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誠意?何以正心?

文字少,事情大。

放到《大學》這本書裡,同樣是寥寥數句,道理精深。

我實踐起來,只愈發的明白行勝於言。真正的行動需要切實的深刻的體會,浮於表面的理解讓人難以一心放在行動上。

誠意,就是不要自我欺騙。正心,就是不要心不在焉。

就這簡單的道理,當我親身實踐之後,怎知自己丑態百出,步履維艱。

一方面,不禁心生愧疚,另一方面,對終身踐行的朱熹和王陽明越發的欽佩。


何以誠意?何以正心?|八月讀書


實踐正心時,我要求自己一次只做一件事,把心放在這一件事上,不生其他的雜念。

當我吃飯時,那當下吃飯就是天大的事,其他的都要放到一旁。倘若有比吃飯更要緊的,就先做那一件,不惦記吃飯這事。

道理是如此簡單明確,可做起來怎樣呢?

首先,倘若吃飯的時候,手邊是看個閒書、聽個相聲這種,不算很著迷的,我的確可以先放下這些事,專心吃飯。

還別說當我真用心吃飯,那感覺是不一樣的,比平時可有滋味多了。

何以誠意?何以正心?|八月讀書

然而,換成是正工作、或是正看圍棋講解這類事,我就不能做到一心放到吃飯上,心不在焉的老毛病馬上又冒出來了。

這樣,吃的沒滋味,棋也沒看太認真,可就是那麼著了。明知道不對,還是要犯錯,這是怎麼回事?

不徹底。

簡單說就是‘差不多’心態在作怪,我明白正心做事能體味到事情本身的樂趣,也容易專心把事情做好,看似自己得到了一些成長,可其中卻藏著一種軟弱,一種對自己下不去手的軟弱。

明知道是妄想、雜念、毛病,可是偏偏會對自己網開一面,到真正該踐行道理的時候,又偏偏會對自己手下留情。

其實,心裡和明鏡一樣,那裡只有五個大字——差不多行了。

治病不徹底,而且還心安理得的認為差不多得了。那何苦做出治病的樣子,做給那個看呢?難道做給自己看,來求個心裡安慰。

好一齣自欺欺人的大戲!


意識到這一點,我才發覺原來自我欺騙是如此普遍。

當時又正好讀到《傳習錄》中陽明講祛除自己的私慾,應該像一隻警覺的貓,瞪大眼睛,目標一出現就果斷出手,在根本上祛除,不要再犯第二次。


何以誠意?何以正心?|八月讀書


我呢,差一點。可是仔細想,只是差一點麼?


誠意,不要自我欺騙。這個難,有時候你一不小心就會騙自己,只有靠不斷的自我反省,慢慢一出現那樣的苗頭,馬上掐滅。

現在,我幾乎不刷手機,也不去被動瀏覽無意義的信息,這件事很容易做到不自欺,因為我知道那是在浪費自己的能量,毫無意義。

然而在工作時,情況變了。

我也明白關注細枝末節是浪費時間,可是,我依然會無視心裡讓我直面重點的聲音,就那麼幹拖著,消磨時光。

這種明知故犯,假裝看不見的行為似乎更難處理。

或許,我覺得偶爾浪費一下時間沒什麼,或者這種避重就輕的拖延是一種習慣,所以,這種自我欺騙早就根深蒂固了嗎?

心裡已經知道要做的事,做什麼是重點,做到什麼程度,那我在等什麼?

我在用無關緊要的無效行動遮掩什麼呢?

軟弱。

想到這兒,愈發羞愧起來。

心把道理認識個明明白白不難,看到自己身上的病症也不難,難在親自向病症開刀,自己來磨礪自己,可我總容易心軟,下意識給自己留退路。

這病啊,我知道,可能拖著就拖著,因為我一開刀,它疼啊!


何以誠意?何以正心?|八月讀書


心志不明。

把明明德作為自己人生的追求,喊出來太容易了,有嘴的都能來,可真的在銘記心頭,時時警醒,卻並非易事。

努力恢復那種心一發動,自然行動的至善,需要克服自己身上的病。只有這種努力足夠強大,這病才祛除得了。

何以誠意?何以正心?|八月讀書

持志如心痛,哪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王陽明


畢竟修心這條路又長又難走,都是聖人才能走到,你只是一個湊熱鬧的罷了。

想來,我聽來隻言片語,拿去閒談也夠了。

怎麼,你還以為自己真能做聖人嗎?

聖人是那麼好當的麼?

所以,我從來也沒有想過真要做聖人,倘若只是說說而已,那我對自己的毛病下不去手也說得過去了。

自我欺騙,無非是不自信,這是根本。

何以誠意?何以正心?|八月讀書

人胸中各有個聖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王陽明


留名青史的聖人,我不去想。我只一心去接近‘心無所住,但行直心’的境界。只這一個追求也要忍著疼,把私慾這毒瘤徹底割掉。

倘若我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到,卻是連修心的門檻也沒摸到,更生不出勇氣去祛除雜念。

正如慧能大師相信人人皆能達到大自在,那修禪修道的法門才有傳播的價值。


何以誠意?何以正心?|八月讀書


不自欺,然後一心在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