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國羅馬,一個戰爭和鮮血侵染下的"野蠻"國度

縱觀世界歷史,在亞歐大陸的板塊上出現了無數繁榮昌盛的朝代和帝國。而出於同一時期的東方漢朝和西方羅馬帝國,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和最為先進的文明,兩個國家都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國家。但是兩個國家卻是天差地別,不盡相同。而羅馬帝國也因為這些不同,造成了自己的滅亡和無盡的戰爭硝煙。

共和向帝國的轉變

在凱撒領導的羅馬之下,羅馬始終是一個共和制的國家。在羅馬最高領導人凱撒遇刺身亡之後,19歲的屋大維成為了凱撒遺囑制定的繼承人。而遠在希臘的屋大維在聞訊後,第一時間帶領軍隊回到羅馬,但是卻面對著共和派兩位元老的阻礙,而凱撒也是兩人聯手謀害。

泱泱大國羅馬,一個戰爭和鮮血侵染下的

羅馬帝國建立者 屋大維

勢單力薄的屋大維決定聯手凱撒的舊部馬克·安東尼和雷必達,三人組成後世所稱的"後三頭聯盟"。屋大維在兩人的幫助下,逐步清理元老院中反對自己的異端,原本元老院中的上百位元老和上千的共和派騎士被殺害,屋大維的統一行動可謂是十分血腥。而最初謀害凱撒後掌握羅馬政權的兩位共和派元老布魯圖和卡西烏斯,也在後來和屋大維的腓力比之戰中兵敗後選擇了自殺。自此,羅馬迎來了屋大維的統治,而羅馬共和國就此滅亡,羅馬帝國的旗幟冉冉升起。

泱泱大國羅馬,一個戰爭和鮮血侵染下的

最終決戰的腓力比

但是在戰爭取得勝利後,"後三頭同盟"中的兩人屋大維和安東尼卻產生了分歧。安東尼在和東方帕提亞的戰爭中,和埃及女王舉止親密,而屋大維為了鞏固自己在羅馬的政權就以此誣陷安東尼背叛羅馬,雙方之間的矛盾就此全面爆發。

泱泱大國羅馬,一個戰爭和鮮血侵染下的

三巨頭之一 馬克·安東尼

最終,安東尼還是在亞克興角的海戰中敗給了屋大維,和埃及女王逃回埃及。但是隨著而來的羅馬大軍入侵埃及,兩人見回天乏術,選擇雙雙自殺。而埃及也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被納入了羅馬帝國的巨大版圖之中。

泱泱大國羅馬,一個戰爭和鮮血侵染下的

羅馬軍隊在阿克提姆海戰中大敗安東尼的戰船

在解決了內憂外患後,屋大維開始專注於如何讓自己成為羅馬真正的統治者。面對集一身權力於一身卻違背共和制規則的情形,聰明的屋大維通過兩面派的政治手段,一邊對外宣稱自己要恢復共和,放下權力,一邊卻裝作自己迫於無奈,在元老院和公民的支持下成為了他自稱的"第一公民",一切權力盡歸於屋大維之手。

跨越三個大洲的帝國

在屋大維的統治之下,羅馬帝國以軍事為主要的發展力量,建立了羅馬帝國的第一支軍隊,羅馬帝國的軍事由此起勢。而在政治經濟方面,屋大維同樣大權獨攬,所有財政收入和地區行省的分配全部在他的掌控之下。

泱泱大國羅馬,一個戰爭和鮮血侵染下的

屋大維和他的羅馬軍隊征戰四方

隨後屋大維帶領著羅馬帝國大軍,征服了西班牙全部領土和萊茵河與易北河之間的大片土地。而屋大維的征戰也引發了不斷的暴動,日耳曼人爆發起義,屋大維的軍隊損失慘重,不得不放棄原本到手的土地。而至此,屋大維也停止了他的擴張,羅馬迎來了難得的百年和平。

泱泱大國羅馬,一個戰爭和鮮血侵染下的

屋大維的養子和繼承者 提比略

但是在屋大維去世後,他的繼承者們卻沒有延續他的擴張意志,而是陷入了權力的爭奪。屋大維後來的繼承者提比略,一直到後面幾位皇帝的統治時期都是在進行無止盡的皇權爭奪,幾位皇帝無一不是因權力而死。直到韋帕薌擊敗維特里烏斯坐上皇位,這漫長的皇位爭奪戰才最終結束。

泱泱大國羅馬,一個戰爭和鮮血侵染下的

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皇帝 圖拉真

羅馬帝國又經歷了幾代皇帝的統治之後,在圖拉真在位的時期,羅馬帝國迎來了自己的巔峰。在圖拉真的領導下,羅馬帝國積極對外擴張的同時,對於國家的基礎公共設施的建設也不曾拉下。在圖拉真的四處征戰下,羅馬帝國的疆域達到了最大,圖拉真凱旋而歸後也為自己的舉世功績,建造了古羅馬圖拉真記功柱。羅馬至此成為了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亞非歐三大陸的超級大帝國。

為何走向滅亡?

在狄奧多西一世時期之後,龐大的羅馬帝國被一分為二,永久分開治理。而隨著日耳曼人攻破西羅馬帝國的城門,廢除了最後一位西羅馬帝國的皇帝后,羅馬帝國就此成為了永遠的過去。

泱泱大國羅馬,一個戰爭和鮮血侵染下的

日耳曼人覆滅西羅馬帝國

強盛的羅馬帝國究竟如何讓自己走到滅亡的地步呢?這和他們最引以為傲的軍事力量息息相關。

我國漢朝在繁榮的背後是文官的治理,而羅馬帝國的繁榮背後卻是武將的維持,這樣的統治最容易造成叛變。而羅馬帝國讓軍人控制國家也並非己願,而是主客觀的必然。羅馬帝國疆域巨大,且地形隔絕讓許多地區國家統治者無法完全掌控,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就不得不讓這些邊境的軍人統治邊疆。而這樣的自主管理,最容易產生叛變。

泱泱大國羅馬,一個戰爭和鮮血侵染下的

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的疆域

在加之古羅馬文化中,並沒有同中國古代般的君權天授的理念,皇帝的出現大多是軍事力量和民眾的擁護。可以說,只要你的軍事力量足夠強大,你就有機會成為皇帝。這樣的觀念也是古羅馬幾百年的戰爭中,磨鍊出來的戰鬥理念,而並非和中國古代一樣叛變的人被冠以"亂臣賊子"的名義受到世人唾棄。

其次就是在經歷了無數個皇帝的統治過後,羅馬帝國的內部已經腐敗不堪。從皇帝島元老院,再到軍隊,無一不是爭名逐利,社會風氣敗壞,百姓之間也是爭鬥頻繁,社會混亂不堪。

最後的原因我認為是羅馬帝國始終是一個以武力和野蠻為國家核心文化的國家。一個能夠長久存在並且穩定安康的國家,最終都會走向一個較為文明的國家,而羅馬帝國在幾百年甚至千年的混亂戰爭中,沒有一個可以安定和和平的時期,也就無法形成文化風氣的文明。

征戰一世 不如和平一時

羅馬帝國的強大來自於國家千年不斷的戰爭,但是如此累累戰功打下來的龐大帝國,卻終究無法穩定和和諧。羅馬帝國的歷任統治者們,如果能有和平發展的念頭,或許帝國也就不會如此滅亡。

和平穩定,才是一個國家應該追求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