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律師關欣:媒體人到法律人的轉換

關欣,女,漢族,1978年11月出生於黑龍江,曾於地方電臺做記者,中央電視臺《傾國傾城》節目組外聯主任。現任北京望和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中康聯合減肥醫學研究院法務部主任。

專訪律師關欣:媒體人到法律人的轉換

關欣律師代理民商事及刑事案件多起,深受當事人好評。在接受我們專訪時,神情中竟有些羞莞。這樣不加掩飾的神情,在成人世界裡顯得尤其珍貴。縱然已經是領域內非常優秀的律師,她卻說自己“沒什麼好訪問的”,談及自己的經歷,用詞樸素不願做過多渲染。但這反而更加深了我對她的好奇,從一位一線的媒體人到資深律師,完全不同的兩個行業她是如何越過的?從一位媒體人到一名法律人,深耕民事領域的她又是如何選擇的?

從媒體人到法律人

關欣律師跟我們講” 2012年,她下定決心離開媒體,轉行做律師,轉行第二天,她所在的律師團隊就接到一起刑事案件,涉及全國676萬人,距離開庭僅有3天,對於她來說,就象一個槍都不知道怎麼用,就上戰場的士兵,閱卷、和被告人家屬溝通、會見被告人、分析法律關係、製作證據目錄、確定辯護思路並整理成辯護意見,整個團隊忙得不可開交,她負責做證據目錄,而她完全不會,因此她整整40個小時沒睡覺,因為開庭就要用,做好還要打印、裝訂成一式多份,所以只能在旁聽席上睡著了,在大約前三個月的時間裡,她仍然沒有從媒體思維轉換到律師思維,寫的法律文書總是被她的帶教律師批評,也會被罵哭,也想過放棄,當時她的一位同事對她說,彆著急,慢慢來,有一天可能突然就開竅了,後來有一天,她寫了一份取保候審申請書,她的帶教律師就很滿意,自此之後,她似乎真的就是那一竅己開,之後的律師生涯就算真正的開啟了。”

關欣律師在專訪中跟我們講“法律專業有其枯燥的一面,法律當然是是與非的論證,但它更有情與理的碰撞、理論與適用的平衡,而每一件案情背後的故事,都是人生百態的浮世繪。一個優秀的律師,一個負責任的律師,不應當用同樣的心境面對百種情況,不能夠僅僅自設為“工具人”,而應該傾聽每一位當事人的表達、體察每一件案情背後的真實,而這是律師的本分,也是法律的本真。“為日後深耕法律打下堅實的理論知識基礎。

關欣律師一直秉承初心到現在,成為她特殊的名片,受到法官、當事人和同行的激賞。

始終堅守律師品格

關欣律師始終認為做律師最關鍵的是律師的內涵,知識積澱、經驗的積累。每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每個方面都去學習,應該確定一兩個主打的方向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研究,這樣相關的案件來了才能應付自如,也才能為當事人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務。同時可以利用現在發達的網絡平臺網絡服務,借鑑別人的經驗去推廣宣傳自己。

關欣律師跟我們講,“工作中的自己和生活中的自己幾乎有兩種狀態、兩種性格。工作中的關欣,同事評價其“原則性極強”“專業”“專注細節”,閃爍著律政劇主角的“光環”。在訪談中,雖然是身處較為輕鬆的語境下,卻依舊能從關欣律師有趣的談話中發現她言語的精準、邏輯的順暢,這無疑來自於長期累積的職業素養。更不消說她溫潤的笑容和善意的眼神,同樣來自多年來與委託人相處的經驗。

而在生活中,關欣律師是鬆弛的、隨性的。閒暇時她喜歡到處玩,換一種心境和情緒。

回首一路走來的路程,關欣律師說其實並無飛速成長的秘籍。一個好的律師和一個好的花匠並無二致,踏實、低調地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用心培育每一顆種子,在反思中進步,在總結中收穫。一個成功律師的招牌,永遠是用心代理的案子和來自合作伙伴的口碑——真水無香。

結束訪談後,關欣親自將我們送至門口,揮手告別之間,看到她的眼神,就像剛開始那樣,真摯熱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