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市場: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才是最好的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下一個投資風口已然來臨。如果你還在抱著你錢四處投機炒房炒股,那麼財富只能是離你而去

外匯市場: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才是最好的時代

中國外匯交易近代史:

19世紀80-90年代,很多香港外匯經紀商通過在上海設立辦事處,開始在中國大陸開展外匯保證金業務,成為第一批滲透入中國市場的外匯經紀公司,這些辦事處能夠為當地客戶完成一套完整的開戶和交易流程。但是,因為當時國內交易者並不瞭解外匯市場和外匯交易,以及外匯市場中專業人士的缺乏,這個階段屬於外匯交易盲目發展的時期,由於市場的不成熟,以及相關立法缺失、市場監管不完善,導致大量個人與機構投資者出現鉅額虧損。

1994年12月,中國證監會聯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等部委聯合發出《關於嚴厲查處非法外匯期貨和外匯按金交易活動的通知》,明令禁止各種外匯保證金交易,此後監管部門對境內外的保證金交易一直持否定和打擊的態度。

1993年底,中國央行開始允許國內銀行開展面向個人的實盤外匯買賣業務,即將所持有的外幣現鈔或存放在開通了此業務的銀行的外幣存款,根據該銀行提供的報價,通過銀行的交易系統兌換成另外一種外幣的業務,是一種

封閉型外匯交易。自1993年中國銀行率先推出個人外匯買賣實盤交易以來,到目前為止,除個別銀行外,全國各大商業銀行均開通了此項業務。

隨著股票市場的規範,買賣股票的盈利空間大幅縮小,於是投資者開始紛紛進入外匯市場,國內外匯實盤買賣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投資方式,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目前,個人外匯買賣業務迅速發展,已成為我國除股票以外最大的投資市場。

當然,外匯保證金業務在國內也並沒有因此銷聲匿跡,在90年代後期,由於互聯網的興起,中國人開始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在線外匯保證金交易成為流行的投資方式,並且以其低資金入門要求和高回報率,吸引了大量的國內企業和個人的參與。在線外匯交易的發展,打破了地域的侷限,使得原來必須依賴本地經紀商才能參與外匯交易的個人和小型機構投資者,可以更加方便的進行外匯投資。

2004年,隨著中國監管政策的日益放寬,國際上知名的外匯經紀商公司都開始大舉進入中國大陸境內,以CMC Markets為首的首批國外外匯經紀商,獲得中國銀監會的批准進入了中國市場,並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

2004年2月,中國銀監會發布了 《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金融衍生產品是一種金融合約,其價值取決於一種或多種資產或指數,銀行可以開展新的金融衍生品業務,不需要額外批准。

2006年,中國銀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創新指引》。根據該指引內容,商業銀行為適應經濟發展要求,可通過引入新技術、採取新辦法、開闢新市場、構建新組織,開展各項新的活動,

2006年6月,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被批准首先推出面向個人投資者的外匯期貨交易,為國內個人投資者們新的外匯交易途徑,而且首次採用了保證金交易模式,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中國外匯保證金交易閘門將開始的信號。

同年,交通銀行率先在全國範圍內推出5倍槓桿的外匯保證金業務“滿金寶” ,國內幾家商業銀行紛紛效仿,推出了外匯保證金業務。之後中國銀行(保證金外匯寶)、民生銀行(易富通)、招商銀行也先後推出了針對國內市場的外匯保證金業務,民生銀行槓桿允許客戶以最高30倍的槓桿進行外匯交易,並且客戶數以每月大約3000個的數量增加。外匯保證金業務在國內大發展的時期似乎已經到來。

2015年,中國央行批准首批境外央行、主權財富基金和國際金融機構註冊進入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這些境外機構包括三家境外央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匈牙利國家銀行。同時,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開發協會、世界銀行信託基金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以及其他四家機構也被批准進入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

....

為什麼說外匯新紀元開啟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1

國家政策支持

“十三五”規劃:

2016年“十三五”規劃綱要在“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篇章裡提到,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提高可兌換、可自由使用程度,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推進人民幣資本走出去

。逐步建立外匯管理負面清單制度。放寬境外投資匯兌限制,改進企業和個人外匯管理。

2015年3月22日,中國國務院主辦的2015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中國的資本市場將更加開放,包括債券和股票發行者都將有更大的自由度。同時,還進行了《外匯管理條例》的修改,也表明了中國外匯市場將進一步開放。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要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

外匯市場: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才是最好的時代

國家外匯監管局

2017年3月20日潘功勝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進行了題為“跨境資本流動:挑戰與應對”的發言。“打開的窗戶不會再關上”,年初時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的形象比喻言猶在耳。日前,在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年會時,潘功勝再次強調,中國的外匯管理不走回頭路,中國也不會退回資本管制的老路

為提高外匯市場開放水平,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2017年2月27日,國家外匯局發佈《提高外匯市場開放水平促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匯發〔2017〕5號)通知,通知規定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獲准使用在岸外匯衍生品工具進行外匯風險對沖,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得到進一步推動,同時深化外匯市場發展,豐富交易工具。

為深入推進外匯管理改革,維護外匯市場健康有序發展,2017年1月2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進一步推進外匯管理改革完善真實合規性審核的通知》(匯發〔2017〕3號)《通知》主要是兼顧便利化和防風險,

允許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境外機構境內外匯賬戶辦理結匯

中國人民銀行

央行於2016年12月28日發佈中國人民銀行令〔2016〕第3號令,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新的外匯管理方法。也就是說,在2017年7月1日以後,每人每日單筆換匯額度為5萬人民幣或者等額外幣(約7000美金),超出就需要申報。這次出臺的外匯管理主要針對的是個人的購匯換匯,不涉及單位、其他組織等。

2015年12月23日,央行發佈公告稱,自2016年1月4日起,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系統每日運行時間延長至北京時間23:30,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及浮動幅度、做市商價等市場管理制度適用時間相應延長。

人民幣加入SDR

人民幣2016年10月1日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網站公佈SDR籃子新權重,人民幣10.92%,超越日元與英鎊,緊隨美元和歐元,成為其中第三大儲備貨幣;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權重分別為41.73%、30.93%、8.33%、8.09%。IMF總裁拉加德表示,人民幣納入SDR,體現出中國改革取得進展,也意味著中國金融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

2

知名企業進軍外匯

中信證券控股KVB崑崙國際

2015年1月,中信證券與KVB Kunlun Holdings Limited(以下簡稱“KVB Holdings”)簽署附條件的收購協議,收購其所持有的KVB崑崙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崑崙國際金融”)60%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

兩批境外央行類機構中國備案

2015年11月25日及2016年1月12日,先後兩批境外央行類機構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完成備案,正式進入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包括中國香港金融管理局,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匈牙利國家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韓國銀行、新加坡金管局等,共有14家境外央行類機構完成備案。

阿里巴巴“匯兌”收益居首

2016年3月,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影業發佈的2015年財報顯示,

在全年8億元多的“財務收益”中,“匯兌收益”創造了7.28億元的價值。所謂“匯兌收益”則為一年中依靠匯率變化賺差額所得收入。

華為進入銀行間人民幣外匯市場

2016年9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獲國家外匯管理局備案同意,於9月14日進入銀行間人民幣外匯市場,成為銀行間外匯市場第2家非金融企業類型即期會員。非金融企業入市豐富了銀行間外匯市場主體類型,大大方便了擁有龐大全球市場和大量外幣結算需求的華為進行匯率風險管理。

外匯市場: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才是最好的時代

3

群眾理財觀念轉變

目前投資理財觀念深入人心,把錢放在銀行定期存款的人越來越少,轉而更多的是投資理財。在海外成熟的投資市場,每一個家庭的投資分配有30%是屬於外匯投資。但在我們國內還佔不到1%市場之巨大,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外匯市場在當今的中國即將迎來井噴的發展。最新統計,光在上海地區投資能力在600萬以上的人群就有200萬,國內的資金熱錢太多,以至於找不到安全的投資渠道。國內的銀行利息一降再降,股市剛經歷股災,需要多年才能恢復信心,房產市場的各種政策使得投資資金無處可去,而外匯市場以其獨特的優勢,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歡迎,未來20年,將迎來外匯市場發展的黃金20年.

近兩年中國外匯行業發展迅速,與國際外匯市場逐步接軌,也逐步降低外匯投資門檻,外匯投資逐步受到更多的普通投資者青睞。歐美日等全球發達國家外匯行業的眾多經紀商雲集中國市場

中國外匯市場分兩部分,銀行間外匯市場(不對個人投資者開放、超大鉅額資金的要求)和零售外匯市場。

外匯市場的主要的構成為:

(一)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央行通過授權給國家外匯管理局,來監督銀行間的即期和遠期外匯市場以及零售市場。

(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作為銀行間外匯市場中的交易平臺,主要職責是提供銀行間外匯交易、人民幣同業拆借、債券交易系統並組織市場交易;辦理外匯交易的資金清算、交割,提供人民幣同業拆借及債券交易的清算提示服務;提供外匯市場、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信息服務等

(三)外匯指定銀行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非金融公司: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其他金融公司都是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授權從事外匯業務。外匯指定銀行是指經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局批准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

(四)企業和個人:有外匯交易需求的機構和個人

外匯市場: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才是最好的時代


外匯市場機會多

對於能在中國股市穩定盈利的人來說,面臨的最大的考研無非是漫長的等待,主流資金一年的大動作次數有限,而中短期的交易行為獲利的幾率相對較小。而外匯市場全天交易的機制促就了我們可以隨時進場,T+0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也就是說漲跌與我們根本沒有關係,只要做對方向,並有一定的空間幅度便足夠了,這點股票就無非比擬了。

時間短

獲利的速度不言而喻,因為這是一個全球的交易行為,舉個例子:槓桿比例為國際慣用的1:100,那麼5000美金的一個保證金賬戶,交易一次使用20%的倉位,即5000×0.2=1000美金剛好一手(一個標準手是10萬美金,1:100的保證金=1000美金)。每波動一個點則為1美金,在一個固定週期內,波動幾十點,上百點,從理論上來說我們的點位全部把握住 ,那每天將是一筆不可小覷的收入。

利潤高

所謂的利潤高並非純收益,而是外匯保證金交易可以設置您預期的止盈止損位,交易者最終的盈利是結束交易之後,並非持有倉單之時,那麼是否能夠正確的鎖定我們的獲利就是關鍵了,在交易的過程當中,收益我們是無法控制的,可以用多與少進行衡量,但是具體能夠承受多大的虧損,是可以提前設置的,也就是我們說的使自己能形成有效的風險無限的利潤,也許利潤我們無法控制,但風險我們卻能輕鬆把握。

人為因素少

市場足夠宏觀,外匯市場是因為國際交易行為而產生的市場,跨國公司,銀行,大型基金,個人,國與國之間的大型貿易,都棲居於外匯市場,全天的交易額度更是達到近6萬億美金,試問:誰能資金做莊?那個國家會用自己的經濟命脈在外匯市場上與之抗衡?

佔用資金少

由於保證金賬戶的槓桿交易,大大降低了保證金賬戶交易的投資門檻,增強了外匯的流通性。國際一標準合約的資金使用量為10萬美金,而對於一般個人投資者而言,更多的人無法接受,而有100倍槓桿存在的話,我們僅僅有1000美金則可以參與一標準合約的交易,那些獲利的機會,同樣也賜予了資金相對不足的交易者。

外匯市場: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才是最好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