–XP等人交流,問問他們對醫療行業的見解,他們也給我到不同的觀點,讓我對這個行業有更多的瞭解。

(2)找數看看

  • 看行業融資/報告情況
  • 看公司融資/分析情況
  • 親自統計/分析情況

建議大家在進入行業前,先去找行業數據來看。很多的行業數據,只要你願意花精力去找,你就能找到。

(3)東西用用

  • 儘量親自徹底體驗
  • 找到目標用戶訪談
  • 翻翻正面負面反饋

3. 挑選賽道

在決定選擇哪個賽道的時候,你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去著手:一個是從客觀看,哪些東西是不變的,一個是從主觀看,你有哪些能力是匹配的。

(1)什麼東西是不變的?

  • 這個行業存在多少年了?
  • 什麼東西是錢很難瞬間買到的?
  • 十年後人們還會需要麼?

比如,丁香園這個論壇已經存在20年,醫療行業更古老,所以這個行業不可能明天就消失掉了;其次,很多人可以花錢去做一個比丁香園還好的產品,但是很少有人能花錢買到丁香園這麼多醫生聯繫方式等數據;再者,5年後大家還是會需要找醫生的,只是希望可以更方便地找到醫生。所以,我認為這個賽道是可以發展的。

(2)我的能力是否匹配

  • 我是否喜歡這個賽道
  • 我是否擅長這個⽅向
  • 我的知識可以複用嗎

在你跳到另一個陌生領域前,你要明白自己的知識是不是可以複用的,兩個行業之間是否有相通的地方。關於知識複用,我在後面也會提及。

4. 試水環境

如果可以,儘量嘗試多個工作,增加自己的選項,如果遇到不合適的工作,也要注意及時止損。

以我自己為例,我和我的合夥人在16年給新片場做影視社區的諮詢,後來發現我們基因裡不太適合做這個事;16年年底,我們就去給丁香園做了來問醫生數據分析的規劃,當時覺得這個業務很有意思,因為我們發現我們有很多經驗可複用;17年我們還嘗試給智能硬件公司、出海電商公司做諮詢。在經過多種嘗試後,我在17年決定加入丁香園。

如果你沒有這些機會去試一試,也可以通過多家公司的面試去了解。在面試的時候,不要只跟HR聊天,儘量跟這個業務的leader做一對一溝通,而且你一定要問一到兩個你的問題,通過對方的回答來解決你對於這個行業的困惑。

三、抗生素:如何快速適應?

產品經理來到一個新行業,如何快速適應?為此,我總結出兩個要點。

1. 尋找底層共性

首先,不要被表面的信息迷惑,複雜都是由簡單堆疊出來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尋找底層的共性。如果你往底層去分析,發現了這些共性,那就意味著你原先的行業經驗是可以進行復用的。

比如,說到百姓網,你會想到二手車、中介、開鎖的、服務員等關鍵詞;說到丁香醫生,你會想到查疾病、開藥、問診等關鍵詞。看起來,這兩者好像沒有什麼關係。

但是,你把它們往下抽象來看,你會發現,從本質上來說這兩個業務都叫交易平臺。他們都有買賣雙⽅(百姓網:賣家&買家;丁香醫生:醫生&用戶);他們都有一個核心的價值單元(百姓網:帖子;丁香醫生:醫生);他們都有過濾器來匹配買賣雙方(篩選功能、排序功能、分類功能)。

而且,對於平臺的治理,他們都需要一套法律(百姓網:賣家發送色情內容立即封號;丁香醫生:醫生使用不文明語言立即封號);他們都需要一套規範來鼓勵用戶活躍(百姓網:帖子內容帶圖片,會給予更多曝光;丁香醫生:醫生按時回答、響應快,信息展示會更靠前)。

你會發現談及底層,其實兩者之間的共性有很多,所以我覺得經驗是可以遷移的。

2. 建立地圖與資料庫

(1)繪製行業地圖

有了行業地圖,你對行業就有一個全局觀的認識,更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以及整個行業的情況。

瞭解上下游的利益相關者

十年產品成長路

你在繪製行業地圖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瞭解上下游的利益相關者。像上面的圖,我就把醫院、藥企、互聯網醫院、患者等填到對應的位置中,再繼續細分。比如,醫院分公立和私立,醫院裡面還分三甲和非三甲;然後,醫院要跟藥企打交道,藥企裡面又分生產藥的和流通藥的等等。而各種各樣的箭頭,就是錢和物流的流向。

瞭解行業主要業務模式

十年產品成長路

比如在醫療行業,你需要了解線下的人是怎麼賣藥的,線上的人是怎麼賣藥的,醫院是怎麼賣藥的。於是,我便慢慢畫出來一張更簡單的地圖,按照遠程診療、線下面診、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4個板塊做劃分,將一些醫療相關的公司填進去。

當我已經可以繪製出比較清晰的圖時,我心裡已經很清楚我在這個行業裡的位置,行業的競爭格局是怎樣的。

分類,分類,分類

將獲取到的所有信息進行分類,會使你更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這也是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一個能力。

(2)建立知識庫

隨著你不斷擴充自己的行業知識庫,你可以更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與邊界在哪裡。

  • 建立信息獲取通道(政策、媒體、訪談)

除了看一些科技媒體外,你還要看到這個行業裡面有哪些政策,有時候一個政策的發佈會影響到你接下來的業務規劃。而關於訪談,是指去找這個行業的從業者聊聊。

  • 建立相關框架
  • 建立更新機制

你的知識庫應該是動態更新的。比如:疫情期間,本來不支持互聯網醫療的人,現在開始大力支持互聯網醫療了。所以可能會出現很多新政策,這些新政策看似利好,實則還有坑,所以你需要不斷更新這個機制。

四、疫苗:如何面對未來?

1. 理解層次步速

十年產品成長路

你需要知道,系統的動力是由慢速的組成部分主導的,而快速的組成部分只是跟隨者而已。

比如,對於一個建築來講,這個建築裡面的設計規劃、擺放的桌椅板凳是很容易被抹掉的,但是這個建築的架構幾乎不會改變。一些老建築就是這樣,最基礎的架構還在,但是外面已經翻新了。

回到我所在的行業,我現在對丁香醫生的理解是,它是一個交易平臺,且是一個被高度管制的交易平臺。它裡面需要的是如何促成用戶和醫生之間的交易,以及如何治理好這個平臺。有了這些經驗之後,我不僅能做這個平臺,我可能在其他平臺也能複用這些知識。所以,要去理解更深層次的東西。

2. 積累隱性知識

隱性知識就是指那種很難寫成指令的知識。

比如,你可以給一個人一個設備精良的廚房和一份特別詳細的菜譜,但除非他已經有了一定的烹飪經驗,否則再好的工具也很難做出一道好菜,而這個經驗,就是隱性知識。

所以,你在工作過程中,重要的是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你要記下來每一個決策,在每隔一段時間,比如說每隔2-3周,看看我之前做的決策是好是壞、是否達到預期,不停積累這些相關的隱性知識。

3. 設計系統而非依靠激情

你需要設計一套系統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激情設定一個目標就可以了。

比如,我成功減重5斤,並不是因為我定下一個減重5斤的目標,而是設計一個系統,讓我厭煩中午在公司裡面吃飯,由此來保證我的熱量攝入減少,從而達成減重效果。

所以,我也希望你們能有一個自己的系統,比如積累一個屬於你自己的知識庫,然後定期更新,不斷積累你的知識,而不是立flag,說“我要努力、我要加油”等空話。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謝謝。

本文來自起點學院公開課@劉少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