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從喜歡上釣魚之後買的東西越來越多?

很溫順的小綿羊


您的問題我來答,我是小魚大亮,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說說為什麼我的釣魚用品越買越多,越買越好吧。

剛學釣魚的時候我也是連竿帶線加浮漂一套才15元,拿個馬紮帶包蚯蚓就屁顛屁顛的上河邊了。到了河邊之後就看到釣魚前輩們用拉餌打小米,那就繼續買吧。釣了幾天就著了迷,河邊一蹲蹲一天馬紮太累就開始買釣椅了。東西就越買越多了。

後來發現自己的技術已經能釣到不少魚了,覺得自己從釣技上是無法再提高了,當然不是釣技不能提高,而是沒有人教沒有老師帶。就想到用釣具上的優勢彌補釣技上的不足,我相信也是有不少釣魚人有我這樣的想法。就像覺得10元的浮漂就不如100元的浮漂好用是一個心理。

再後來就入黑坑了,竿子就越買越多了。5h 7H 9H 12H從2米7一直配到5米4就是十幾支呀。好在黑坑的竿比起休閒釣的竿子價格上還是便宜些。

後來發現竿子越來越好,浮漂越來越貴,餌料越買越多,魚卻釣的越來越少。好像比起當初拿10元竿釣魚時的快樂也少了很多。或許忘了當時為娛不為魚的初心。

釣魚人為什麼會有這樣越買越多,越多越買的心態呢?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釣友間的攀比。

這個不在少數,同一款竿子出新款就要買,也許竿子比之前的調性上變化並不大。喜歡攀比的你用300的,我要買支500的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

2.技術上的彌補

就像我當初的那樣,確實裝備好了在好的魚情下確實可以釣到更多的魚,這點是不可否認的。

3.被直播的忽悠

從前兩年開始很多釣魚主播入駐各大直播間,開始釣釣魚,從去年開始瘋狂的帶貨。忽悠人不償命,很多人覺得比實體店便宜或者超值,買了一大堆到手後卻發現很多東西都用不到。

4.買買買的習慣

很多人買著買著買習慣了,不買就難受。就像女人衣櫃了永遠少一件衣服一樣,釣魚人永遠覺得自己竿包裡少一根竿子。

釣魚只是娛樂,買裝備要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量力而行。不要忘記當初為娛不為魚的初心,找回當初釣魚時的快樂。


小魚大亮


剛開始是孩子時,一根竹子,一根縫被子的綿線和用煤油燈燒紅的針彎個鉤,外加高梁杆切一段做的漂。下面的鉛是用當時的牙膏皮。在地壠邊隨便挖點蚯蚓!七十年代就這樣的裝備還能釣著魚!

現在又是玻璃鋼,又是碳纖維魚杆,外加商品餌可很少釣到魚了!唉。

青山綠水才是最大的財富!


風中一粒塵55537192


有句老話講,“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一朝學會狗攆兔,從此踏上不歸路。萬一有天戀上鷹,兩眼含淚望天空。”這句諺語本是早些年諷刺那些遊手好閒,整天無所事事的花花公子和紈絝子弟的,雖說文風有些潑辣,語法也過於誇張,但不參與其中的外行人聽了之後,卻多是伸出大拇指點贊,並附一聲道“罵得好”。那麼實際上真是這樣嗎,別的咱們先且不論,單說說釣魚對經濟上的影響以至於讓人窮三年嗎?

記得小時候去河邊釣魚,隨便弄根竹竿子,綁個繩子,拔根鵝毛,買個魚鉤就能釣魚,一釣能釣一整天。

現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環境的整治,城市中幾乎找不到天然垂釣的場所。人們要麼花錢去專門的垂釣園,要麼就得驅車前往荒郊野嶺,而且長時間在戶外釣魚,還要做好防曬工作。我們分別從3個角度來概述下,釣魚的主要支出在什麼地方。

  1. 漁具的支出
  2. 交通工具支出
  3. 釣場支出及餐費支出
  • 漁具支出是在釣魚成本里的最大項,比如有釣臺、釣椅或釣箱、魚竿、竿架、魚竿包、魚護、魚漂、魚線、魚鉤、魚餌、抄網等,和林林總總的小配件。其中只魚竿一項又細分很多種類,有臺釣竿,有海竿,路亞竿等。其中臺釣竿又分軟竿和硬竿,從用途上又分休閒釣,競技釣,綜合釣等。從尺寸上分由2.7米到10幾米不等,價格從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所以以上這些我們只買一部分的話,即便是買便宜的話也要投入相當一些錢才行。
  • 交通工具,釣魚出行,離不開交通工具,投入少點的可以騎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就能解決,一般費用並不大。稍遠一點的就要駕車了,暫且把購車的成本拋出在外的話,單算油費和過橋費以及汽車保養費等,這比開銷還是不小的。
  • 釣場及餐費支出,這個很簡單,當選擇去收費的釣場、黑坑或者是水庫的話,自然是要花錢的,各地地區不同價格也不盡相同,最後就是餐食和住宿費了。

綜上所述,得出結論,釣魚想要玩的精,確實投入很大,對個人經濟條件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在這裡我還要呼籲大家,對於釣魚運動,我們要結合自身,量力而行,切不生攀比之心,畢竟我們的初衷是尋找快樂,放鬆心情來的。最後一句“黑坑有風險,入坑需謹慎。浪子回頭,及時上岸”。

我是酷酷鵬。一個喜歡野釣的釣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