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思網校、新東方在線能成功,線下機構能成功嗎

鋤頭改犁耙

種麥子用的工具是鋤頭;種稻子用的工具是犁耙。

當田地中的土壤與水分突發改變之後,讓不少種麥子的人發現,只種麥子生活太難;這時他們發現,種稻子環境合適、風調雨順、連連豐收。

這時,原先拿鋤頭的種麥子人,開始尋找一種叫犁耙的工具,也開始走種稻子之路。

學而思網校、新東方在線能成功,線下機構能成功嗎

然而,現實卻沒有像從鋤頭換到犁耙這麼簡單;首先有沒有找對了犁耙?其次找對了犁耙,發現種稻子與種麥子的播種時間、方法完全不一樣。最終導致顆粒無收。因此播種的原理儘管相似,而當播種的工具、播種的作物習性發生改變之後,對應的方法,也應做出改變。

而大多數機構部署線上未取得成功,是不是也犯了同樣的毛病?

線下&線上

2018年,教育培訓市場的土壤,水分與土質,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

這時,原本以“種麥子”為主的線下機構,也開始在找“犁耙”,打算種稻子。

我在前面幾篇文章中也有提過,找到的“犁耙”,就不一定是對的,可能找到的就是“鐵鍬”。結果這一年,最讓我感到震驚的是,因為“鐵鍬”比“犁耙”便宜,於是更多人都去買“鐵鍬”,甚至引起了從眾心理。當賣犁耙的人,告訴他種稻子,鐵鍬不合適,得用犁耙時,他們甚至會拿鐵鍬的價格與犁耙做對比,質問你為什麼要賣的比別人貴!

當一群人買了鐵鍬之後,都是用腳挖地,結果買了犁耙的人,因為賣的人不說清楚,也去用腳挖地。這時,我告訴他犁耙耕田得用牛、用機器時,他還會抱怨到,你看還需要牛、還需要機器,成本不是又增長了。

終於秋天到了,長出來的果實讓人大失所望!

在這裡,把種麥子比作是線下機構,把種稻子比作是做線上網校或者線上服務;把鋤頭比作線下工具;比犁耙比作成適合線下的線上教學服務軟件,那麼鐵鍬就是知識付費、單一錄製微課的這類工具。導致2018年,很多線下培訓機構,用各式各樣的產品,來部署網校與線上服務所得出的結果,都是沒有達到理想效果的。

其實一直讓我挺困惑的是,用錄屏軟件或者是攝像機錄製幾節講題微課,放到優酷、騰訊視頻、甚至就簡單的放到微信群裡,就怎麼能認為開始做了線上教學呢?這是自欺欺人,還是打著線上旗號忽悠學生;還讓我搞不懂的是,還有人拿著網紅直播或者成人知識付費的工具,也在做線上教學。如果對於沒有做過K12教學的人來說,這麼操作可以理解,可是做過K12教學的人,沒發現這是有違教學本質的嗎?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素質教育也開展有十年了吧。非互動直播所開展的線上直播教學,仍是走填鴨式教學的老路。不僅沒進步,還在倒退!

線下改線上

線下機構在做線上時,選對產品僅僅是第一步。因為,線下機構在做線上時,儘管大多數人認為都是招學生、教學生、服務學生,原理都是相通的,彷彿有個工具就可以開幹!但是在這一年的探索中,我明白,線下機構做線上,就像前文所做的類比:種麥子與種稻子原理相同,而工具與作物的改變,帶來的是時間、方法等一系列過程的改變。

這就是導致只把選對“犁耙”就認為萬事大吉的線下機構,在做線上時,結果都輸得很慘。甚至會輸到懷疑人生。

因此,這一年,我看到我朋友圈有很多家機構選用了別人家的“犁耙”,剛開始用的時候,天天發廣告展示他們的“犁耙”效果,可是,三個月之後,基本上都銷聲匿跡,重回線下。慶幸的是,我所在的公司,一直都未將賣一把好的“犁耙”當做我們的全部工作,我的運營團隊在教大家使用好這把“犁耙”時,投入了巨大精力。二十多歲的小姑娘,在朝九、晚九、每週六天的工作時間外,還能認真解答每位客戶使用時提出的問題,到每晚十一點。實屬不易,當然他們也受到了無數客戶的好評。

學而思網校、新東方在線能成功,線下機構能成功嗎

終於,在線下機構使用各式各樣工具轉型線上的過程中,無數機構敗下陣來之時;因為有我們產品與團隊的存在,讓大家感受到曙光!

耕耘計劃

這是否就夠了?對我來說,我覺得仍然不夠!不足以支撐每位用戶的成功!

2018年這一年,我接受了上千家線下機構關於部署線上的諮詢,更幫助超出上百家機構完成對線上的部署。不敘述成績,應由衷感謝貴人相助!

為了能夠陪伴更多優質的用戶成長、成功,2019年伊始,發佈的耕耘計劃如下:

學而思網校、新東方在線能成功,線下機構能成功嗎

關於耕耘計劃,作幾點說明:

一是它具體可以提供哪些:

(1)對“犁耙”這個工具的使用指導自然沒話說,耕耘計劃更是把我對產品功能的理解,放大到機構本身特色當中,因地制宜發揮功效!

(2)到校指導:參與項目落地討論當中,結合自己經驗解決學校在線上運營時的誤區。

(3)入群診斷:經合作校同意,深入家長群診斷在推線上業務時存在的問題,幫助大家把群活躍起來,同時漲粉。(這裡特別感謝一位兄弟校長教我的社群招數,儘管我沒他精通)

(4)宣傳幫扶:把自己二流的文案水平與海拔設計水平發揮出來,結合自己對線上案例與線上運營的深刻理解,協助耕耘計劃校做好宣傳工作。

(5)2018年幸運遇到一幫合作校校長,贈予我信任,我們在線上&線下都有不錯的交流,他們是一幫極具智慧、又各顯神通的行業精英,期待這個圈子可以得到擴大,讓家長的思想都能得到很好的碰撞。

二是它的限制性要求:

(1)名額僅限12家;也就是每個月1家左右;

(2)僅限2019年3月31號之前合作的學校,同時合同金額大於5萬;

(3)想嘗試一下的合作校除外;

(4)有違揹我所在公司合法權益的合作校除外;

(5)志同道合且願意付出的合作校可忽略前(1)-(3)提出的限制!

由於精力有限,恕不能開放太多,未享受到耕耘計劃的也沒關係,我們運營團隊持續會有全天候的服務,同時與我合作的學校,我持續服務到底!

有意願參與耕耘計劃的老師,請與我聯繫,若這裡不留聯繫方式,想找我的自然還是可以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