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家要分農保,社保?

馮2312868


你理解錯了。準確地說應該是城鎮職工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

所謂"農保"?就是原來的"新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簡稱"農保";與之對應的是城鎮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簡稱"城居保"。這活兒於2015年由國務院發文《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意見》合併為"城鄉居民社會保險"了。

所謂"社保"?即全稱為社會保險。社會保險分為兩大塊:即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和城鄉居民社會保險。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由"四險"組成(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社會基本失業保險、社會基本工傷保險和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社會保險由"兩險"組成(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醫療)。

因此,從大層面上講,國家只分為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兩大系列。商業保險自願繳納,社會保險強制繳納。沒有"農保"與"社保"之分。

管見了。


商世好


為什麼國家要分農保、社保?可能大家有些誤會,其實社保中已經包含了農保。從概念上來講,農保也是屬於社保的一部分。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個人觀點。

第一,社保既包含了職工社保,也包含了農保。

我們口中所說的社保,其實就是社會保險的全稱,在社會保險法中,除了城鎮職工社會保險以外,也提到了農村社會保險、城鎮居民社會保險。2014年國發(2014)8號文件,即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出臺以後,將原來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合併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國發(2016)3號文件,即國務院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出臺後,將原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整合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第二,社保的外延和內涵更加豐富。

通過整合以後,我國社保的外延和內涵都得到了擴充。從外延來講,社會保險既包含了城鎮職工社會保險,也包含了城鄉居民社會保險,兩者的有機統一,形成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多層次、全覆蓋,既覆蓋了所有的城鎮企業單位、機關事業單位,也涵蓋了廣大的農村居民、城鎮居民,全民參保,全民享有社會保險的基本格局初步形成;從內涵來講,社保的內容不斷得到充實。從具體內容來講,城鎮職工社保包含了職工養老保險、職工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以前還有生育險,現在已經和醫療保險合併;從城鄉居民社保來講,包含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其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包含了以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以前的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包含了以前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第三,兩種社會保險制度是一個有機整體。

概括起來,我國社保制度其實主要就是職工社保和居民社保,按照提問者的意思,也就是職工社保和農保,那麼為什麼要分為職工社保和居民社保呢?執行一套統一的社會保險制度不是更好嗎?如果有一天能夠實現兩種社保制度合併為一種社會保險制度當然是比較好的,但是我國的現實是不允許這樣操作的。目前我國人口的大多數還是農村人口占絕對優勢,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員常駐人口還是多餘城鎮人口,從單位來講有機關事業單位、有企業單位,還有個體勞動者,也還有相當一部分自由職業者。目前的兩種社會保險制度其實都有特定的對象,而且兩種制度是互相聯繫,互相銜接的一個有機整體。

第四,是我國社保制度多層次、廣覆蓋的體現。

城鎮職工社保,其實參保的主體主要是城鎮在崗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因為這部分人有工作單位,所以採取單位和個人按比例繳費的方式,沒有單位的靈活就業人員,既可以參加城鎮職工社保,也可以辦理居民社保,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來選擇;職工社保繳費比較高,享受的待遇也比較高,但是普通的城鄉居民是無法承受這個繳費金額的,我們不能把這部分人排除在社保保障的範圍之外,所以對於繳納職工社保有困難的,可以選擇繳納居民社保。也就是說作為農民他既可以選擇繳納職工社保,也可以選擇繳納居民社保,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來決定,這是自由選擇的原則。單位職工失業以後,或是離職以後,也可以選擇繼續繳納職工社保,也可以選擇繳納居民社保,這就是我國社會保險多層次、廣覆蓋的具體體現。

綜上所述,國家之所以要將社保分為職工社保和居民社保,主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建立一套適合中國國情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保障制度,按照多層次、廣覆蓋的思路進行制度設計,以此滿足不同社會成員,不同群體對於社會保障待遇的需求,最終實現人人都享受經濟發展成果,享有社會保障待遇的基本目標。


幫兄愛唱歌


社保是種社會性的社會保險,目前社包含蓋的項目有: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等項目。社保是由國家舉辦,基本上來說是強制性購買的,一般政府都會要求所有的用工單位必須要給堂位所有職工基本保障。當社保的繳納足夠時間以後,社保局會把這一筆資金重新分配發到個人的帳戶裡面,社保的作用非常的重要,尤其是體現在退休金方面。

在歷史上最早有類似社保的國家是德國,第二個就是美國,後來進入工業時代許多的工業國家都開始模仿類似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同的國家根據本國的條件,制定的社保制度也都不是千篇一律,但是基本上的社保性質都差不多。社保主要面向的對象是:基層員工,還有就是在工業企業裡工作,並有勞動合同關係的,再有一點就是社保基本上都是具有強制性的,但強制性一般是用在公司單位員工身上,一般社會人員可以選擇性購買。

目前我國的人口結構是分農村地區和城市地區,所以農村地區和城市地區的社保也不一樣,雖然兩者都是由國家舉辦並且由政府監督執行,但是兩者的性質還是有很大差別。

據瞭解城鎮社保的內容比較多,基本上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這些都會包含在內,但是農村的社會保險可能會比較簡單點,主要是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現在的社會保險是有不同的等級這可根據參保人自已的意願來選擇,但是通常國家都會按照不同地方不同工資高低來調整社保繳納金額的。

社會保險個人繳納和單位繳納是不一樣的,個人繳納的話就要自己承擔起所有的費用,而單位繳納的話就可以由單位負責繳納一大部分,個人負責繳納一小部分,這也是單位給員工準備的福利。

農村社會保險是為了能夠讓農民能夠在生病的時候安心看病,而且一般會制定在某一級醫院或者是鄉鎮創建的衛生院才能使用醫療保險卡,這樣可以預防一些人為了省錢到一些冒牌醫生那門二上看病。而且農村社會保險在繳納到了足夠時間的退休年齡時候,就會給繳納人定期發放退休金,保證可以在退休以後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平。

所以基本上來說城鎮的社保會比農村社保包含的內容要多而更全面,所以繳納的費用也是會多很多的。雖然說社會保險基本上是要強制要求用工單位給職工購買,但是現在有很多單位都不願這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