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蔡瀾當主播 開講全球美食

2020-06-29 14:01

環球網

6月29日,美食家蔡瀾與喜馬拉雅合作的首檔音頻節目《蔡瀾:好好吃飯,好好玩》正式上線。

從端月到臘月,《蔡瀾:好好吃飯,好好玩》以一年四季為線索,串聯12個月的時令美食,超800分鐘的全球美食文化檔案,解讀各地菜品與習俗;超120道精選時令佳餚,用老饕視角品鑑當季美食;30份蔡瀾私房菜譜傳授美味易學的烹飪秘方,呵護你和家人的胃。蔡瀾還在節目中講述他與老友的故事和人生雅好,分享蔡式生活方式。

《蔡瀾:好好吃飯,好好玩》從選稿到錄製,蔡瀾花了很多時間和心思。他和喜馬拉雅製作團隊一起打磨節目,錄出的內容,既有可以開拓眼界和學以致用的乾貨,也有聊天似的輕鬆趣味,熟悉他的讀者和聽眾也會覺得有新鮮感。蔡瀾說:“錄製這檔節目花了差不多半年時間,稍有不滿,便即重錄,直到滿意為止,每段都得花上很長時間。至今累積下來,也有數十段存稿。”

談及此次與喜馬拉雅的合作,蔡瀾表示,好幾年前,有聲書開始興起,我就發現喜馬拉雅是一個好的平臺。當時我就希望這個平臺能早日成熟,作為愛書的人的一個讀書的途徑,是一樁好事。他亦在微博呼籲愛知識的朋友,接觸有聲閱讀。

蔡瀾的全球美食地圖

蔡瀾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寫美食專欄,做美食節目,他的美味之旅遍佈全球。從山珍海味到街邊小吃,他都能品味出其中的美味與人生哲學。

美食煙火升騰、愛情活色生香、寫作筆耕不輟,生意如火如荼,但蔡瀾總有一種桀驁不羈和放浪形骸的形象。他不喜歡所有標籤,他坦言,我只想做個有人味的人。

年近80,蔡瀾依然樂於接受新生事物。他對新科技敏感好學,電子產品要買最新款。玩微博、做直播,上綜藝,再微博上跟粉絲互動,金句屢上熱搜。蔡瀾說:“我一生就是給好奇心驅使到現在。”

在《好好吃飯 好好玩》的節目中,蔡瀾分享了他的全球美食地圖,包括春天野菜、天婦羅、神戶牛肉、黑澤明的餐桌、肉骨茶、龍蝦早餐、失傳潮州菜、涮羊肉、越南河粉、切仔面等超120道各地風味美食,也講述了食物與人在地理、人文、生活方式不同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奇妙聯繫。

雖然疫情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食物拉近心與心的距離,人們更珍惜一起吃飯一起生活的感覺。

蔡瀾的旅行少不了“尋味”,東京銀座有最貴的高級貨,也有最便宜的路邊攤;日本夏天是水蜜桃、溫泉、冰啤酒的美妙體驗;去濟州島,為了那碗鮑魚粥;澳洲的維多利亞市場不能錯過的氣泡紅酒和水果奶酪;冬季到臺北來吃碗熱湯麵。不管是北方的蔥油拌麵,南方的餛飩撈麵,沒有豬油永遠吃不出好味道。

他鐘愛韓國的河豚刺身,“用辣椒醬、芝麻醬來拌,拌完了以後,又辣又鮮又甜,那種甘甜不是糖的甘甜,是從魚肉攪基合成以後發出來的甜味,這又是終生難忘的一餐。”蔡瀾對小時媽媽做的清炒豆芽,至今不忘。鮑參肚翅,好不過它。

吃的文化,是交朋友最好的武器

之於蔡瀾,一種東西研究深了,就變成藝術,吃也是一樣的。“吃的文化,是交朋友最好的武器。和寧波人談蟹糊、黃泥螺、臭冬瓜,他們大為興奮;和海外的香港人談雲吞麵,他們一定知道哪一檔最好吃。”蔡瀾說。

蔡瀾在節目中回憶他跟成龍、洪金寶一起在劇組吃飯的美好時光。有一年他們在西班牙拍電影《快餐車》,正好碰上除夕。收工後,洪金寶像變魔術一樣,從冰箱裡拿出一堆老早讓人從香港寄來的食材,做了一頓中國味的火鍋,一群朋友在異國他鄉這樣迎接春節,現在回想起來,依然很溫暖。

蔡瀾是金庸一生中,除了妻子之外,結伴同遊最多的人,走遍半個世界。金庸評價蔡瀾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率真瀟灑而能以輕鬆活潑的心態對待人生,尤其是對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遭遇處之泰然,若無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縈於懷,一笑置之。”

在《好好吃飯好好玩》中,蔡瀾講了一集有關金庸的故事,金庸最喜歡吃天香樓,那裡的菜他數如家珍,每一樣都可以背得出。他喜歡吃牛扒,即便年紀很大了,整塊大牛排都能夠吃下去。

蔡瀾在新加坡出生長大,祖籍卻是廣東潮州,家裡也保持了很多老潮州人的習俗和生活習慣。潮汕人愛吃鹹菜,蔡瀾把大芥菜切成小片,用鹽來捏一捏,把水擠出來,曬乾以後,放在一個瓶子裡,加大量的魚露、糖、小米椒,再加很多的蒜頭,泡製一兩天就可以吃了。這種泡菜是蔡瀾家裡一定有的,導演許鞍華認為這是天下最好吃的東西,驚為天人。

蔡瀾在節目中說:“甜酸苦辣加起來跟人生一樣有哀愁,也有它的歡樂。泡菜和白菜照樣活得很痛快。鹹酸苦辣中什麼日子都是好日子。”

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