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有沒有副作用?請看一下這個誤用大量附子的病例過程

2020年9月18日來一29歲男患者來診。自訴素體陰虛,上火頻繁,後經過中醫調理,近年身體尚可。數日前因飲冷導致腹瀉,找一中醫開了三劑真武湯,用附子60克,

中藥有沒有副作用?請看一下這個誤用大量附子的病例過程

附子味辛、甘,性大熱。

服藥二天後開始,心慌悸動,五心煩熱,唇燥咽乾,面頰熱燙,臉起痘診,舌面刺痛,多汗惡風,鼻塞清涕,納呆眠差,少腹寒冷,頻繁遺精。望舌:舌質淡紅無苔裂紋。切脈:左關尺沉弱近無,右寸關浮數尺沉弱。

思其患者生於辛未少水之年,自幼體質腎水不足,虛火浮動。夏季飲冷腹瀉,本是藿香正氣之證。誤用大劑附子,辛燥傷陰耗陽,致使水火分離而上熱下寒。

中藥有沒有副作用?請看一下這個誤用大量附子的病例過程

水火分離上熱下寒

五心煩熱、面頰熱燙,舌面刺痛乃龍火浮越於上而上熱,少腹寒冷是寒水下降而下寒。鼻塞清涕,多汗惡風,頻繁遺精乃因肺氣失斂,肝木風動。治擬引龍入海,溫下潛陽之法,方用三才引火封髓湯。處方:熟地、麥冬、五味子、巴戟天、茯苓、天冬、人參、黃柏,砂仁、炙甘草,七副,水煎服。

此方以清朝陳士鐸:辨證奇聞,引火湯合元朝羅天益《衛生寶鑑》三才封髓丹而成。

中藥有沒有副作用?請看一下這個誤用大量附子的病例過程

引火歸元

藥以熟地為君,大補其腎水,天冬、麥冬、五味子為佐,重滋其肺金,金水相資,制風木降相火。加入巴戟之溫,則水火既濟,更增之茯苓為前導,則水火同趨,而共安於腎宮,以引火歸源。黃柏味苦入心,腎,色黃而入脾,脾土乃調和水火之樞,人參以補脾益氣,甘草調和上下,使真火伏藏,砂仁辛溫,能行滯醒脾,納五臟之氣而歸腎,諸藥使陰陽合化,交會中宮,而水火既濟。


中藥有沒有副作用?請看一下這個誤用大量附子的病例過程

患者反映


#大家健康超能團#@大家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