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家為什麼寧願將牛奶倒進大海,也不給窮人喝?

有一說一150989776


在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資本主義國家曾經出現過一次非常嚴重的經濟危機,在那次經濟危機當中,很多窮人家甚至都買不起食物。而在碼頭上,那些資本家們卻寧願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願意將他們免費送給窮人。

很多學生在課本上看到這一幕時,都覺得這些資本家是十惡不赦的大壞蛋,如果他們將這些牛奶送給窮人的話,能夠救活多少生命啊,可是他們卻不願意這樣做。那麼這些資本家到底為什麼寧願將牛奶倒掉,也不救濟他人呢?這裡面其實是有一定的經濟學道理的。

不僅僅是在經濟危機當中,就連現在很多牛奶工廠裡,你也會看到每天工廠都會有大量的牛奶剩下,可是這些牛奶他們不會分發給那些窮人,而是直接倒掉。對於這些資本家來說,他們的根本目的就是賺錢。如果他們將這些牛奶免費送給窮人的話,那麼窮人就沒有消費的慾望了,誰還願意到超市裡去買他們的牛奶呢?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牛奶賣不出去。

其次,這些窮人手裡沒什麼錢,所以他們拿到牛奶的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其低價轉讓給那些有需求的人,而這些想要買牛奶的人,從窮人手裡低價得到了牛奶,自然就不會花高價錢到超市裡去買這些資本家的牛奶了。

除此之外,這些資本家們要想將牛奶送給窮人的話,也是需要一定的運輸和存儲成本的,到頭來只有他們是賠錢的,他們自然不願意做這樣的事情了。


標峰理論評


資本家是最講成本利潤的。

很可能存在質量(包括過期,變質,不合格等)的問題。

送給窮人,萬一喝出毛病,就面臨追責,陪賞等諸多問題。

送給窮人,得用工用力,加工,包裝,分發等,增加開支,浪費時間。

擔心窮人能免費喝上牛奶,不再花錢去買,影響他奶粉消售。

有的企業生產出其它工業,農業,醫藥等,殘次不合格過期產品也是消毀處理,不會送給普通民眾使用。

總之,資本家的首要考慮是成本利益,和以後的商品市場消售為前提的。

窮人也別奢望資本家的一些憐憫與施捨。畢竟扔出去的東西,也難於保證自己的安全與健康!


風雨同舟LAOTIAN


人的需求是一定的,過剩就是生產多了,大於需求,不倒進海里,給窮人喝了,需求就少了,還是過剩。最好的辦法是倒進海里,需求沒變,過剩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