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了味的酒,真難吃!

最近經常聽到很多人在談論著最近誰家又要辦酒,感嘆一年的收入幾乎都因為酒席所剩無幾,感覺辛苦奔波了一年,到後來,錢依舊沒有進到自己的腰包。

變了味的酒,真難吃!

不知從何時起,設席宴請已遍及城市和鄉村,人們在用不同的方式在抵制,基層政府也在想辦法進行規範。在古代,設宴請客,或至親,或知己。若設宴請客,要派人送請柬,登門恭請,多是官人所為。但為避結黨營私之嫌,範圍很小。而庶民僅婚喪嫁娶時,至親團聚。

而如今,除婚喪嫁娶外,遷居宴、升學宴、開業宴、滿月宴、壽辰宴,讓人生厭。或短信,或微信,鋪天蓋地,廣泛撒網,願者上鉤。

變了味的酒,真難吃!

很多酒宴名目層出不窮,有的家裡蓋房子才打好“屋基”就辦一次進新房的酒席,房屋封頂辦一次、裝修結束辦一次、升一層房屋再辦一次,一年之內可以辦好幾次進新房的酒席,買輛車要辦酒。送禮對象從原來的親朋、同事同學延伸到同事的親朋、同學的兄弟姐妹。

禮尚往來本是中國傳統情誼的一種表達方式,但在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一些人卻把禮尚往來異化為人情交易、生財之道,利用大操大辦、濫辦酒席收取禮金,大撈一把,如此眾多“變味”的酒席,嚴重扭曲了“禮尚往來”的美好寓意。

變了味的酒,真難吃!

酒席是真擺,來人不一定是客。有真心來慶賀的,有應付來送禮的,人情卻變了味!主人擺酒席的目的,就是為了收禮。禮,在中國文化中,也是節!而禮無節,就變成了一種卑劣行為。民間,有人親財不親之說;從亂辦酒席的現象看,應解讀為財親人不親!

全國各地,遏制亂辦酒席好多年了。在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進程中,此風不剎,禍亂秩序,越窮越辦,越辦越窮,何時是盡頭?

透其根源,亂辦酒席是一種無恥的貪婪!看其本質,亂送禮也是明知是套卻硬要去鑽。

當然,結婚是喜事,當前往慶賀;死人是喪事,當前往送別。人之常情!但理應是至親或知己,切莫亂請亂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