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對不起,我沒能成為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別人這次考多少分!你多少分!“別人家孩子進了尖子班!”“你呢?還在差生班混日子!”

近日小A 跟我分享起童年往事,他說當年家長對他說這些話的情景彷彿就在昨天。一說到這,他的眉頭緊鎖,似乎陷入當年的陰影中不能自拔。

我想中國孩子,有幾個沒做過別人家孩子的陪襯呢?

都說紅花都需綠葉作陪襯。

那些平凡而普通的孩子總是常常被拉出來作陪襯,

考差了!

不必說,家長立馬拉出XX一頓比較,然後奚落一番。

如果表現還不錯,

家長還是會拉出XX一頓比較,你可以更好啊!

比較心理,我想是中國大多數家長的通病。

家長們一邊盤算著,自己這樣一番比較,可以激發孩子鬥志,希望自家孩子早日進化成“別人家孩子。

一邊通過這樣的方式宣洩自己恨鐵不成鋼的怨氣,似乎大多數孩子都難逃被比較的命運吧!難道得不到才是最好的嗎?

可能適度攀比,真的能一定程度上激勵孩子,但是經常被家長拿來和別的孩子比較,可能就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媽!對不起,我沒能成為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除了心理陰影外,比較孩子又會產生哪些不利影響呢?家長們知道嗎?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家長。


攀比誘發孩子自卑心理,或者索性自暴自棄。

孩子其實是特別敏感的,特別是在小的時候。成績差的孩子總是被奚落笨、成績差。別人家孩子如何聰明優秀。

長期以往,孩子自己就開始懷疑自己了,自己是不是真的笨。天資不如別人,不管如何努力都比不上別人。

一個從小就自卑的孩子,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他變得不敢嘗試,害怕失敗。面對挑戰怯怯懦懦,那將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

嚴重的孩子,直接就破罐破摔。反正自己就差,何必去證明自己呢?他們逐漸對家長的這種“激勵”免疫,覺得無所謂,家長愛怎麼比較就怎麼比較好了!

我想對於家長來說,面對放棄自我的孩子應該才是最可怕的吧!


媽!對不起,我沒能成為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攀比誘發家長焦慮,試問焦慮該如何安放?

攀比孩子,是一定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可是感到鴨梨山大的又豈止是孩子呢?

回想起一位家長吐槽,自己孩子在國際學校上學,這樣的學校嘛,自然是優秀孩子扎堆的地方。但是最近這位家長卻覺得非常苦惱。

原來呀!家長群裡流行一種風氣,清一色炫耀攀比孩子。

家長A:明明鋼琴又過了幾級。

家長B:朵朵剛剛又出國參加某國際大賽獲獎。

家長C:我家孩子作為國際交流生要去英國某知名學校訪問。

............

不看家長群還好,這一看嘛!這位家長的焦慮便一發不可收拾。

本來覺得自家孩子還不錯。

這一比較嘛,瞬間不敢在家長群中說話了!只能偷偷潛水,因為自家孩子跟這群“精英”比起來瞬間黯然失色了。

眼下這位家長就開始焦慮,如何加大力度“打磨”自家這塊玉,好讓自己也敢在群裡說話。


媽!對不起,我沒能成為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攀比滋生妒忌心理,警惕孩子養成錯誤價值觀。

家長老是在孩子面前說XXX怎麼怎麼樣?孩子聽得多了,就會在心理萌生怨恨的種子。為什麼XXX優秀,我就要被奚落。

沒有人喜歡被看不起的感覺,孩子也一樣。因為別人的優秀,自己就要成為那個被diss的人,孩子此刻一定會感到心裡不平衡。

這種不平衡,就會催生孩子錯誤價值觀。他們會認為自己做任何事就是要贏,就是要超過別人。免得那個別人家的孩子總是礙事。

這種錯誤價值觀極有可能會害了他,讓他沒辦法平淡看待得失。不能正面欣賞他人,不能正確對待比自己優秀的人。

家長劉先生就是一位經常喜歡攀比孩子的人,這天,他照常輔導孩子寫作業。眼見孩子寫錯一道數學題,劉先生氣急敗壞,指著孩子鼻子罵道:

小黎怎麼這麼笨!看看隔壁東東,他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嗎?

這一次,小黎沒有像往常一樣邊寫邊哭,他就像失控了的小獅子,抓起作業本撕掉,大吼幾聲:我恨!我恨東東!我恨你。

於是小黎鬧起了離家出走,最後全家找到深夜,才把小黎帶回家。

劉先生這個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是不是平時太愛攀比孩子,孩子才會情緒失控。


媽!對不起,我沒能成為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攀比造成孩子巨大心理壓力,不利身心健康發展。

吳女士的女兒就是大家口中的學渣,雖然才小學三年級,但是數學經常不及格。每次都是墊底,看著別人家孩子不是90幾分,就是滿分。

家長會上,吳女士都不好意思去。只能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女兒摘掉學渣帽,趕上別的同學,於是給女兒各種開小灶、惡補。

孩子也爭氣呀!不能讓媽媽失望,深夜苦讀,幾個月時間下來,成績沒多大起色,孩子還說:媽媽,再給我加個補習班吧!

這個時候吳女士發現,孩子做題時一遇到問題就愛哭,而且坐立難安。晚上說夢話都是做題,白天精神也不太好。

於是帶著女兒去看醫生,才知道女兒是因為心理壓力大。自己的女兒才三年級,心理健康就出問題,吳女士後悔極了,不應該盲目攀比,給孩子太大壓力。


媽!對不起,我沒能成為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所以攀比真的是一把雙刃劍,家長們不要只以為和別人家孩子比,就會激發孩子鬥志。一旦掌控不好“攀比心”,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後果。


這個時候家長不如坦然一些:

接納孩子沒那麼優秀,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孩子之間存在差異性,沒必要互相比長短。

可能別人家孩子有優點A,你家孩子有優點B,而家長往往忽略優點B,放大優點A,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優點B就差於優點A。

多讚美自己的孩子,不要總是盯著自家孩子缺點,在孩子面前老是誇讚別人家孩子多優秀。在正面鼓勵中成長的孩子,未來才會更優秀哦!比如國外家長就總是誇獎孩子:你是最棒的,最特別的。

家長要樹立正確成功觀,不要求孩子一定要做那個第一名。告誡孩子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就好。不要總是把別人家孩子掛在嘴邊,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優秀的人,攀比是無止境的。

—END—

為了不錯過精彩推送,記得關注我喲,風裡雨裡在此等你。

更多精彩文章戳下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